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风雅大太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405215
  • 作      者:
    王怀中,沈琨编著
  • 出 版 社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王辅刚,山西省襄垣县人,毕业于山西大学经济系。现任长治高新区管委会主任、中共长治市郊区区委书记。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强县论》、《实践与思考》、《麟绛华章》等。在多年地方工作中,注重对地域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扶持,曾荣获2009年度山西省十大文化创新人物称号。
    王怀中,山西晋城市人,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先在长治二中任教,后历任《长治报》编辑组长,长治市党史办副主任,长治市档案局副局长,长治市地方志总编、主任,中共长治市委副秘书长、统战部长,政协长治市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已结集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山西关隘大观》《上党史话》、《三晋石刻总目·长治卷》等书。参与编写的有《飞腾的太行》、《山西风物志》、《山西名胜》、《山西历史人物》等书。并在海内外报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沈琨,原名沈玉琨,山西晋城市人。历任《长治文艺》编辑,《漳河水》杂志主编,长治市作协主席、文联副主席、市人大常委。已结集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太行黄栌红》、《望云间》、《心月照云溪》、《岁月山河》、《关山无限》、《山西民歌传》,以及长篇报告文学、长篇小说等10余部。曾获第三届冰心散文奖。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作家。
展开
内容介绍
    《地域文丛:风雅大太行》在写作中,参阅的书籍和有关文献资料较多,有的在揉于正文中已注明,但一些星散的、片断的,则难以一一表列,另有一部分照片来自网络,借《地域文丛:风雅大太行》出版之际,一并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我们的资料和水平有限,书中疏漏和错误的地方在所难免,恳请方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太行山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我们始终对这座养育了我们的母亲山,怀着一种挚爱、赞赏和敬畏的感情,写一部反映太行山风貌的“全书”,是我们早已萌生的想法。以期让人对这片拥有广袤之地域及其深厚之文化底蕴的大山,有更全面直观的了解,也有利于消除某些认识上的偏颇和浅尝辄止。于是,我们商定友情写作,来实现这一夙愿。我们历时两年,在搜集大量资料和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拟定了写作提纲,按章节分头撰写,全书分十三章:第一、第二、第五、第六、第十、第十二,及第七章 之半数,为王怀中撰写;第三、第四、第八、第九、第十一、第十三,及第七章 之半数,为沈琨撰写。后又相互补充、修改,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交融,浑然一体的初稿。此时,适逢王辅刚同志为发展和繁荣文化事业,主编<地域文丛》丛书,《风雅大太行》正是一部探究和演绎太行山地域文化和精神风貌的作品,被列入了这套丛书之中,我们甚感欣慰。
展开
精彩书摘
    唐末经黄巢之乱后,动乱不止,北方民众纷纷南迁避乱,一些制墨良工亦在其中。奚家的奚超、奚廷珪父子由河北易州南迁至徽州。他们制出的佳墨,被南唐后主李煜视为珍宝,遂命奚廷珪为“墨务官”,并赐予“李”姓,因此奚氏“李墨”名扬天下,成为“徽墨”、“歙砚”的开山之祖。宋代时,徽州的墨业进入发展时期,“徽墨”之名由是而盛。宋代大文豪苏轼这样赞美墨:“徂来无老松,易水无良工。珍材取乐浪,妙手惟潘翁。鱼胞熟万杵,犀角盘双龙。墨成不敢用,进入蓬莱官……”而我们也可以说,至今仍名闻中外的“徽墨”,就是从易州来的。
    易水砚,为中国传统名砚,产于易州(今易县),故名。也称“易水古砚”。它是与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的“洮砚”齐名的“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易水古砚”,取自于易县太行山区西峪山的紫翠石、玉带石天然石材。史料记载,易砚始于春秋时代的燕国下都。到唐晚期,易川的奚鼐、奚鼎兄弟继承松烟制墨的技艺,并在易水河畔的津水峪创制了“易水砚”。
    今易县所产易水古砚也多为奚氏祖辈所传。易县制砚艺人们,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平雕、浮雕、阳雕、阴刻等雕刻技法,因材造型,以型定名,因材施艺,精心设计,巧用砚石,刀法精湛。古砚造型分鱼、龟、龙、蚕、蝉、琴、棋七大类,共有120多种雕图。其雕花图案古雅大方,多以吉祥幸福、神话传说为题材,所雕的人物、花卉、鱼虫、山水、禽兽无不栩栩如生,惟肖惟妙。古砚石质细腻,雕刻精湛,易于发墨,不伤笔毫,台面潮润,宜书宜画,为书法家和收藏家所珍爱。多年来,易水古砚除国内畅销外,还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地。为纪念香港回归,易县制作的重达6吨的易水巨砚,被人民大会堂收藏;象征和平繁荣的《菊花牡丹图》,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集数十名雕刻名家历时3年创作的象征中华民族新世纪腾飞的《中华九龙巨
    砚》被中华世纪坛收藏。
    上党松烟墨“诗仙”李白有一首《酬张司马赠墨》诗:“上党碧松烟,夷陵丹砂末。兰麝凝珍墨,精光乃堪掇。黄头奴子双鸦鬟,锦囊养之怀袖间。今日赠予兰亭去,兴来洒笔会稽山。”不难看出,这是一首赞美墨的诗,是指用上党优质松烟加珍贵香料制成的松烟墨,当时名冠天下。
    初唐至盛,文化科技大发展,墨的生产区域已集中到制墨资源丰富的潞州和易州(今河北易县)一带。制墨的主要原料为优质松材、鹿胶、麝香之类。上党境内多松,制墨原料丰富。《四谱》有“上党松心为墨,极佳”;宋代晁贯之的《墨经》在论及松烟产品时说:“唐则易州、潞州之松。上党松心尤先见贵。”南唐的江淹也说:“粉则南阳沿泽,墨则上党松心”(《扇上彩画赋》)。
    上党松烟墨,始创于魏晋,盛于唐,宋朝时“徽墨”兴盛起来,上党松烟墨就逐渐衰落下来,到明清时基本绝迹。在唐时,上党松烟墨可谓“黄金易得,一墨难求”。《文献通考》有“上党郡贡人参二百小两,墨三挺”的记载,上党松烟墨是进贡之佳品。大臣们也以得到上党松烟墨为幸事。诗人李峤曾官居相位,得到皇帝赏赐的上党烟心墨,极为高兴,特意写下了一首((墨》诗:“长安分石炭,上党结松心。绕画蝇初落,含滋绶更深。悲丝光易染,叠素彩还沉。别有张芝学,书池幸见临。”可见上党松烟墨那时的珍贵,让人感受到上党墨工们洞悉物情的能力和造诣精深的技艺。在((潞州志·田赋志》中我们还读到了“宋潞州昭德军土贡墨”(《文献通考》)的记载。不过,这已是有关上党制墨的最后一笔记录了。
    蔚县剪纸河北蔚县剪纸,出自世世代代不知名的农民艺术家之手。据史书记载,蔚县剪纸源于明代,清道光年间已很兴盛。蔚县人把剪纸称为“窗花”。“天皮亮”可说是最早的窗花形式,即在云母薄片上绘图着色进行装饰。早期当地还盛行供花鞋、荷包、枕头上刺绣用的“花样”。后来河北武强县木版水印窗花传人,吸取其色彩特点,仿“天皮亮”透明效果,以刻代剪,形成蔚县剪纸的独特风格。蔚县剪纸以“阴刻”和“色彩点染”为主,故有“三分工七分染”之说。剪纸的题材多取自戏曲人物,也有花草鱼虫、飞禽走兽等象征民间吉祥喜庆的图案。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巍乎甚尊其名太行
——走笔千里话太行
巨龙形的主干山势
追古述今说沿革
中华民族的摇篮
“太行为天下脊”
古都“旋趾于其下”
“得太行而得天下”
“豸”字型的旁系支脉

第二章 山高源远水长流
——太行“水经”新注
清浊相揉为一河:漳河
路高唱雁塞歌:滹沱河
一道清流入黄河:沁河
河水洋洋古韵长:卫河
北流活活过滏口:滏阳河
一曲悲歌慷慨多:拒马河
桃花夹岸清溪水:腐河
山欲阻挡水要奔:大沙河

第三章 雄关险道接穹苍
——太行“八陉”与古关寻踪
古道车辚马箫箫--第一陉轵关陉
羊肠险峻入高关--第二陉太行陉
悬天曲径成遗迹--第三陉白陉
峡谷幽长隐弓弦--第四陉滏口陉
辙印深深隘重重--第五陉井陉
古道奇峡战云飞--第六陉飞狐陉
河山带砺上紫荆--第七陉蒲阴陉
峰峦叠翠走居庸--第八陉军都陉

第四章 群山万壑赴京门
——环绕太行的古都群落
中原形胜风水宝地
旋趾太行大都雄魂
风雨沧桑名都异彩
寻寻觅觅古都纷呈
灿若群基小国都邑
帝王陵寝墓革青青

第五章 金戈铁马刀枪鸣
——太行古战争与古战场凭览
炎黄文明的奠基战:涿鹿之战
周克商之大决战:牧野之战
变被动为主动的战例:阏与之战
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战役:长平之战
破釜沉舟败秦军:巨鹿之战
背水阵大破陈余:井陉之战
摧轮诘屈走羊肠:壶关之战
奇袭的典型战例:潞州之战
两军相争勇者胜:巴公原之战
围城打援的战例:晋阳之战
太行山北段抗辽英雄:杨家将
太行山南段抗金英杰:“八字军”与“忠义社”
声东击西的战例:夹击居庸关

第六章 寸士寸血铸丰碑
——抗日在太行山上
千仞壁立血染关山--太行山抗日的重要战役
将星陨落千秋楷模-一殉国太行的爱国抗日将领

第七章 猛士挥戈唱大风
——八路军光辉业绩耀千秋
千山万壑铜壁铁墙-一抗日烽火遍太行
红色圣地万古丰碑-一太行山的革命纪念地
……
第八章 千年精华荟此间
——太行山古建筑巡礼
华夏古文明历史赋遗珍--山西太行山古建筑
壮美大中原文物多瑰宝--河南太行山古建筑
第九章 一望青山秀色迷
——太行册自然风光掠影
第十章 物华天宝地蕴丰
——太行物产篇
第十一章 乡情俗韵古风存
——太行风情录
第十二章 百代俊杰奋如云
第十三章 悲歌慷慨是精神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