目录
第一章 导言
1.1 背景与意义
1.2 数据与方法
1.3 章节分布
第二章 对大学在校生就业准备的实证分析
2.1 数据和研究方法
2.2 大学在校生的就业压力状况
2.3 大学在校生的就业信心状况
2.4 小结:高校的就业工作应该关注在校生的就业准备
第三章 就业信心、就业观念、工作找寻与学用匹配
3.1 学用匹配是一项衡量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3.2 研究假设
3.3 数据和研究方法
3.4 实证发现及其讨论
3.5 小结:前期准备有助于高校毕业生找到学用更加匹配的工作
第四章 就业社会实践与毕业生的就业:来自清华大学就业引导的证据
4.1 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难与就业引导
4.2 清华大学的就业指导
4.3 清华大学的就业社会实践
4.5 实证结果及其讨论
4.6 小结:加强就业社会实践以缓解毕业生结构性就业难
第五章 工作找寻的信息渠道与过度教育
5.1 过度教育的起因以及理论解释
5.2 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的过度教育情况
5.3 研究假设
5.4 数据和研究方法
5.5 实证检验结果
5.6 对实证结果的讨论与政策建议
5.7 小结:拓宽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渠道以减少过度教育的发生
第六章 保留工资、就业概率以及工作起薪
6.1 对保留工资的介绍
6.2 研究假设与数据
6.3 研究方法
6.4 实证结果
6.5 对实证结果的讨论
6.6 小结:保留工资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高校毕业生内在能力的一个信号
第七章 硕士毕业生的工作找寻努力程度、保留工资与起薪
第八章 对硕士毕业生迁移就业目的地的实证研究
第九章 迁移就业、起薪、学用匹配与过度教育
第十章 迁移就业与工作满意度
第十一章 保留工资、预期工资与迁移就业
第十二章 “女博士”的婚姻、生育与就业
第十三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与致谢
内容摘要
《大学生求职的准备、行为与收益》实证考察了中国大学生在学期间的各种就业准备对于他们就业结果的影响。这些就业准备包括就业信心、就业观念、对自身以及就业环境分析后确定的就业期望、学校的就业引导等。
《大学生求职的准备、行为与收益》还重点关注了高校毕业生迁移就业这一问题。本书对于高校毕业生迁移就业的实证结果有助于从微观角度进一步解读为什么毕业生愿意“蜗居”、“北漂”的原因。
《大学生求职的准备、行为与收益》还专门研究了“女博土”的就业问题,发现社会上关于“女博土”就业难的问题存在夸大与炒作的嫌疑,而“女博土”成为“剩女”却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