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南方报业采编经典案例.第二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9107421
  • 作      者:
    杨兴锋主编
  • 出 版 社 :
    南方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南方报业采编经典案例(第2辑)》解密南方报业成功经验,打造最佳新闻案例教程。这20篇经典之作无不彰显南方报人对新闻理想和专业精神的坚守。
  《南方报业采编经典案例(第2辑)》按作品体例、题材分为四个部分:公共政策报道、财经报道、调查报道、政治新闻报道。其中的“公共政策报道”已逐渐成为新闻媒体承担社会责任、比拼影响力的重要报道品种,南方报业在此领域历年来屡有佳作名篇涌现。“财经报道”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南方报业的专业主义精神。尤其是“渤海溢油”独家系列报道和“IPO批判”系列报道两组报道。“调查报道”所选案例多达6篇,充分显示了南方报人娴熟的新闻调查技术。“政治新闻报道”共有4组报道。
展开
精彩书摘
  稿子出来以后,得到了一些表扬。当月考评评语是这么写的:人人都爱技术贴,但真正的技术贴只有一个——我们的报道。动车事故后,我们最先揭出追尾核心原因,且唯一完整解释事故全程。在问题高度专业,信源极其稀少的情况下做到了科学、详细、严谨和独家。包括钱钢、何力、何刚、张力奋、罗昌平等在内的多位专业人士主动推荐。在媒体同题较量中,《南方周末》又一次得到同行的认可和推许。
  我个人感觉可能过奖了。现在回头再看这个稿子,感觉不足之处仍有很多,但是再看当时媒体报道的情况,确实特别出彩的也不多。通过做《不可能的事故》这个稿子,如果说有一些经验可以借鉴的话,那么主要就是团队合作。
  其实,在做了动车事故报道之后,我一直有一个观点,那就是在一些特定题材的报道上,对于以深度报道为主的媒体而言,“现场第一”的原则应该摒弃。当然,我并不是说现场没用,去现场还是有价值的,但现场的价值不在于现场本身,而在于现场所能给你提供的资源,而这些资源要有助于你的报道主题。
  相比起现场,我认为做类似的报道,真正的核心在编辑部。
  我的具体体会是,做“7·23”事故这种突发性新闻,后方的支持和整合起决定性作用。它除了要把控报道的方向、角度等宏观问题外,还要解决记者分工、统稿等具体问题,比如,要有人负责联系专家,要有人负责监控网上信息,还要有人负责解决铁路专门问题。相比之下,前方记者充当的仅是一个主要从现场拿料的工兵角色,其作用是辅助性的。当然,这种作用也不可能忽视,前方记者除了拿料,还可以协助后方修正、调整先前制订的报道主题、方向及角度。但在这当中,统筹是第一位的,后方必须要有一个指挥者,他每时每刻和各分工记者保持联系,指导他们的工作,甚至最终由其来统稿。
  南方周末在“7·23”动车事故的报道中,应该说体现出了这种努力。
  就采访而言,这篇不过4000多字的稿子,参与者多达七人,其中经济部提供了很重要的支持,比如我们一个经济部同事的老公就在铁道部,他从内部提前了解到事故定性,使我们在出稿前心里有了底。就稿件本身而言,主要是编辑曹筠武后期整合润色而成,见报的稿子,在逻辑上和文字上均比我的原稿要好很多,标题取得也不错。
  事实上,即便是我写的原稿,其实可能也有近一半的工作是在后方支持下才得以写成,比如,我采访到的火车司机就是由经济部的黄金萍帮助找到的,在写作这篇稿子的过程中,他基本上充当了我的火车技术培训老师的角色,我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向他请教。
  当然,在这次不常见的团队合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虽然报道过程中参与的人数不少,但由于准备不足,还有缺乏统筹与协作,除了前方记者和编辑,其他参与者基本充当了配角,而不是一个团队中的成员。当然,这背后的原因还是分配机制问题,他们参与这次报道其实是出于帮忙,其回报不过是在文末署一个名,在考评上并没有体现。甚至有的连名字也忘了署,这真是很不应该,实际上是打击了记者做类似报道的积极性。
  至于现场记者如何发挥更大作用,那么我唯一的经验就是冷静。越是热点,前方记者的冷静就越显得重要。某种意义上,它是成就好报道的基本前提。做过几次突发事件报道,发现最忌讳的,就是扎堆,人多的地方其实是最不该去的地方,新闻发布会是最没有新闻的地方。
  在这次报道动车事故前,我曾于2008年做过胶济铁路火车相撞事故的报道。这两次事故有很大相似之外,比如都要求记者三四天内出稿,都将记者置于一个混乱无序、无所适从的事故现场。所有记者都如蜜蜂般忙碌,但却又收获甚少。回想起我在那次事故中的表现,应该说要远胜过这次。其中的一点经验,就是那次我没有和其他同行一起围着现场施救转,而是悄悄跑到临近的村子里,和村民们聊天,结果发现了一个村庄与铁路博弈的独家故事。
  这次动车事故我显然没有上次那么好的运气。我和大部分深度报道同行一样都在事故现场和死难者家属身上浪费了太多时间,特别是后者。不过,好在我们及时地找到了一点,并在这个点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事实证明,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我和赵一海、邓瑾、曹筠武等同事合作完成的这篇报道,是一次团队合作的产物。对于一直习惯于单打独斗的南方周末而言,这种合作是弥足珍贵的。报纸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新媒体环境下有立足之地,必须要在获取信息的手段上予以创新。这种创新包括报道方向的确立与修正,包括背景信息的搜集与分析,还有文字的编辑与整合。这既需要前方记者的努力,也需要后方的支援和统筹,更要求报社在机制上的保证。
  ……
展开
目录
序言 演绎新闻报道的“南方神韵”
第一部分 公共政策报道
接力救人在广东:做有温度的新闻
第一节 缘起:小悦悦事件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第二节 策划:省委机关报的政治高度
第三节 执行:整合社外资源,激活内部团队
第四节 发酵:全媒体战略增强报道影响力
第五节 收官:将救人事件转化成救助机制
点 评 全媒体转型的成功案例
“7·23”事故原因调查:不可能完成的报道
第一节 解决“为什么”
第二节 恶补专业功课
第三节 新闻人的见识和判断力
第四节 摒弃“现场第一”的原则
点 评 寻找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7·23”动车事故: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空间与策略
第一节 组织:及时穿透缝隙
第二节 工具:破解调查难
第三节 呈现:故事和现场感
点 评 常识与专业是媒体立身的不二法门
“举牌哥”陈逸华:引爆城市舆论新热点
第一节 坚持笨办法的收获
第二节 还原爱广州的感性少年
第三节 丰满地呈现公民个体发言
第四节 个体表达引发城市舆论爆发点
点 评 挖掘“微”人物
“朝阳快乐营”:关爱农民工子女专项行动
第一节 项目简介:让更多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
第二节 策划背景:关注农民工子女群体
第三节 活动特点:参与方式多样 更具效率
第四节 创新模式:利用网络优势 聚集超高人气
第五节 运作模式:定期 结对 体验
第六节 社会效果:“朝阳快乐营”模式在全省推广
点 评 做有责任感的媒体

第二部分 财经报道
入世十年高端人物访谈:不仅仅是“内幕”报道
第一节 撰写决策过程的偏好
第二节 高难度谈话的乐趣
第三节 WTO访谈信息来源的对冲
第四节 “裸妆”与“化妆”的FACE
点 评 精彩的主打歌与宏大的专题相得益彰
人世十年跨国访谈:南方向世界递出的一张名片
第一节 报道启动:凡事预则立
第二节 嘉宾寻觅:化不可能为可能
第三节 采访实操:“魔鬼隐藏在细节中”
第四节 南方高度:放眼看世界
点 评 打造符合时代需求的“全能型”记者
“IPO批判”:用数据和事实撼动利益格局
第一节 一条微博引发的争论
第二节 报道“四部曲”
第三节 全媒体时代的传播
第四节 做制度批评报道的引头人
点 评 传播中的“潮汐效应”
渤海溢油:揭开“油锅”,坚持专业化报道路线
第一节 概述:从零开始的采访
第二节 策略:做能做到的事
第三节 采访:寻找铁板中松动的那一块
第四节 选择:更愤怒,还是更聪明?
第五节 结语:坚持自己的判断
点 评 唯专业,才独家
“重啤疫苗事件”:终结“诺奖”神话
第一节 迅速反应,撒网所有关联方
第二节 重点狩猎,各个击破
第三节 深入各大医院,挖掘试验数据真相
第四节 乙肝专家详细解读疫苗原理
点 评 改变传统新闻报道的局限

第三部分 调查报道
华西哲学:十年读解舞台上下
第一节 探营华西村
第二节 策划解构华西村政治生活运作逻辑
第三节 与反对者顺利牵线接头
第四节 华西哲学,不服不行
点 评 探究和揭秘的魅力
“学习班”梦魇:曝光“最黑暗的死角”
第一节 电话那端的求助
第二节 黑屋里的“酷刑”
第三节 采访中的官式太极
点 评 持续关注的价值
南海红会“弃婴门”:像警察一样去求证
第一节 差点被忽视的重大报料
第二节 像警察一样去取证
第三节 一段至关重要的视频
第四节 全媒体传播的迅猛优势
第五节 “弃婴门”报道领跑全城媒体
第六节 一起严重的医疗责任事故
点 评 把自媒体纳入采访链条
河南宋基会:“啃”出来的新闻金矿
第一节 选题来由
第二节 艰难寻找方向
第三节 挖出河南宋基会
第四节 专题推出
第五节 借力微博的追踪报道
第六节 反响和总结
点 评 “蚂蚁”可以比“老虎”更强大
世华会:破解双面“王朝”成功密码
第一节 荒诞背后的荒诞
第二节 八大谎言调查
第三节 错综复杂的家族谱系
第四节 人心的诱惑
点 评 新闻理想需要新闻勇气
“双到”扶贫AB面:创新舆论监督推动扶贫工作
第一节 访谈样板村
第二节 不看不知道的穷困
第三节 坐“摩的”的特色采访
第四节 条分缕析寻证路
第五节 一石激起千层浪
点 评 通过科学的舆论监督推动中心工作

第四部分 政治新闻报道
利比亚战地纪实:在战火中,寻求真相
第一节 镜头该对准哪里
第二节 班加西是利比亚的根据地
第三节 设法赶到新闻焦点地区
第四节 如何报道胜利狂欢
第五节 从原稿到成稿
第六节 对报道的总结
第七节 准战地记者初体验
点 评 国际报道绝非“到此一游”
秦 晓 走出乌托邦:坚持常识,力图创新
第一节 封面人物选题是如何被确定的
第二节 我不过是一个记录者的角色
第三节 互联网时代下的杂志深度操作
第四节 全媒体运作思路
第五节 线性叙事模式的利弊分析
点 评 “鸡蛋”和“母鸡”互现
“十大民生工程”扫描:政媒对视下的“虚实”之弈
第一节 落子:选点平衡术
第二节 中盘:义务监理员
第三节 收官:惊动省纪委
第四节 余论:随手抓大鱼
点 评 逼迫权力放下傲慢
“红旗漫卷”:全国性重大主题宣传的创新路径
第一节 妥善处理地方性和全国性的关系
第二节 结合“走转改”,坚持“三贴近”
第三节 充分认识广东历史地位,突出报道个性
第四节 借助党刊同行合作平台,提升媒体联动效应
点 评 既重又特 自成高格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