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万历年间,经学大师冯从吾于西安宝庆寺讲经,轰动一时,陕西 布政使汪可受等为冯从吾在宝庆寺之东的小悉园建造了关中书院。书院逐 渐成为陕西最高学府、全国四大书院之一,直至清末。清朝末期至民国初 年,西学之风在中国日盛,为适应形势的发展。陕西当局将关中书院改办 为具有西方教学特点的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又改为西安师范学校至今。关中书院延绵几百年的历史中名人辈出,著名学者周淑远、刘古愚曾 在这里讲学:光绪二十一年,康有为公车上书,陕西籍参加者多达55人,其中大多数曾就读于关中书院:在革命的烽火中,关中书院也未曾落后,“西安事变”前夕,爱国学子们正是从这里出发向蒋介石请愿的。可以说,关中书院虽历史悠久,却从未落后于时代前进的步伐,400年来,关中书 院始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被誉为“活着的书院”。书院建筑 群静谧典雅,错落有致,绿树掩映着青瓦红柱,散发出一派文化气息,使 人不禁神游其问。高家大院 西安保存最完整的民居院落 位于兴隆巷的高家大院是著名剧作家和教育家高培支的旧居,虽历经 百年沧桑的洗礼,却是西安市保护最完整的民居院落之一。宅院坐南朝北,布局严谨,为三开间两进院,街房、厢房、过厅、二门、上房等建筑一 应俱全。高家大院于1912年易名为西安易俗社,高培支曾经先后4次担任易俗社 社长。建于清代中叶的高家大院拥有陕西地区特有的古朴风韵,置身其间,可领略秦地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又可感受大院旧主人高培支留在院中的 文学氛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家大院的门楼砖雕及房屋的木质构件刻 花精细,具有典型的地方建筑装饰艺术风格。该院落从房屋结构到室内家 具陈设都完整地保留下来,因此常常被影视剧组选为外景拍摄地,如《激 情人生》、《西安事变》、《女囚》等,声名远扬,吸引了大量游人。兴庆宫 唐时明月依旧在 兴庆宫公园建于唐兴庆宫原址上。唐玄宗李隆基作藩王时,曾住在唐 长安城东市附近的隆庆坊,玄宗登基后于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将隆庆坊 改建为兴庆宫,并在此临朝理政,兴庆宫被时人称为“南内”,唐末之乱 中,兴庆宫被废弃。从此,花萼相辉、荷莲并盛的景象就同盛唐一起,湮 没在了历史的风尘中,只留在了传说里。1958年,为配合西安交通大学西迁,西安市在兴庆宫遗址上建成兴庆 宫公园,是西安市内最大的公园。正门正对西安交通大学,由兴庆湖及沿 用唐代旧名的沉香亭、花萼相辉楼、南薰阁等建筑组成,园内碧波荡漾,绿草如茵,风景宜人,是西安当地人假日游玩的首选之地。湖中的沉香亭为仿唐代建筑,相传唐朝大诗人李白著名的三首《清平 调》即在此写成。园内多遗迹,在此漫步,回想开元全盛之日的种种传说,别有一种历史风流之感。今日沉香亭红檐碧瓦,雅致富丽,是兴庆宫公 园内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大明宫遗址 亭台楼阁今何在 大明宫遗址位于古长安城北城,现西安市北郊龙首原。大明宫初建于 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建成。大明宫地势高,俯瞰长安城,遥望终南山,气势恢宏开阔,规模庞大,面积约3.2平方千 米。大明宫的建造设计与龙首山的地形相契合,依山就水。自唐高宗开始,大明宫成为唐帝国的统治中心,长达234年。大明宫正门名丹凤门,正殿 为含元殿,有别殿、台、楼等建筑30余处。唐末,大明宫毁于战火。考古 工作者已发掘出麟德殿、含元殿、三清殿等殿堂遗址和重玄门、玄武门等 宫门遗址,可以想象当年盛唐大殿两侧长长的龙尾道和周围的宫阙交相辉 映的气势。大明宫为唐代的政令中枢所在,是唐代最为显赫壮丽的建筑。诗人王 维曾赞颂当时朝觐的壮观景象为“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生动描绘了大唐的盛世气象。西安市规划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成为 未来西安的城市中央公园与重要的人文象征。八仙庵 遇见铁拐李 八仙庵,又名万寿八仙宫,是西安市最大的一座道教观院,传为宋代 建造,据传宋代一个姓郑的书生曾在此偶遇铁拐李、吕洞宾、韩湘子、何 仙姑等8位仙人,于是人们为八仙造庵,以享受人间香火。元、明、清历代 均有重修,现以清代建筑居多。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 太后和光绪皇帝来西安避难时曾住在这里,并赠银整修,赐庙额“敕建万 寿八仙宫”,八仙宫因此得名。八仙庵是著名的道教圣地,门口的古玩市场也积聚了不少人气,不要 小看这窄窄的街道,识货的说一定就在这儿碰上真东西了。八仙庵门口有 时会有人对着你喊:“看你面相不错,求个字吧”,这里聚了好多这样的 “算家”,甚至有时能碰到“大仙”当场作法,八仙宫是个充满惊奇玄妙 的地方。P48-52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