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生于元末乱世。当时社会处于元朝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之下。作为入主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统治集团,元朝政府为了使自己的统治更加巩固,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元朝统治者把国人分成了几等,原来在南宋王朝统治之下的人民都被列为最下等。
在国家经历了宋朝社会的民本政治之后,这种把人按等级分类的做法无异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倒退。国家的大环境如此,朱元璋的家庭更是不幸。当时那些有田有地的汉族地主阶级虽然也同样被列为下等阶级,但他们在地方的势力颇大,元政府为了自己的统治安稳,有的时候,也不得不对这个阶层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宽容,使得这些人在官场当中也有了说话的地方。朱元璋的家庭世代务农,因没有自己的土地,所以只能为地主干活,自然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不仅如此,由于经常受到地主的压迫,常常一年艰苦劳作,到头来还落得全家不得温饱。因此,朱家经常搬迁,力图寻找一个压迫比较和缓的地方生活。
据考究,朱元璋的太祖居于沛县(今江苏沛县),祖籍是句容(今江苏句容),住在朱家巷。朱元璋出身贫寒,他的祖父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在元朝是一个种地的淘金户。所谓“种地的淘金户”,这是一种特殊的、在元代矿户中属于承担向朝廷交纳定额黄金的户籍。句容县原本没有黄金,官府同意以种地代替淘金。元朝的赋税很重,加之淘金非常辛苦和劳累,朱家只能以种地的钱买了黄金来交纳,最后实在交不起,只好再次北渡长江,逃到淮北一带,在泗州盱眙(今江苏盱眙)安顿下来。祖父干了一辈子,连一点基业也没打下,便归西了。
朱元璋的父亲名叫朱五四,又名世珍,是个老老实实的佃农,就像当年一首歌谣所唱的那样:“佃农佃农老实人,只种庄稼不管事,种了十亩肥庄稼,到头来,两手空空回家来。”的确,朱五四为别人种了一辈子庄稼,可到头来什么也没捞到,以至自己死后也没个葬身之地。一生当中,像候鸟一样把家搬来搬去。在盱眙活不下去了,只好逃往虹县(今安徽泗县)。到50岁的时候,又举家迁往钟离东乡给人做佃农,60岁时无力耕种,生活难以维持,家又搬到西边,居住了四年,又搬移到孤庄村落户。正如中国有句古话:“穷搬家,富挪坟。”这正好是朱元璋家境的历史写证。在每一次举家搬迁过程中,一家老小总把希望寄托在新地方、新田主身上,可他们哪里知道,一百个田主,九十九个心比锅底还黑,根本不给穷人一条活路。
朱元璋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家庭环境下出生的,正是由于生活的艰辛,使得朱元璋过早地在自己的性格当中注入了刚毅、果敢、勇于做事的素质,使他自强不息,面对着强大的势力从不低头,但又不缺乏斗争的机智忍让之术。
朱元璋的母亲陈氏,出身行伍之家。外祖父陈公,名大,曾随宋朝大将张世杰死守崖山(今广东新会县南海中)。兵败后迁居盱眙津里镇。他原来是巫师,现在就靠画符念咒,看风水,算命批八字过活。陈公生有二女,大女儿嫁给季家,小女儿嫁给了朱五四。朱五四有8个孩子,老大叫重一,老二叫重二(不幸夭折)了,老三是女儿叫重三,老四是男孩叫重四,老五是女儿叫重五,老六、老七是男孩,分别叫重六、重七,朱元璋是老八,起名叫重八。重八原名叫兴宗,后来,他投到郭子兴麾下,郭元帅才给他起官名叫元璋,字国瑞。原来,自宋朝以来,平民百姓若不在官府任职是一概不许起官名的,只能用行辈和父母年龄合算出一个数目作为称呼,也就是说只能叫小名。如好些不良习惯要被注定继承下来一样,元朝继承了宋朝这一做法:“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齿合计为名。然证以明高皇所称其兄之名,正是如此;其时为元时令甲无疑矣。”总之,平民百姓在那个时候竟然连起名字的权力都被剥夺了,可贝封建社会黑暗到了何种地步。
朱元璋是公元1327年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太平乡孤庄村的,属龙,一岁时,恰是元天顺帝天历元年(公元132g年)。 小伙子长得高高大大,唯一的缺憾是面目有些过于丑陋,黑黝黝的脸庞,额头往外抢眼地凸着,鼻子、耳朵、嘴都很大,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透着杀气,眉毛粗重,像浓重地涂了一彩笔。样子尽管丑陋,但却长得很匀称,显得威严而沉着,无论谁见了,也都不会忘记他那个样子。
朱重八不仅长相特别,而且个性突出。他讲义气、有心计、有韬略、敢作敢为、有组织能力。王文禄《龙兴慈记》中记载:小时候替地主放牛羊时,同龄的小伙伴们都听他调遣,大家经常在一起玩的游戏是扮皇上。朱元璋光着脚,把棕榈叶子撕成细丝,挂在嘴上当胡须,找来一块破水车板顶在头上当太平冠,让小伙伴们排成一行行的,整齐恭敬地向他三跪九叩,并欢呼万岁,俨然像是真皇帝。实际上他已经成为这群伙伴的小头目了。
朱重八放牛,在山上结识了一群放牛的、放猪的、砍柴的小朋友,如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了他的左膀右臂。
朱元璋之所以从小就有这样鲜明的个性和组织才能,固然是天性使然,但是与家庭教育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农村,老大和老幺总是要比别的孩子受宠一些。重八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再加上“聪明过人”,等到了上学的年龄,他的父母便送他去念私塾。但是他家里实在太穷,交不起学费,只读了几个月就退了学。七八岁时,就为地主刘德家放牛,前后学习不到半年。这不到半年的私塾生活,从表面看来无足挂齿,但其实这正是朱元璋能成大事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是使朱元璋能够在起义军中崛起的一大奥秘。在自然经济的时代,能够识字,是多么重要的资本啊。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