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理论丛书:故事033》:
第六节民间传说
神话与传说形式相同,但神话中所讲的是神的事情,传说是讲的人的事情。其性质一是宗教的,一是历史的。传说与故事亦相同,但传说中所讲的是半神的英雄,故事中所讲的是世间的名人,其性质一是历史的,一是传说的。民间传说的来历,是从民族全体中得来,不是个人创著的。当初虽有人借因事物造成故事,后经许多不知名的人几度修改,更因地方性时间性的关系而逐渐加以变化,便成今日流传的民间传说。选择时,当注意以下各条件:
(一)民间传说,须从民间采集得来。此类故事,最好采用本地风光的材料。
(二)语句组织,可用方言方音。
(三)传说内容,须合教育价值,而没有迷信性质的。
例八孙道者的故事潮州民间神话(见民俗三十九期)
孙道者九岁时,他的嫂嫂叫他赶鸡到田里去吃残余的谷粒。他道:“天快下雨了,不要去罢。”嫂子骂道:“这样的青天白日,怎么会下雨呢?”道者不和嫂嫂争辨,举起箬帽向上一扬,果然下了一场大雨。
有一回,嫂子叫道者到山上去采柴,去了半天,不见归来。嫂子守在家中,等他拿柴来烧,好久不归,焦急万状。直到中饭时间,他才两手空空的归来。嫂子又骂道:“叫你采柴,你又不采,今天无柴买饭,只好把你的脚骨当柴了。”道者听了,响也不响,立刻走到灶门口,把两脚塞入灶底,代柴煮饭。一时劈拍作响,火焰猛烈,两脚烧得通红。嫂子看见了,怪问道:“你的脚怎么会发火?”道者默不作声,从从容容把两脚从灶底下拔出来,依然无恙。可是明朝起来,左右邻家桌椅上的脚,多数不知去向了。
十二岁时,同他的哥哥往城里去籴米。行至中途,见七八个农夫在田里插秧,他戏向农夫们道:“你们虽然有这么多人,但我从城里回来,恐怕你们还不能插完一半呢。”众农夫道:“难道我们都是不中用的废物吗?我们决于一刻辰光来结束它。”道者笑笑便走了。当众农夫正在努力插秧时,忽然田的一角,发现有一尾数斤重的鲤鱼,于是大家停止插秧,争先恐后的捕捉鲤鱼。费了几点钟功夫,鲤鱼终于不能捉到。可是道者已经从城里回来了。他徐步往田中捕鱼,一捕即得,回头对众农夫道:“这是一只破烂的草鞋,你们为什么认做鲤鱼呢?”众农夫起初以为道者说谎,迨定神细看,刚才的鲤鱼,真的化成一只破烂的草鞋了。
再有一回,他的嫂子又要叫他采柴了,他说:“一次一次要我采柴,何等麻烦,为什么不做一次讨呢?”嫂子道:“什么时候来拿呢?”道者道:“就是现在!但是要切记不能说不要了,够了。”嫂子没精打采的答道:“是。”不多时,果然一把一把的山草,从隔墙掷将过来。嫂子接得不耐烦了,稍一脱手掷在面上,急喊一声:“叔叔够了。”话才说罢,隔壁的山草就不掷过来了。后来嫂子细问叔叔柴从何来,他道:“是平日积蓄在口袋里的。”
不知那一天,他和哥哥进城去买米,两人一同摇船进城。船抵埠,哥哥上岸,叫弟弟坐在船上照顾好船。不料哥哥刚踏进城,弟弟已经在城里游玩了。哥哥责备他不该如此玩忽。弟弟道:“船上有小朋友代我管理,保无疏虞。”哥哥不信,走到船边一看,果然有三四个小童在船上呆坐着。直到一切事情办妥之后,回到船上一看,方知道原来的三四个小童是泥人变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