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转型时代的娱乐狂欢:超女粉丝与大众文化消费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15879
  • 作      者:
    杨玲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杨玲,女,1972年生,首都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博士后。现任厦门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媒介与文化研究、性别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和粉丝文化。曾在Cultura Studies,internatlona/Journa/ofCultura/Studies,《文化研究》、《文艺争鸣》等中英文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并参与主编了Chinese Revolution and Chinese Litera ture,《粉丝文化读本》和《名人文化读本》等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青年学术文库·转型时代的娱乐狂欢:超女粉丝与大众文化消费》的论述范围是2005年8月到2009年4月之间的超女粉丝活动,以粉丝的赛后活动为主,涉及2005和2006年的两届超女。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李宇春、尚雯婕、张靓颖等人气超女先后签约了大唱片公司,发行了自己的EP和专辑,并举办了一些歌友会和个人演唱会,开始了从选秀参加者到歌手/艺人的转变过程。粉丝的主要活动也从拉票、投票、PK转移到购买、宣传偶像专辑,帮助打榜,参加签售会和演唱会等活动。换言之,就是从“战时状态”,进入了“常规状态”。《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青年学术文库·转型时代的娱乐狂欢:超女粉丝与大众文化消费》的论述对象主要是玉米、芝麻和凉粉,另外也会少量涉及07快男的粉丝。
展开
精彩书摘
  按照滕威非此即彼的逻辑就是:女性战胜了男性,弱者战胜了强者。既然“很多凉粉不是普通人”,凉粉的力量“不可小觑”,那么通过投票大战,战胜了笔迷和凉粉的玉米岂不应该更加“不是普通人”,又怎么可能是“弱势人群”呢?一旦我们拒绝将粉丝话语当作透明的真相来接受,一些新的问题就会浮出水面。为什么凉粉喜欢将自己塑造为“白骨精”(白领、骨干和精英)和成功人士,而将玉米表征为“办公室无聊行政女性”?为什么凉粉喜欢强调自己的男性性别,而无视凉粉群中一半以上的粉丝其实是女性的事实?为什么凉粉在夸示自己的智识优越感的同时,总是要将玉米贬低为“滥情”和“无知”?凉粉群体中所盛行的这一套自我辩护性质的“话语真言”与主流社会的性别偏见有着怎样的关联?
  与郑欣、张嫱、滕威等研究中的问题相比,王雅论文中的问题可能就更加隐蔽。王雅在网络论坛上征集到五位粉丝进行深度访谈,其中两位是维生素(06超女亚军谭维维的粉丝),两位是凉粉,一位是玉米。维生素的年龄分别为19岁和23岁,凉粉的年龄分别为21岁和26岁,玉米的年龄为19岁。论文的附录里只收录了与那位26岁的心理学博士生凉粉进行访谈的笔录。至于为什么不收录其他粉丝的笔录,王雅没有作任何解释。当然,王雅也在论文中利用了其他的访谈资料。比如,那位19岁的女大学生玉米曾在访谈中提到2005年年底,百度李宇春吧的七位老吧主集体辞职事件背后有黑幕。王雅认为,该玉米的言论恰好“证明”了勒庞的理论:“个体在群体当中,极易失去理性的判断,降低智力水平,轻信某些毫无逻辑的传言”。但她反驳这位玉米的证据不过是《南都周刊》上的一篇文章。王雅写道:“《南都周刊》消息来源的真实性笔者无从考证,但是,对这同一件事情的两种解释,无疑后者[即《南都周刊》的说法]更现实、更符合逻辑和更有可信性。”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超女粉丝与文化消费:理论和方法的探寻
第一节 粉丝与消费
第二节 超女粉丝的文化消费模式
第三节 一个学者粉的告白:研究身份与方法

第二章 粉丝认同的形成与表达
第一节 明星与粉丝认同
第二节 玉米的认同话语
第三节 玉米的认同实践
第四节 玉米的认同仪式

第三章 粉丝产消者的浮现
第一节 流行音乐工业与偶像经济
第二节 玉米的产消实践
第三节 玉米产消者出现的制度与社会语境
第四节 玉米与公司的博弈

第四章 超女粉丝小说
第一节 粉丝小说和同人文
第二节 玉米原创小说
第三节 超女同人文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