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早期《申报》与晚清政府:近代转型视野中报纸与官吏关系的考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955240
  • 作      者:
    卢宁著
  • 出 版 社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卢宁,女,回族,1972年生。现为上海建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1989至1993年,就读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93年至1995年,免试保送河南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导师为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教授。1995年至1996年,赴日本大正大学做国际文化专业访问学者。1998年至2001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导师陈允吉教授。2007年至2010年,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联系导师黄瑚教授。发表文章1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目前承担上海市哲社项目一项,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一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史与传播学。
展开
内容介绍
    《早期与晚清政府:近代转型视野中报纸与官吏关系的考察》以早期《申报》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为考察视角,从《申报》创办伊始就经历的查禁风波人手,通过典型案例重新解读《申报》的历史面貌和风格特征,展现报纸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种种冲突,对《申报》商业性报纸的定位作新的评价。
    《申报》在对湖丝案、徐壬癸案的报道中批评了官吏的审讯方式,引起官员愤怒,导致报纸与地方官员关系的恶化,并引发了第一次查禁风波。湖丝案是《申报》通过报道社会案件涉人官事的最早案例之一,而且是有关中外交涉的案件。在这一事件中,《申报》对陈司马审案方式的质疑开启了报纸“纵谈官事,横加谤议”的先例。徐壬癸案本是一起普通的民事案件,上海县令未审而断,并动用了残酷的刑讯手段,引起西人舆论大哗。报纸的介入使徐壬癸事件成为东西方价值观冲突的一个缩影。《申报》在报道徐壬癸案过程中的前后态度的变化显示了中国传统报人对西洋制度理念的认可。
    杨月楼案本身是一起普通的民事纠纷,但其中涉及的通奸、韦女的广东人身份、上海县令的广东籍贯、《申报》对此事的连续报道及所持立场等诸多戏剧性因素,使这一起民事案件成为著名的公众舆论事件,甚至演变为本地人与广东人的对抗,并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杨月楼事件很大程度上是地域文化冲突的典型展现,《申报》和上海地方官员因杨月楼案而彻底交恶。官员为了制衡《申报》,不惜另办报馆以对抗。
展开
精彩书摘
    至于邸报的内容,不外乎诏旨、章疏以及召见臣公、黜陟官员、旧制变革、日行政令等等。其中特别提到清朝邸报的一项规定就是,州县以上官员犯罪被贬之类的信息不能列入邸报,目的是替罪贬官员隐讳,既已受到惩处,就不必录于邸报,使四方知之,留下恶名。同时显示在上者“不忍彰显臣下过恶”的宽仁之意。时人对邸报与新报的不同认知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传播范围。中国古代除官员外,民分四等:士、农、工、商。邸报的传播范围仅限于官与士两个阶层,即所谓的“学士大夫”。而新报则有阅无类,人人可观。如果说当时观阅邸报还是一种隐隐带有阶层优越感的行为,那么新报的出现让这种优越感荡然无存。
    二、传播内容。邸报“但传朝廷之政事,不录闾里之琐屑”,内容上具有严肃和雅化的特征。新报则彻底俗化,不仅有朝廷政事,亦有市井之琐屑,“上至朝廷,下至闾里,一行一言,一器一物,无论美恶精粗,备书于纸”。实际上正是依靠“闾里之琐屑”,新报才吸引了农工商贾等社会大众。
    三、传播渠道。邸报是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新报的“作成于下”则意味着下情能达,时事周知,信息得以传通。这种互动与共享是现代意义上的报纸的标志。
    四、地位。邸报雅,新报俗;邸报严肃,所载皆国家大事;新报活泼,乃人间小道。所以邸报的地位高于新报。
    国人历来受史官文化影响极深,于史则有正史与小说之别,与文则有雅正与通俗之分,界限森严,不可逾越。而《申报》人员结构中洋人老板加华人主笔的特殊组合,使得洋化新报和传统邸报的功能实现了某种程度的整合,这也可以看作新闻纸这一新生事物为适应中国环境而进行的一种自我调整。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早期《申报》对地方政务的干涉:徐壬癸案与查禁风波
第一节 《申报》对湖丝案、徐壬癸案的报道及其与地方官员关系的恶化
第二节 上海地方官员的态度及《申报》对查禁的反应
第三节 触涉官事:报纸早期政治参与的一种努力

第二章 早期《申报》对地方政务的干涉:杨月楼案与《申报》、《汇报》之争
第一节 《申报》对杨月楼案的报道
第二节 杨月楼案引发的争论
第三节 杨月楼案引发的后果

第三章 早期《申报》对地方政务的干涉:杨乃武案与浙省官员的落马
第一节 《申报》对杨乃武案的报道
第二节 《申报》的舆论动员作用及与浙省官员的交恶

第四章 《申报》与海防、塞防之争
第一节 海防、塞防之争的由来
第二节 海防、塞防之争中各方的立场
第三节 《申报》的相关评论及在其中的作用

第五章 冲突的缓和:官员对新闻纸功能的渐趋认同
第一节 新报的本土化与新闻纸功能的凸显
第二节 有闻必录与公造谣言
第三节 舆论监督与洞察夷情

第六章 《申报》的政治生存环境
第一节 租界会审公廨的设立
第二节 中西法制的冲突与《申报》在夹缝中的生存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