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1经典教学理论有哪些
(1)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苏联教育科学学院院士巴班斯基①提出的。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并且,他提出了“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规则”三个层次的、操作性渐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控制体系。该理论的主要观点:第一,教学过程最优化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把“最优化”理解为单指教师的工作,是片面的;第二,教学过程最优化并不是泛泛的空想,是在特定的学校或班级等实际教学条件下的最优化,即对该条件来说是最佳的结果;第三,教学过程最优化应当作为教师工作的一项特殊原则;第四,师生教学活动中社会、心理、控制三方面因素的最佳统一,是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境界。
因此,教学活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任务的完成过程,而是由教师、学生、教学条件等多个要素合力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系统,必须促进这个系统内各个要素的有机协调,以达到特定教学条件下的最佳教学效果。
(2)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
布鲁纳,围绕“教什么”、“什么时候教”、“怎么教”这样几个问题,系统阐述了学科基本结构理论。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第一,教学的任务就是要使每个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并获得智力的最大程度发展;教师的任务除了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科内容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第二,学生学到的知识越是基本,就越宽泛地适用于解决新问题。第三,任何学习行为的首要目的,应该超过和不限于它可能带来的兴趣,而在于它将来为我们服务。第四,要掌握一门学科,不但要掌握其基本结构,还要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态度和方法。因为要真正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取决于合理的教学方法;必须把教学材料与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提倡在学习学科基本结构时广泛使用发现法。
布鲁纳提出的学科基本结构理论,强调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的重要性;强调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提升并举。每位教师都应该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并且,应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发现教学法”只是诸多教学方法之一,应恰当使用。
2经典的学习理论是如何解释学习行为的
如果说教学理论是用来丰满广大教师的教学思想和理念,那么学习理论则是帮助广大教师了解学习行为的内部机制和规律,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由程序教学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①提出,他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第一,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怎样的刺激,就有怎样的反应;第二,学习过程是一种逐渐减少错误率的过程;第三,学习应采用小步子原则、及时反应原则、强化原则等原则。行为主义心理学及程序教学理论在历史上有很大影响,对帮助教师克服当时教学中缺乏的强化(反馈)、忽视学生个体特点等弊病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倡导的教学方式刻板、缺乏灵活性。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重视外部环境对学习者的刺激作用,而忽视了对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如认知水平、学习风格等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容易把学习者看作是接受刺激(知识)的“黑箱”,导致了“填鸭式”、“题海战术”等教学现象,也不利于学习者独立思考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但是,该理论提倡的“小步子”、“强化”等教学原则,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的教学是非常有益的。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①等。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重视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视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即一个人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外部刺激和个体的主观努力,还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习者内部知识结构的研究,重视学习者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在实际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对学生已有的学习准备条件,如知识结构等有一定的了解,才能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同时,也应该克服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不足,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如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充分实现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