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死后,将大明江山传给了他的孙子朱允文,即建文帝。虽然关于这位皇帝的历史记载并不多,但已足以使人了解其人其事。他性格优柔,年纪轻轻就成为一国之尊,坐上龙椅的第一年被迫卷入战争。在其统治期内,始终忧心于保护皇位,显然没有余暇去为祖父建立一座耗费人力物力无数的巨碑。
战争只持续了短短四年,南京城边长江水依旧,而建文帝的历史却如同那随波逐流的枯枝,迅速消逝。公元1403年,时局突变,江山易主。那位一手将建文帝从皇位上拉倒的新一任霸主,那位令明朝气象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代枭雄,就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
如今,在南京城内与北京城内各有一座故宫遗址。几百年来,只有朱棣一人曾独享过这两座城池。朱棣把大明江山的腹心之地从南京迁移到了北京,他成为在南京号令天下的最后一任皇帝。对阳山碑材始作俑者的推测似乎只能从朱棣这里着手了,而他本身的传奇色彩也成为这一推测的生动注脚。
朱棣曾多次征战北方大漠,意图彻底剿清元朝的残余势力,统一天下,做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盛世之君;朱棣曾亲自下令编写《永乐大典》,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其无所不有的修书之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生动地映现r他一切求大的心理;朱棣还曾一手发起举世闻名的“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辉煌壮举,前所未有地将其圣君之名拓展到了海外。所有这一切,都表现了其好大喜功的性格特征。历史学家陈平毫不犹豫地肯定,就是朱棣下令修建的阳山碑材。
陈平(原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朱棣好大喜功,他愿意把事情做得很一鸣惊人,所以他要搞这个阳山碑材。他搞这个碑是有这个可能性的,他很想这个碑竖起来,将是最高的碑。
这种说法是否有籍可查呢?江苏省博物院院长徐湖平一直致力于古迹的保护,也很早就开始关注阳山碑材了。他坦言,即使翻遍明史,也找不到任何关于阳山碑材的记载。在舍弃官修史二书,另辟蹊径地搜寻时,人们竟然找到了一篇关于阳山的明代游记,那就是永乐时期一位文臣胡广所写的《游阳山记》。在游记里终于找到了阳山碑材的最终答案:阳山碑材确为朱棣为朱元璋所选的神功圣德碑碑材。
徐湖平(南京博物院院长):他就要表示他对父亲的一种忠,一种孝。怎么表示?就用这个巨大的碑去做。让世人看到我对我的父皇是多么尽忠尽孝,让世人看到,古人做不到,他却做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