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家乡距离“天堂”杭州仅仅几百公里,离西施的故乡诸暨就更近 了。但这里并不是“天堂”,不是富饶的土地。 村民以农业为生,由于是丘陵山区,土地很少,种稻米的水田不多, 主要种的是玉米和白薯。因此,农民平时吃的是玉米和白薯,只有农忙时 才吃稻米。 既然是丘陵山区,就要“靠山吃山”。山上林木茂盛,做饭烧火都是 上山砍柴,特别是位于杭州南部不远,水土和气候条件好.所以产茶既多 且品质上乘,属于“浙江龙井”雪水之绿系列。这是家乡的骄傲。 家乡的四周都是山。向南去县城要翻过“上山5里,下山5里”的大竹 岭;向东去诸暨平原也要越过“上山2里,下山5里”的山。才能走到山外 去。 这里地是黄土地,虽然是“开门见山,出门翻岭”,但山区也给农民 优厚的实惠:四周有大片的竹林。在南方竹子的用处可谓大矣:盖房,做 农业和生活用品,也叫“摇钱竹”。所以家乡一般农民可得温饱,小山村 自古以来没有地主。 但是毕竟“山多地少”,在过去的生产和经营条件下,浦阳村民自古 并不丰衣足食。张其善记得,每到水稻收获季节,村里的人都要搭帮结伙 ,到40里之外的诸暨。去帮人家收割水稻,以弥补家中口粮之需。 诸暨是富饶的平原地区.水稻种的很多,劳动力又不够。浦江山里人 去帮工收割稻子,还要帮助打场,打出白花花的大米来。而浦阳村村民到 诸暨来出大力,流大汗,他们能得到什么呢? 他们收完稻子,干完活回到山村时,所得的“工钱”就是打好的稻谷 。干得好的可以挑回家稻谷一两百斤。平时吃玉米白薯的浦阳村农民,能 挑回家稻谷,当然是兴高采烈、喜出望外啊。宗耀祖的大事,是非常得意 的事。 只是可惜,张家老祖宗如此费心地奖励后辈,期盼山村里能飞出金凤 凰,他们的愿望一直落空了——浦阳村自古连一个秀才也没有出过。 到了新中国诞生,土地改革之前,全村最大的“读书人”就是张其善 的哥哥,还有其他几个上了初中。所以,张其善家也非常荣幸地耕种过村 里的“读书田”。每当提起这件事,张其善辛劳一辈子的父母十分地自豪 ,十分地开心。 张其善的父亲没有正式上过学i只读过三年私塾,因此也识字有文化。 天若下雨,父亲不下田干活了,就在屋里读书,念到得意处便会摇头摆脑 ,也是一番自得其乐,不能不影响到张其善和他的哥哥一“近朱者赤,近 墨者黑”嘛! 张其善刚刚三四岁时,父亲就叫他认字,张其善学得很认真,很有兴 致。别看父亲在外面是不善言谈、不善交际的人,但在教张其善认字时, 对每一个字常常会发一番议论、抒一番情怀。 在向儿子讲“刀”和“笔”这两个字时,父亲说:“自古以来,武将 用刀,文臣用笔,打仗就是打天下,打下了天下最后还是靠文臣来治天下 。” 不管幼小的儿子是否听懂,是否明白,父亲对武将、文臣大发了一通 议论后,又拿出来一本书,书中有一句十分精辟重要的话:“一笔扫千军 耶”! 可能父亲当时并未意识到,他对一个刚刚几岁的儿子所发的一通议论 ,竟让儿子记住了,在幼小心灵里扎根了。张其善后来说:“‘一笔扫千 军’这句强调笔的作用比刀大的话给我留下了一生不忘的印象,记得最牢 固,在我心里种下了‘读书最重要,我一定要好好读书’的信念。” 小时候,张其善最喜欢老天下雨,那样,爸爸就不下田干活了,就能 听爸爸讲故事,让爸爸教认字了。 父亲讲过一个“文武秀才比本事”的故事,张其善一生都记住了:文 武秀才谁都认为自己有本事,谁也不服谁,商议通过比赛决胜负。 先比谁能打死蚂蚁:武秀才仗着自己劲儿大,伸出拳头去打,没打死 ;文秀才不慌不忙,只有手指—按,就解决问题了。 接着比谁把稻草扔得远:武秀才拿来一根稻草,怎么扔也扔不多远; 文秀才搬来—捆稻草,扔得很远。 父亲讲的故事,儿子当时听了笑的前仰后合——武秀才怎么这么蠢呢 ?光凭自己力气大,一点儿也不动脑子,太笨了! 其实,父亲讲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在引起张其善大笑不止之后,慢慢 品味出其中的道理:世界上的事,读书最要紧!做一个人,不仅要有干劲 ,更要有头脑,智力是第—位的。 张其善完全想不到,这些十分好玩、好笑的故事与童话,竞影响了自 己的一生。 浦阳村座落在一面山坡上,而张其善的家,又刚好在坡上的最高处, 登高望远,风景很美。山坡最下边是公堂,是村里的公共场所,是全村最 热闹最好玩的地方。 儿时,张其善最快乐的事,就是爷爷带他到坡下打铁房看打铁。那里 ,铁匠们忙碌着,火光四射,经过铁匠魔术般的手来锻打,一块块烧红的 铁就变成各种形状的农具、工具,小孩们觉得特别神奇,火星到处乱溅的 场面特别好看、好玩。 父亲不仅教儿子认字,讲故事,告诉他认字读书的重要,会动脑筋会 思考,也教育儿子在困难的生活条件下要吃苦耐劳,挺身而上。 在浦阳村,家家户户的孩子都要干农活,四五岁孩子稚嫩的肩膀也要 帮父辈们挑起生活的重担。 农村的农活又苦又脏,有些费力的活儿特别累,张其善觉得体力吃不 消。碰上这种事,有时他就会借口上厕所去躲一躲。父亲看在眼里,也没 有责备他,耐心地对他说:“我们男人干活不该偷懒啊。”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