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太庙和皇帝的“家务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7834253
  • 作      者:
    徐广源, 韩熙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韩熙,女,中国紫禁城学会理事,中国佛教学会会员。太庙出生,太庙长大,并对这座古老建筑产生了浓厚兴趣。1998~2002年任北京太庙文物研究室主任,主持举办了《太庙祭祖文化展览》以及专家研讨会,策划并撰写了30集电视历史文化专题片《中国祭祖文化》策划草案。现为文化经纪人,自由撰稿人。
    
    徐广源,男,满族,1946年3月出生,河北省遵化市人。三十多年来,参加过裕陵(乾隆帝陵)地宫、慈禧陵地宫、容妃(香妃)地宫和纯惠皇贵妃地宫的清理工作;亲手找到了容妃(香妃)的头颅骨;亲手整理过慈禧的遗体;探视过乾隆帝的诚嫔地宫、康熙帝皇七子淳度亲王允祐地宫、康熙帝的皇十七子果亲王允礼的地宫、恒敬郡王永皓的地宫、雍正帝皇六子果恭郡王弘瞻园寝的两座地宫、康熙帝的保姆保圣夫人的地宫。专著有《清东陵史话》、《清西陵史话》、《正说清朝十二后妃》、《正说清朝十二帝陵》、《解读清皇陵》、《清皇陵地宫亲探记》、《大清皇陵秘史》等十余部。在国家级报刊和学术研讨会上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现任中国紫禁城学会理事;曾任中国清官史研究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明清皇家陵寝综合研究》(批准号:50378059)专家组成员。
展开
内容介绍
    太庙乃明清两代皇室的“家庙”,非王室成员禁入,因此,皇家的祭祖规仪便显得威严而神秘,而父母子死后进入太庙等诸多皇帝的“家务事”也成了非寻常的“国事”,一波三折……
展开
精彩书摘
    祭祀在五礼中属吉礼。唐宋以后,礼制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作用逐渐仪式化,但祭祀之礼,却由于其独特的象征意义,能够赋予君主统治以合法性,从而使朝代的延续具有看似合理的历史必然性;而且因为尊祖敬宗观念的持续作用,家族的形成和团结也依赖于各式各样的祭祀活动,所以祭祀之礼能够传承千年而不衰。
    祭祖的文化内涵,有的到现在都是合理的,太庙正是这方面的物质体现者。《论语》记载“子入太庙,每事问”讲的就是孔子到鲁国太庙参加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都问到了。典章制度,是当时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宗法与等级制度的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的礼节仪式。孔子如此注重礼,把礼视为维护等级制度的重要手段,认为它是区别华、夷的标志。将礼从政治制度变为道德标准,正是孔子的发明,即礼教的产生。孔子以“仁”妥善处理各类人际关系,其道德与社会理想的归宿,仍在于“仁”。
    孔子认为,祭祖的目的并非一定要达于神明,更重要的是要唤起致祭者内心虔敬的情感,激发致祭者为忠臣、为孝子的良知。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论语·学而》)就是说重视对祖先的追思,民众的品德才能淳厚。“祭”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隆重仪式,它的精神震撼力与心理渗透力之深远作用早已被人们忽视了。忽视的后果是:人们心态中应有的庄敬恭肃成分日减,浮泛轻率的成分日增。而祖先崇拜的作用正是对世人进行有益的传统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的手段,具备抑恶扬善、维持社会道德规范和秩序的职能,从而使中国成为“礼仪之邦”。因此,中国祭祖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对于当今社会道德风尚的改良具有推动作用,应当给予应有的历史地位。
    总之,民族就是血缘加文化,远祖崇拜——维系整个民族,近祖崇拜——加强家庭伦理。因此,祭祖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它不仅保护了帝制社会,在历史上也维系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团结稳定,增强了内部的凝聚力,使得中国人有一种归向之心,有一种强烈的家国责任感。俗话说“血浓于水”,共同的祖先,对维护由众多民族融汇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团结,是任何政治、经济、军事的手段所无法替代的。香港和澳门为什么能回归祖国?2005年台湾的连战和宋楚瑜为什么先后来大陆寻根祭祖?这是台湾人民回归祖国的精神基础。我们为什么坚决反对“台独”?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收复台湾?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我们有共同的祖先,我们是一家子。因此,今天我们应当强化民族意识,淡化阶级意识,将半个多世纪来,已少人涉足、铺满历史尘埃、雾重霜浓的祭祖文化的荒僻小路,加以清除扩展,成为一条闪烁着光明的大路,这对重建中国人的道德信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形成健康的社会风气,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对增强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及促进海峡两岸的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展开
目录
前言 打开太庙文化的大门
第一章 揭开太庙的神秘面纱
一 天下第一庙
二 为什么建太庙
三 历代太庙制度纵览

第二章 走进太庙王国
一 清太庙全貌
二 登堂入殿
三 清朝对北京太庙的修缮与改制
四 盛京太庙

第三章 太庙的珍藏与祭器
一 太庙的珍藏
二 太庙的祭器
三 祭品种类

第四章 清朝太庙的祭祀典礼
一 荐新
二 告祭
三 四孟时享
四 岁暮袷祭
五 点主礼
六 虞祭礼
七 升拊礼
八 尊藏册宝礼
九 清朝太庙祭祀制度的特点

第五章 皇帝的名号
一 年号
二 尊号
三 徽号
四 庙号
五 谥号
六 庙第谥号
七 皇后谥号与系谥
八 位号与封号

第六章 清朝太庙的祭祀管理
一 太庙的管理机构:太常寺
二 太庙祭祀的管理规定
三 清帝与太庙祭祀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太庙故事
一 与太庙有关的明朝故事
二 与太庙有关的清朝故事

第八章 清代配享太庙的功王功臣
一 东配殿的功王
二 西配殿的功臣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