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陈鹤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3141425
  • 作      者:
    张凤琴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陈鹤琴(1892-1982)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教育专家,被誉为“中国的福禄培尔”。他是我国新教育事业的先驱,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是中国儿童心理学的开拓者。他把“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儿童教育”作为自己一生的志愿,从青年时代起就怀着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立志为培育民族新生命,提高民族素质,“把老大中国变为少年中国”而献身儿童教育事业,并为之奋斗近70年。
展开
精彩书摘
    四、教育实践
    1.开创实地研究儿童心理之先河
    回国后,陈鹤琴积极投身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他不仅是中国现代儿童教育的奠基者,而且还是中国儿童心理学的开拓者,中华心理学会早期的创建者之一,在个案心理研究、儿童心理研究、心理测验研究诸方面均有开拓性的成果,被誉为“中国的福禄培尔”。
    (1)开创和发展新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casestudy)是多方面、深层次地研究个人的心理发展及其特征的方法。它既可以对个体进行全面的研究,也可以对其某一方面的特征进行研究。个案研究需要多种方法如观察、调查、问卷、访谈、资料(史料)分析、心理测验和实验等方法的参与。
    在发展心理学领域,个案研究有不少先驱性的研究:例如,德国提德曼(Tiedemann)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1787)、根兹麦(Genzmer)的《新生儿感官知觉的研究》(1873)、法国罗许(Lobisch)的《儿童心理发展史》(1851)、席格门(Siglsmund)的《儿童与世界》(1856)、太因(Tamne)的《儿童与民族语言的研究》(1876)、英国达尔文的《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等。这些先驱性研究有其共同特点:④大多限于早期年龄,特别是3岁以前;②大多限于感知觉、动作、语言发展的研究,思维和个性方面的研究很少(几乎未涉及);③大多是用日记法(或传记法)、观察法,其他方法较少。由于方法上科学性低,使这些研究不能成为儿童心理学问世的标志。①
    而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WilliamT.Preyer,1842-1897)对他自己的孩子从出生起到3岁,不仅每天早上、中午、晚上三回作有系统的观察,写出全部日记,而且还使用反应时间、心理程序和证明感知觉之间关系的内省法(introspection)等进行心理实验。普莱尔根据所有的观察、实验记录整理并撰写出名著《儿童心理》(1882),被认为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由此普莱尔成为儿童心理学真正的创始人。②
    对于中国现代儿童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来说,陈鹤琴堪称“拓荒者”。他是中国现代儿童心理个案研究的开拓者,也是中国儿童早期发展追踪研究(trackingresearch)的典范。自1919年8月陈鹤琴学成归国始,他相继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教授、东南大学教授兼教务部主任之职,先后主讲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课程。在随后的九年间(至1928年夏应聘赴上海主持工部局华人教育),他全身心致力于实地研究中国儿童心理和教育的有关问题。这个时期也是其学术成果的“第一个高峰”,其中以其长子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首个中国儿童心理个案研究的影响为最大。通过长期系统观察和实验研究,结合国外儿童心理学著作,他于1925年出版了体现他在此阶段学术研究成果的代表作品--《儿童心理之研究》(上、下册)。陈鹤琴也因此研究获得“我国最早的儿童个案研究者”的美誉③。其后陈鹤琴有关中国现代儿童教育的主要观点几乎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心理学的依据。可以说,此项研究开拓并发展了一种新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对中国儿童心理学研究有很大的意义。这是我国学者以我国儿童为对象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进行个案研究的开端,开创了我国研究儿童心理之先河。
    陈鹤琴的研究与前人的研究相比,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开创性。在陈鹤琴之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心理学家对3岁以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做过完整的追踪研究。而陈鹤琴于1920年12月26日,以自己的长子陈一鸣为研究对象,从一鸣出生的第二秒开始,进行了长达808天连续的系统观察和文字、摄影记录。以此跟踪观察和实验研究为基础,总结出中国儿童生理、心理的主要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既开启了研究中国本土儿童心理之先河,又首创了中国儿童心理的个案研究、追踪研究和长期观察研究。
    第二,全面性。前述国外先驱性的个案研究,大都局限于儿童早期感知、动作、语言发展的研究,而陈鹤琴通过对一鸣进行长期观察,对他的身体、动作、模仿、暗示感受性、游戏、好奇心、惧怕、哭与动作的抑制、知识、言语、美感、道德、思想等多方面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可以说是我国心理学史上最全面的个案研究。虽然普莱尔也曾用较长时间(三年)连续进行较多项目的有系统的观察,但那是国外的研究。可见,陈鹤琴的个案研究其内容之全、剖析之深,不仅在当时的中国是空前的,而且也可以同国外类似的研究相媲美。
    第三,长期性。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述评
一、教育思想的价值

第一章 生平
一、出身与家教
一、教育背景
二、美国游学经历
四、教育实践

第二章 教育思想基础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思想的渊源
一、西方欧美教育思潮是教育思想的来源
二、中国国情是教育思想的现实基础

第三章 教育思想
一、中国儿童心理理论和家庭教育理论
一、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思想体系
二、小学教育改革的思想与经验
四、“活教育”的理论体系
五、几点宏愿

第四章 结语
一、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附录
附录一 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表
附录二 陈鹤琴生平大事及主要著述年表
推荐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