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教育学.小学:最新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613781
  • 作      者:
    李芒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适用于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师范类毕业生上岗考试
  教育局公开招聘考试
  教师入编考试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贯彻“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为出发点,精心筛选了教材内容。涵盖了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个人的发展、教育目的、学生与教师、课程、教学(上)、教学(下)、德育、班级管理、教育心理学概述、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动机、学习的迁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形成、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测量与评价、教师心理等内容,深入探讨和归纳教师资格考试的各部分题型,结构严谨、讲练结合、重点突出、难易适中、梯度合理,极具实用性和兼容性,适用于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及特岗教师录用考试。
展开
精彩书摘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以学术性为标准的单一大学逐渐发生变化。在形式上,不同学制、不同办学形式的学校纷纷出现;在内容上,基础性、应用性、工艺性的学校各显特色;在入学目的和考试评价的方法上也多种多样。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随着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以获得文凭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渐降低,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越来越强,社会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正在缩小,国际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现实,这就要求各国的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增强学制、学位、学分等的互通性。三、教育发展的过程
    教育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不同,教育也具有不同的形态。
    (一)古代教育
    古代教育一般是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
    1.古代中国
    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比较完备,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和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出现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促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使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它对于改变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严格的等级制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科举考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中国教育从此才艰难地迈开现代化的步伐。
    2.古代印度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的教育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印度教育被婆罗门教和佛教控制在手中。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把人分成四个等级:首先,处于最高等级的是僧侣祭司,应该受到最优良的教育;其次是刹帝利,为军事贵族;再次是吠舍种姓,仅能从事农工商业;最低等级的是首陀罗种姓,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识字读经被认为是违反了神的旨意,可能被处死。上述前面两个种姓是天然的统治者。婆罗门教的教条是指导思想,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婆罗门教的僧侣是唯一的教师。教育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考纲要点归纳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
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单元高分特训
参考答案精析

第二章 小学教育
考纲要点归纳
第一节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第二节 小学教育的目的
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单元高分特训
参考答案精析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考纲要点归纳
第一节 儿童身心发展概述
第二节 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第三节 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
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单元高分特训
参考答案精析

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
考纲要点归纳
第一节 学生
第二节 教师
第三节 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单元高分特训
参考答案精析

第五章 课程
考纲要点归纳
第一节 课程概述
第二节 课程设计
第三节 我国小学课程
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单元高分特训
参考答案精析

第六章 教学(上)
考纲要点归纳
第一节 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第二节 教学过程
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单元高分特训
参考答案精析

第七章 教学(下)
考纲要点归纳
第一节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第二节 教学组织形式
第三节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单元高分特训
参考答案精析

第八章 德育
考纲要点归纳
第一节 小学德育概述
第二节 小学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第三节 小学德育过程
第四节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单元高分特训
参考答案精析

第九章 班主任工作
考纲要点归纳
第一节 班主任工作概述
第二节 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单元高分特训
参考答案精析

第十章 课外活动
考纲要点归纳
第一节 课外活动概述
第二节 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第三节 课外活动的指导
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单元高分特训
参考答案精析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考前冲刺试卷
参考答案精析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