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素质教育视角看,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应试教育中游刃有余,但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和全球化的时代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一方面,学生生理、心理、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使得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并且理解学生;另一方面,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教学的手段与工具日益科学化;而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全球化及其对人才的能力与人格的要求正在向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发起有力的挑战。未来社会对于教师的人文素质提出挑战,教师需要提升语文素养、文化素养、生态环境素养和生命科学素养等各方面的素质。人文素质既关涉教师专业品质与精神,也关涉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一方面,教师教育不仅要学习“经典选读”之类的通识课程,还要关注国际视野下的通识课程。另一方面,教师还要通过实践、践行以及反思来提升自我的认识能力和人文行动。教师专业发展应该由工具理性模式转向价值理性模式,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自我参与,教师专业成长是主体性心灵关照的内在过程,是自我反思性实践的人文行动过程。教育经验表明,凡是优秀的教师无不是通过自身的努力、积极的思考并且自觉的反思而自主成长的。简言之,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自主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形态。无论专业发展学校还是校本研修抑或高校进修,关键在于是否为教师提供了其自我参与思考的可能性,是否为教师提供了心灵关照的教育文化。而只有依托不断培养的教师的人文素质,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对教育实践的理解、反思和热爱。
教育是一项具有人文特性的实践活动,它指向道德价值性。它的核心宗旨就是确保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影响人的心灵,提升人的人格境界。作为承担者,对学生的心灵成长具有最为广泛、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力。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和不断提升,才有可能在“传道、授业、解惑”中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中建构文化,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在省思中净化情操,在追求中提升境界,成为一个既具有深厚知识文化底蕴,又拥有专业学科知识,更具有人文精神境界的教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