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爱弥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9262994
  • 作      者:
    陶红亮主编
  • 出 版 社 :
    江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爱弥儿:教育实施者的反思之道(白金版)》共分为五卷,卢梭虚构了主人公爱弥儿从出生一直到成人的教育生涯,提出了在不同年龄段对孩子先后进行体育、感官、德育、智育和爱情教育的教育原则、内容和方法,系统地表达了自己的教育和教学思想理念,其主导为“发展天性,回归自然”。
展开
内容介绍
    《爱弥儿:教育实施者的反思之道(白金版)》是世界教育经典书系之一,《爱弥儿--教育实施者的反思之道(白金版)》讲述了:《爱弥儿》是西方世界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之后最系统、最完整的教育理论名著。此书对后世的教育学说以及幼儿们的教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许多教育思想和理论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它的脉络和根系。例如,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的一场关于幼儿教育革命的、近年来在国内较为盛行的“蒙台梭利教育法”亦发端于这本《爱弥儿》。
展开
精彩书摘
    人们必须从婴儿期就开始受教育,使人们具有这个社会需要的才能,如果不这样做,人类可能早已灭亡了。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是愚昧、柔弱、最需要呵护的,所以,我们需要许多的力量,需要认识和判断的能力。而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从教育中才能获得。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由三种教育培养的,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事物,或受之于人。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就是我们人类所要接受的三种教育。针对个体而言,如果这三种不同性质的教育能达成一致,目的趋同,就可以达到他的目标。这样的个体,才可以说是获得了良好的教育。 我不愿意根据一般人的认识,将那些可笑的,人们称之为学院性质的机构,当成一种公共性质的教育机制;我也不将对世人的教育看做是这种制度,因为这种教育追求的是两个不同的目的,但结果却不会有所收获。这种教育只能培养出一批表面为别人、却处处为自己、阴险虚伪的人。由于被人和自然两种力量牵引向不同的方向,形成较大的分歧,所以,我们会采取一种折中的方式。但是,这种做法却使我们一生就在犹豫和斗争中度过,最终无法达成自己的意愿,更不能对他人有所贡献,最后只能碌碌无为了此一生。 自然的教育是我们的器官和才能的内在的发展;别人引导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从影响我们的事物那里获得良好的经验,叫做事物的教育。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这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孩子,如果他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将永远不会合他本人的心意;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向同一目的,他就会很快达成自己的目标,而且生活会过得很有意义。这样的孩子,才算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一旦将教育看成是一门人类的艺术,则它几乎就不能取得什么成就了,因为,它要成功,就必须将这三种教育相协调,配合一致,然而这一点任何人都不能有所决定。我们殚精竭虑所能做到的也只是或多或少地接近目标罢了;不过想要达到这一点,还真需要有一些运气的成分。那么,是什么目标呢?它不是别的,就是自然的目标,这是我们刚才论证过的。既然三种教育必须圆满地进行配合,那么,我们就需要使其中的两种教育来协调另外一种无法控制的教育。也许我们所讲的自然意义上的教育太有些含糊其辞了,所以,在这里我们尽量将它明确起来。 也有人说,自然不过是人们日常的习惯罢了。那么,它究竟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一些习惯,看它会不会扼杀我们的天性呢?举个例子来说,有些植物被我们阻碍着,致使它们不能顺应天性自由地生长,它们就具有这样的习性。一旦解除阻碍,让它们自由生长,它们索性还保持着被强制倾斜生长的印痕,但是它们并没有因为被扭曲或是被阻碍过,就此改变自己一开始的自然生长方向。如果让它们再继续生长和发育的话,它们又会自然地直立生长。 同样,人类的习性也是如此。只要人还处在相同的境地,他就还可以保持由原来的习惯所产生的习性,虽然这些习性对人们来说是不自然的,甚至是做作的;但是,只要情况稍微变化一下,这种习惯就消失了,天性就会迅速恢复过来。 我们生来是有感觉的,而且我们一出生就通过各种方式受到了我们周围事物的各种影响。可以说,当我们刚一开始意识到我们的感觉时,我们就希望去逃避或者追求产生这些感觉的事物。我们首先要对这些事物进行筛选,看这些事物是给我们带来了愉快还是不愉快;其次要看这些事物对我们是不是很方便和很适宜;最后则看它们是不是符合我们的思维理性,以及是不是赋予我们幸福美满的标准。 随着我们的感觉越来越敏锐,眼界也越来越开阔,这些倾向就越来越明显。但是,由于我们受到了习惯的遏制,所以,它们也就或多或少地因为我们的不同见解而有所变化。在产生这种变化以前,它们就是我所说的我们内在的自然。因此,必须将一切都归功于那些原始自然状态的倾向。如果我们所受的三种教育没有太大差异的话,这是可以的。但是,当三种教育彼此矛盾冲突的时候,当我们培养一个人,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他人的时候,该怎样办呢?这样一来,要协调一致就显得不太可能了。由于不得不与社会和自然制度进行斗争,所以,必须在教育成一个人还是教育成一个公民之间加以选择,因为我们不能做到同时教育成这两种人。 凡是一个很小的社会,当它的范围很狭窄,而内部又能做好团结的时候,就会与大的社会相疏远。如凡是非常热爱自己国家的人,都会表现出一些对外国人的隔阂,在他们心目中,外国人只不过是人,同自己是没有什么关系的。这种缺陷也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要对那些同自己在一起生活的亲戚、朋友都很好。在国外,斯巴达人是很贪婪的,是野心勃勃的,是一点仁义不讲的;但在他们的国内,却处处洋溢着和睦无间、公正无私的和气精神。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的世界主义者了,因为在他们的著作中,他们到遥远的地方去探求他们不屑在自己周围履行的义务。 这样的哲学家之所以爱鞑靼人,为的是免得去爱自己的邻人。 自然人完全是为自己而活,他是数的单位,是绝对的统一体,只与他自己和他的同胞们才有关系。公民只不过是一个分数的单位,是有依赖于分母的,他的价值体现在他同总体,即同社会的关系。好的社会制度是这样的制度:它知道如何才能使人们改变自己的天性,如何才能剥夺他自己绝对的存在,而给他以相对的存在,并且将“我”转移到集体中去,以便使各个人不再将自己看做一个独立的人,而只是看做共同体的一部分。 有一位斯巴达妇女,她的五个儿子都在军队里。于是,她等待着战事的消息。 她看到一个奴隶来了,奴隶战栗地对她说:“你的五个儿子都战死了。” “贱奴,谁问你这个?”“我们已经胜利了!”于是,这位母亲便跑到庙中去祈祷和感谢神灵,这样的人才是公民。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卷  爱弥儿的矍儿如
人要受的三种教育
对天性的呵护应当始自孩提时
自然教育的双重作用
孩子和他的教师
人类的婴儿期,我们的现状
爱弥儿的诞生
婴儿的哭声
教育的意义
婴儿期的教育
语言的开始

第二卷  爱弥儿的童年期
婴儿期的结束
童年成长的快乐和烦恼
大人们最基本的原则
消极的教育:没有道德的教育
儿童的理性境界
乌鸦和狐狸
撒谎不是孩子的天性
语言的学习
孩子的触觉、视觉和绘画
锻炼孩子们的身体
听觉、味觉、嗅觉和第六感觉
童年的基本状况
饮食习惯和饮食教育
童年时期的思维

第三卷  爱弥儿的少年期
童年的第三个阶段
孩子的好奇心
实用法则
为什么让爱弥儿读《鲁滨逊漂流记》
爱弥儿的科学研究
孩子职业的选择
判断力的培养
15岁的爱弥儿
一桌盛餐引发的思考
这有什么用处
我对书是很憎恨的

第四卷  爱弥儿的青年期
16岁的爱弥儿
一个牧师的自述
特殊时期的教育
纯真、幸福和痛苦
18岁的爱弥儿:博爱的年龄
20岁的爱弥儿:感受爱的年龄
即将步人社会的大门
如何使孩子身临险境而不感到害怕
直觉的力量
对人类的认识

第五卷  爱弥儿的婚姻期
青春期的最后阶段
苏菲和女人的教育
爱弥儿和苏菲的恋爱
针对爱情的考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