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撬动中国向近代转型的坚实支点:徐继畲“大变局”认识与涉外实务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462058
  • 作      者:
    曾燕,涂楠著
  • 出 版 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主动认知、理解、融入世界由他而始。
  ——徐继畬悉心探究,率先描述全球图景,帮助近代国人重塑新世界观,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凿空”。就获取信息的广度、深度和自觉性而言,与张骞第一次“凿空”相比实有过之。中国启蒙、自省、变革意识由此生发。
  ——不论居庙堂之高或江湖之远,始终保持独立思考和人格,成就了徐继畬作为中国近代早期罕见的先行思想家、务实外交家、开明政治家的高度。
  ——简单的纲领口号犹如旗帜枪矛,鲜明有力,而内涵深沉的新思想观念,则像高山流水,无形至柔而源远流长。
  ——本书提供了对近代中国思想、外交理念转型轨迹和演迁基本脉络的全新解读。
  ——徐继畬160多年前所言“大变局”已然结束、反转?抑或仍在延续、深化之中?献上一份耐人寻味历史记述以资借鉴,结论就留待读者与时间去见证吧。
展开
作者简介
  曾燕,1960年生于北京,历史学博士,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思想与学术,中西文化交流史。
  
  涂楠,1957年生于兰州,法学学士,工商管理研究生学历,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学者,研究方向为经济史。
展开
内容介绍
  《撬动中国向近代转型的坚实支点:徐继畬“大变局”认识与涉外实务研究》显示,作为重要转折过渡时代主要思想流派之一的标志性重镇,徐继畬的新世界观念及其“大变局”论断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链条中一个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是中国近代思想生发、演进中的一个起点里程碑。在有着悠远历史渊源的“天下观”、封贡体制和相应思维方式及成套对外关系模式的历史条件下,徐继畬对世界格局新认识和新世界观的诞生,拓开了时人认知世界和西方文明的新视野,同时揭示出两力东渐所带来的国际地缘经济、政治巨变之实质蕴涵,国人借助外部“他者”参照系作用,尝试重新认识自我,重新定位、适应中国在新世界体系中的坐标位置,遂有中国社会觉醒,白励、、自强和变革意识受深层启迪而内生萌发。
展开
精彩书摘
  因而,他们呼吁:“筹夷事必先知夷情”(魏源语)、“知彼虚实,然后徐筹制夷之策”(姚莹语)。关心时变、欲解困惑、亟思对策是这一时期部分忠忱谋国慷慨之士的共同心态。
  第一次中英战争前,已有一批关于海外舆地和边疆地理的著述出现,如陈伦炯的《海国闻见录》(1730年),福建漳州人汪大海撰《海岛逸志》(1806年),谢清高口述、杨炳南笔录的周历海国实录《海录》(1820年),李兆洛的《海国纪闻》(1821年),湖南士人汤彝著《盾墨》(1831年)、《英吉利兵船记》(1834年),萧令裕著《英吉利记》(1832年),周凯《厦门志》(1832年),安徽士人叶钟进著《英吉利国夷情纪略》(1835年),梁廷栅《粤海关志》(1838年),以及关天培在1836年前后汇编的《筹海初集》等,还有十九世纪初一些知名治西北边疆史地学者的研究成果,如祁韵士的《藩部要略》、《西域释地》,徐松的《西域水道记》、《新疆识略》,松筠的《西藏巡边记》,俞正燮的《俄罗斯事辑》等著作。
  战争爆发前后,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及《澳门月报》,积极搜集外国资料,辑《洋事杂录》。魏源1842年底在此基础上完成五十卷的《海国图志》辑录工作,到1847年增订为六十卷本,以后他不断增补,至1852年扩充至一百卷的巨帙。以鸦片战争为契机,注意“边事夷情”的学术风气日兴,“究心西事”的书籍层出不穷,具代表性的有:安徽人汪文泰辑录明末以来的史地书籍中有关英国的记载,编成《红毛英吉利考略》(1841年);江苏人陈逢衡根据英俘安图德的口供及图说撰写《英吉利纪略》(1841年);王蕴香于1844年特辑《海外番夷录》;广东名士梁廷枬编纂的《海国四说》1846年刊行;1847年原台湾道姚莹所编《康蝤纪行》刊印,其中记述了西藏地理、历史、政治、交通、宗教、风俗习惯,以及英国、俄国等在该地区周边的活动。由此概见,蔚然兴起的探究世界之学术新潮,为这一时期的域外史地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学术环境。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相关研究综述
二、一处尚待深入开掘的思想资源富矿
三、“大变局”命题溯源
四、“大变局”命题本意与内涵
五、本书的旨趣及架构

第一章 问学从政之路
第一节 徐继畬
第二节 家风熏染
一、问学之路
二、立身行己之道
第三节 立身行政价值取向
一、“立朝守正,风节凛然”
二、体制内的监督者

第二章 硝烟中的警醒与反思
第一节 第一次中英战争前线临敌的亲身体悟
一、面对陌生的“非对称”敌手
二、大出意外的厦门之战
第二节 闽海炮声中的震撼与疑问
一、漳州备战
二、西人万里东来,为何而战?
第三节 开埠口岸主政者的难题
一、高危使命,奉旨专办“通商事务”
二、从内陆“东冶”到濒海“东冶”的跨越
三、“自海禁严而福建贫”
四、多事之秋,新的挑战与运会

第三章 先路之导:中国近代的“凿空”者
第一节 探求域外新知
一、域外史地研究学风兴起
二、“旷远之识,综博之才
第二节 率先超越“天下”的全球视野
一、中国古老的“天下观”
二、“瀛环观”下的新世界图景
三、四洲海国与大千瀛环,同代先贤所见不同
四、由表及里,近代西方文明的初识与引介
第三节 千年成见“华夷观”的动摇
一、去妖魔化,刮目重看西方形象
二、徐氏认知与魏源的差别
第四节 “盛衰迭变”之鉴
一、探究西方政治
二、美人之美,正视西洋近代政治文明

第四章 审视时代变局的世界眼光
第一节 对西力东渐大趋势的认知
一、“审几识变”
二、西人以商贾为本计
第二节 三百年积渐非一日之寒
一、“四夷不守”之势
二、国之强弱评析
三、英国经济与军事实力考察
四、英、俄进窥之计

第五章 近代理性外交意识的生发和务实外交策略早期实践
第一节 “天朝秩序”下对外交往逻辑
一、“天朝体制”下的对外关系模式
二、福州口岸的特殊性
第二节 顺应时变,按约理论
一、通盘筹划,杜渐防微
二、熟察事机,消解外交祸端

第六章 武力对抗弱势下的外交方针
第七章 道咸之交政潮冲击中的徐继畬
第八章 徐继畬“大变局”认识的思想启蒙价值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兼答龙夫威先生问
鸣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