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姆森总结了三类数据,其一是24个国家1940年-1961年间的有关统计资料分析,其二是个别国家的短期数列和长期数列分析,其三是美国截面数据分析计算不同类型国家人均收入水平的短期与长期数列的区间不平等程度。通过分析,他指出发展阶段与区域差异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如图2-1)。这一理论将时序问题引入了区域空间结构变动分析,即“在早期发展阶段将导致区域不平等日益增加,而在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区域间发展差异逐渐减小甚至趋同。”倒“U”型理论的特征在于均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替代关系依时间的推移而呈非线性变化,而从长期看,区域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倾向走向均衡和趋同。该理论由于其选取的24个国家代表性不足,以及所使用的数据资料的非一致性等局限,一些学者公开反对。但是,该理论将时序引入空间结构的分析,却是对无时间变量的非均衡增长理论的补充和发展。
上述非均衡发展理论和战略的共同特点是,承认经济发展的初期,区域间和区域内经济发展是不平衡性的,这是形成二元经济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通过市场经济自身的调节或政府的有为政策,这种非均衡将逐渐缩小,二元经济会向更高层次的一元经济即区域经济一体化过渡。非均衡战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描述相对于均衡战略而言,更具有现实性,解决了因均衡而缺乏增长动力的难题,特别是关于政府宏观调控的措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是,非均衡发展战略有其明显的缺陷,如它排斥了均衡对增长的积极作用,非均衡地区间的极化效应往往是以牺牲落后地区的发展为代价的,等等。
综上所述,关于区域发展战略问题,西方学者提出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战略,即均衡发展战略和非均衡发展战略各有利弊。均衡发展战略强调区域间或区域内部各地区间在产业发展方面基本保持同步与平衡发展;非均衡发展战略强调区域经济发展要根据不平衡发展规律,有重点、有差异、有特点地发展,而不是平均用力、平行发展。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