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春来米仓山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6043943
  • 作      者:
    赵殷编著
  • 出 版 社 :
    甘肃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赵殷编辑的《春来米仓山》的内容,让读者领略了焦裕禄式的人民公仆刘尚文的风采。 刘尚文40年如一日,带领群众植树造林,绿化荒山18万亩,改善了恶劣的生态环境,业绩惊人。他起步的地方,是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安化镇米仓山。 刘尚文为人民办大事、实事,一直坚持进行科学决策。这样的决策付诸实施,全部达到了预期目标,如愿以偿。
展开
内容介绍
  《春来米仓山》收录了20多年来,陇南以及甘肃老中青作家、记者采写的关于全国林业劳模、原行署副巡视员、地区林业处长刘尚文的文学作品和通讯报道。作家们通过大量的事实和细腻的笔触艺术地再现了一个真实的、为人民办实事的人民公仆刘尚文形象。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集陇南秀色位于甘肃南部边陲的陇南,东接秦陇,南通巴蜀,地域差异明显,物产丰饶多样。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前曾称陇南是“复杂的宝贝地带”。
  如果说山是陇南的基本含意,那么,绿色则是陇南的基本内容。
  于是,山青、水秀,人杰所酿出一个醉人的陇南秀色。
  陇南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康县阳坝乡梅园沟,被称为甘肃的“西双版纳”成为陇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这里曾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相传,仙女五妹与这里一个叫康民的小伙子成了亲,仙女转娘家带回了天宫的珍禽奇兽和奇花异草,勤劳俭朴的康民和五妹,舍不得吃用,就把禽兽放养在山林中,把花草播种在山乡里,于是梅园沟里的金丝猴、香獐、云豹,锦鸡和水中的大鲵、水獭等珍贵动物以及天麻、银耳、桂花、银杏等多种花木、药材,都是仙女五妹从天宫里带来的。
  大自然赐给陇南优美的自然景观的同时,相继出现许多诱人的人文景观。这块是俗称的《黄龙碑》,曾是汉代三大名碑中最完整的一处摩崖刻石。它是怎么形成的呢?真乃,两岸峭壁如削,青岫对峙,一泓中流,飞扬跌宕、天光云影,古栈遗迹、奇潭幽深。相传“黄龙潭”因古时有一黄龙从此潭飞出,堪得此名。每当皓月当空,月光水色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光怪灵潭气欲春,波平浪静一轮存,镜连五色龙成彩,珠映于麟月映痕。”龙潭映月的美景来。
  正如杜甫的诗中所云:“少陵栖隐地,古屋锁莓苔;峭壁星辰上,惊涛风雨来。”唐代,“安史之乱”,诗人杜甫弃官西行,转辗到了成县,杜公祠从此落在了这里。
  陇南又曾是三国文化沉积的地方,礼县境内,西汉水流域,一代名相诸葛孔明为巩固蜀汉政权,六出祁山以图中原,后人为纪念他所修造的武侯祠,就坐落在西汉水上游的祁山堡上。
  可惜,如今翘首眺望这苍凉悲壮的古战场,点将台,旌旗列列,战将如云的场面悄然而去。但对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却成为千古美谈。
  陇南,人文、自然景观的优势,来自绿色资源的恩赐,这一点似乎超出外地人的想象。当年范长江曾精敏地认识到这一点,他在日记中写道:“东南人士,每谓西北荒凉,意识中认为西北都是沙漠一样,想起来可怕。”其实“陇南一带,因为有渭水上源及其支流的灌溉,白龙江、西汉水,洮河、大夏河更纵横其问,农田之利,所在皆在。”由此可说,陇南由于水资源的富饶,形成了独特的绿色果类是极其丰富的。
  除此,陇南武都两水大湾沟的油橄榄,和久负盛名的大红袍花椒,以及被当今世界公认的珍稀水果无花果,产于陇南,成为甘肃对外的名优土特产大自然对陇南的馈赠是慷慨的。其中矿产资源有34种,中西成铅矿带,横跨三县绵延300公里,远景储量2000万吨,为全国的第二大矿。
  金矿,锑矿储量为全国第三位,九县都有黄金矿分布,总储量逾百吨,为陕甘川“金三角”的腹地。
  陇南人在大自然秀色中,并没忘记,在陇南栖息的人类历史上,由于森林被乱砍滥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每逢霪雨季节山体滑坡所造成泥石流,像脱缰的野马,直接危害到陇南人的生命安全!于是,陇南人凭借自己勤劳,加大对水土流失的治理。从而堵绝泥石流给人们带来的灾害。
  陇南的经济,社会虽有长足发展,但整体上仍然是贫困地区,特别是资源开发刚刚起步。到20世纪末,如何加快陇南的脱贫;如何落实‘九五’计划,将对陇南人是一场新的挑战。
  陇南人根据自己地域特点寻找发展的新路子,当他们认识到过去“有优无势’仍制约着他们发展思路时,他们开始向规模化,科技化积极迈进。其中,由中国和加拿大合资经营的这座甘肃陇南林业工厂,年产苗300万株,建立造林示范区1000公顷、该厂以集约化、科学化,系统化的苗圃为主体,融入苗木生产、造林试验研究、技术培训为一体,成为我国目前林业上首属罕见的合资项目。
  曾誉为“三红”苹果的优良品种,以泽鲜艳,风味醇厚,获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陇南人以60公里苹果林带的规模,彻底改变苹果出产“有优无势”的局面过河上路,“不解决船与桥的问题是不行的。”如今,陇南人过河虽不在爬索道,但人们决不甘心这蹒跚的摆渡上,为了加快对家乡的建设速度,他们有决心实现飞架两岸“大桥的梦想”。
  当我们结束了对陇南的采访,或许由于我们熟悉了陇南人的秉性,即使行驶在高山险路上,已不再有过多的惊魂失魄之感。他们那种穿着洁净、白皙的肤色,勤劳的双手,乐观的笑容,至今犹如声言再耳,久久不能消失。我们搜寻着对陇南人的总体印象,或许大山就是陇南人的性格,流水又好似陇南人的思维。
  我们深信陇南人一定会沿着”两点一线”的发展战略,在解决自身的“有优无势”和“富饶中的贫困”问题上,极力拓宽自己“一地一特”的路子,越走越有劲。
  ……
展开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辑 心系米仓
电视片:今日中国西北角(解说词)
米仓情
绿染米仓山
全心全意为人民造福
他们在播撒绿荫
米仓绿树
唱给刘尚文的歌
永恒的丰碑
播种富庶托起绿云
播一片绿色送给你

第二辑 踏遍青山
情溢米仓山
绿色情缘
春游五凤山
情系米仓山
绿色丰碑
米仓山故事
葳蕤米仓山
米仓山神话
秋醉米仓山
绿的丰碑
米仓山作证
生态之旅
生命常青

第三辑 魂铸丰碑
拼将绿魂铸丰碑
为米仓山披绿挂雾
一片丹心照米仓
心仪米仓山
满目青山
米仓山游记
北路行散记
米仓情韵
米仓山寻梦
痴心不改林业志
走笔米仓山
踏遍青山人未老
丰碑,在这里落成

第四辑 古韵米仓
读《春来米仓山》有感
诗七首
参观米仓山林带书感
七古·诗词三首
赞刘公
米仓山即事
米仓山风光
诗一首
过米仓山
参观米仓山长防工程
诗颂米仓山
诗三首
游米苍山林带有感
参观米仓山林带
游米仓山人造林带有感
与遐年诸友登山游
赠刘尚文先生(外一首)
公仆颂
武都云雾山赋

第五辑 诗意米仓
山高人为峰
赞刘公
一个人的米仓山
大爱米仓
放歌米仓山
梦的绿洲
米仓山·老人
行走米仓山
青山不老
附:致北峪河流域内乡(镇)村社干部群众护林员的一封信
让生命在绿色中延伸
后记
阿!米仓山——歌词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