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风险社会视阈下的媒介文化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12199
  • 作      者:
    李春雷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春雷,1976年生,河北省保定人,南开大学2005年博士毕业,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传播、新闻传播心理、媒介文化等,现为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一类),新闻学、传播学研究生导师、学科带头人。现主持名为《社会困难群体心理疏解与传媒引导机制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主持或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6项,在《现代传播》、《新闻记者》、《当代传播》、《电视研究》、《河北大学学报》、《史学理论研究》、《历史教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出版社出版专著4部。
展开
内容介绍
  以报刊为代表的大众传媒自清末民初面世以来,在学术、生活、社会等各个层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中国高风险社会的到来,媒介以自身的语言表达和镜像再现更是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其中“媒介文化”则是核心中的核心。因此,笔者以历史、西方和现实的维度,以田野调研和文本解读的方法,尝试阐释媒体文化本身不仅对于精神旨趣、价值引领等方面有着促动作用,而且在高风险社会语境下,媒体文化中的价值观、伦理观乃至外在的行为表现方式,对社会民众(包括底层民众)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功能,还有着情感期待、寄托、表达和理性启蒙等方面的功用。
展开
精彩书摘
  近代以来的惨痛遭遇,使得文化发展的天平从洋务运动开始就一直在向西方倾斜,乃至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以新文化运动健将为代表的文化精英完全奉西方文化价值为圭臬,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判断完全停留在了“腐朽”和“吃人”的层面,因此在宣传和行动上时代精英都无不以“打倒孔家店”相标榜。与此同时,“德”先生和“赛”先生却被泛化到各个领域,胡适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就曾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这样几乎全国一致的崇信,究竟有无价值,那是另一问题。我们至少可以说,自从中国讲变法维新以来,没有一个自命为新人物的人敢公然毁谤'科学'的。”科学已经超越原来狭义的划分,而走上了科学主义泛化之路。在精英们的心目中,科学的含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科学的狭小范围,而是成为熔铸中国传统的工具,同时,科学也成为了道德伦理乃至价值判断的标尺。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人们在提倡自由和民主时,时时以孔子所代表的专制文化作为参照,如李大钊就提到“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只有反对儒学“一以统之”的专制,才有思想自由的空间。应该说,中学的衰落、科学的泛化和这种对比,对以儒、释、道为主体格局的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打击是致命的。
  幸运的是,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具有现代意义的媒介诞生后,就历史地承担了精英阶层和社会大众之间“译码器”的功用,也成为中国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前所述,历次的文化讨论和争论都可见到报刊的身影,尤其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媒介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具备了“现代”的品格,其中最为凸显于学术界的,是一些主要以专业化报刊为代表的媒介,开始把商业化运作与强调读者意识有机结合起来,在这一过程中也更加强调媒介客观、公正、独立的意识。其时的学人对某一著述出版后的期待,以及对于出版后所造成的传播效应的承担,或者始终抱持以媒介为工具理性的信念,都无不表明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学界和学人对媒介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现状与动态: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二、文化传播与文化安全:媒介文化研究价值的另一种解读
三、学术传播与学者心态:媒介文化研究方法阐释

第一编 媒介文化的“性格”和现代素养
一、《学衡》的坚持:媒体知识分子的时代写照
1.选择与批判:媒体知识分子的学术理念和价值抉择
2.“性格”与现实:媒体知识分子的特毅力行
3.两歧性的还原:媒体知识分子价值选择的“超时代性”
二、自觉性与现代性:出版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学人地位的形成
1.出版理念的跟进
2.出版界与学人理念的“暗合”
3.出版界对学人地位的促动
4.结语
三、回望与致敬:媒介文化“性格”的凸显
1.媒介精英的精英意识
2.媒介文化的文化传统
3.结语

第二编 媒介文化的“态度”和价值框架
一、媒介文化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渐进式”构建
1.媒体“集体失忆”的检讨
2.再追溯与比照:媒介对历史民族文化心理的介入
3.媒介文化的价值理性和民族文化心理建构
二、媒介文化对政府信任的构建——以对“拆迁心理”引导的实证分析为例
1.调查样本的选取与样本特征分析
2.主流媒体对公众认知的塑形
3.网络传播促进负面情绪的扩散
4.基于群际情绪的公众态度与行为
5.风险社会媒介文化对拆迁心理的引导机制
6.结语
三、媒介文化对公众“政治弱势心理”的引导——基于“东明事件”的实证分析
1.表象的解析:底层民众政治弱势心理泛化
2.涵化与建构:媒介对政治心理的影响分析
3.习惯性缺位:媒介的失语与民众的利益诉求困境
4.赋权:大众媒介的功能转向
5.结语
四、媒介文化对公众“犯罪心理”的疏解——基于“江苏泰兴校园砍杀事件”的调查分析
1.相关概念与案例调查
2.研究目的、方法及样本分析
3.“江苏泰兴校园事件”媒体报道缺失的检视
4.疏解大众“犯罪心理”策略的考量
5.结语

第三编 媒介文化的“理想”和责任意识的提升
第四编 媒介文化的实证案例和“动态”档案构建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