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同样是由学生撰写的论文,大多是学生利用所学基础知识进行的科研初步尝试,只是学生就本学科中某些问题,谈出一两点言之成理的看法。正像《学位条例》中关于学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沦、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就是说,对于学士学位的论文评判,涉及独创性见解的问题一般不作明确的要求,而主要是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所反映的学科研究的初步能力。这样,对照比较高一级的学术论文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与润色工作,自然是从一个“范本”中得到更多的启发,有助予论文的进一步修改。
当然,这种依据相关论文的比对与分析进行的修改工作,其实与一般意义上的文章修改是有许多相同之处的。首先,就是要注重对写作思维逻辑的审视与思考。由于本科生大多是初次写作这样完整的学术论文,要驾驭的材料比较复杂且涉及较大文字量的处理工作,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从事这样的写作,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写作技巧上都很难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文章结构系统,因而行文中出现诸如逻辑上的不严谨问题、字词句章的用法不当问题等都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并直接影响到整个文章语意的流畅表达,因此,参照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范本”进行反复推敲、仔细斟酌,这样的修改正是为了使文章逻辑结构更好地连贯、语意更加严密而不粗糙。
其次,修改与润色过程也是在比对与分析中逐步明确起来的。修改是基于行文中出现问题而决定的,大到论点是否鲜明突出,是否具有独创性、结构层次是否严谨合理,论证有无说服力等等;小到用词是否准确、概念表述得是否清晰,甚至文字是否精炼,语序是否有条理,引文、注释是否规范等等。这样的修改“手术”究竟要做多大,可以通过比对与分析之后,视自己文章的“病情”而定。
再次,修改方法的问题。文章修改的技巧从来就没有固定的程式,可以说是随阅随改。但这种随阅随改的基本功,对于本科学生来说有时就比较困难,因而依照相关论文的比对与分析,对应到什么不妥就改什么,这是一个修改“入门”的好方法。当然,一般说来还是先从论点人手,再看结构情况及材料的删补,最后再去锤炼、推敲语句和核查注释、参考文献。改法上也有人总结了许多种,诸如,读改法、“冷”改法、求救法……不一而足。这些方法的运用都在于让你能冷静下来发现问题,然后再去作修改。话说回来,如果连问题都发现不了、什么方法也都使不上。所以说,还是要针对文章本身下功夫。
最后,还要强调一点的是,现在使用电脑写作或誊清论文已极为普遍,但电脑打字出现的错误较多,这一点在修改过程中尤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而不能因小失大,改了主要的,却留下那些不甚起眼的小错误。这些错误的存在,同样会影响论文的质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