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书豪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就明白,他要完成梦想,就必须带领球队打出成绩。但在哈佛这所非篮球名校中,林书豪实现梦想的难度增加了许多。中学时期的篮球战绩已经成为过往,对于一个大学新生而言,无论做什么都要从新开始。
进入哈佛时,林书豪已从原本的1.60米长高到1.88米,这归功于林爸爸每天牛肉、鸡蛋的营养“战术”,但是与那些天生便有野兽般身体素质的黑人球员相比,林书豪还是显得太过瘦弱了。教练甚至会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瘦弱的大一球员。而后,虽然他入选了哈佛篮球校队,但并未能成为球队主力。
大一那年,林书豪场均只得到18分钟的出场时间,平均数据只有可怜的4.2分、1.8次助攻、1次抢断。这与他中学时期的呼风唤雨相差太远,但这一切并未让林书豪消沉。他从来都不曾怠慢过训练。
在一个人遭遇挫折或者不得志的时候,朋友的陪伴是不可或缺的。林书豪在大一最大的收获也许就是认识了他大学时的铁哥们儿——何凯成。后来,直到进入NBA,何凯成一直都是林书豪的知音,倾听他的失落,分享他的喜悦。
何凯成出生在台湾,13岁时移民美国,出色的天赋加上汗水,他成为乔治亚州小有名气的橄榄球跑锋。2006年秋天,他进入哈佛大学,主修经济。同年9月,橄榄球赛季开打,何凯成大放异彩。大一的一个派对上,一位同样黄皮肤的小伙子主动过来打招呼,他就是林书豪。“你好,请问你是Cheng吗?”“是的,你是?”当时还没进入篮球赛季,再说林书豪也不过是个篮球队的菜鸟,所以并没有多少人认识他。“我不认识他,不过觉得他很真诚。我感觉,我们是一类人,应该谈得来。”何凯成回忆着第一次见到林书豪的情景。
两个同样对体育痴迷的华裔年轻人很快成为了好朋友。大一结束了根据哈佛校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宿舍,两人理所当然的选择一起住宿,同时他们还拉上了各自的几名队友,住进了8人的宿舍。
……
展开
——资深体育编辑
教育的根本在于发现和扶助,而非创造和强加。
林书豪的父母在发现小书豪强烈的“篮球欲望”后,从一日饮食的安排,到指导孩子处理打球与课业之间的矛盾,再到告诉他如何面对赛场上的歧视与不公,每一件都是具体而颇费心思,但又不强求的。除了篮球之外,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一对智慧的父母。
——教育专栏撰稿人
从林书豪崭露头角至今,不过两三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所有关于林书豪的书都是在一两个月的时间内编写完成的。从这个角度来讲,目前所有关于林书豪的著述都不会是厚重而深入的,他们汲取的都是这位新近红人显而易见的信息。
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是,它恰如其分。《林书豪:有梦就去追》是一本没有做什么包装的“素颜”书,所有林书豪的成长、成功经历,虽没有经过戏剧化的处理,但已足够给人以启示,并且读来并不干涩。
——书评人瓜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