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家就是你家
1983年2月,我和前妻夏竹丽合著的《革命之子》在美国出版。此书一出,立刻引起了轰动,各大日报、周刊不约而同地为《革命之子》写书评。大小电视台、电台排队采访我。几乎所有的大学,甚至许多中学都邀请我去演讲。去不了的,就让我通过学校的电教视频和学生们交谈,至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团体和组织的邀请就多彳导数不胜数了。我这个初出茅庐的无名作家,当时就像一匹被人猛踢的脱缰野马,拼命狂奔,累得要死。
1984年年初的一天下午,我接到出版社编辑打来的电话,说《纽约时报周日刊》的总编辑让他转告我,有一位商入看了我的书,通过这位总编辑在找我,没别的,就想见我一面。
商人?我每天够累了,有必要见这位商人吗?何况我从来不认识商人,也从来对商人没有兴趣。
“想见吗?”我的编辑在等我回答。
人家毕竟是看了我的书想见我。此念一生,我回答:“见就见吧,等你通知。”
第二天上午十点,我的编辑来电话,他让我中午十二点半去曼哈顿中城哥伦巴圆形广场的一家法国餐厅和这位商人共进午餐。他说,这家法国餐厅就在这位商人的办公楼下,餐厅最里面有一个包厢是这位商人专用的,进去时告诉领位先生,说
你是乔治·索罗斯先生的客人就可以了。
这么快!我心里犹豫了一下,但还是答应了。我成名后买的第一套西装还在干洗店。穿什么呢?我想,无所谓,不就是一顿饭嘛。于是,我上着深蓝色的毛式制服,下配一条的确凉灰长裤,脚上穿了双中国士兵的绿胶鞋,背上我最喜欢的黄挎包,上面还绣了红色的毛主席头像和“为人民服务”几个字,就这样出门了。
十二点半,我准时到了法国餐厅,对领位先生报了乔治·索罗斯先生的名字。对方惊讶地上下打量我,马上满脸堆笑点点头,把我引到了商人的包厢。
“我是乔治·索罗斯,很高兴见到你。”眼前的这位商人笑着对我说,伸过手来,紧紧握住我的手,坚定有力地摇了几下。
展开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余英时
梁恒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索罗斯。他是金融奇才,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哲学家思维,以及他为建设开放社会所做的努力。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维迎
梁恒的新书详述了他和金融大师索罗斯二十多年的奇缘,如同时间的秒表,走着、跑着,字字、行行让你入神、如画、入情,让我们在过去的时光里,品味着未来。
——国际著名音乐人谭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