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焰(1919.1-1996.3),湖北大冶人,国营第112厂(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沈飞)首任厂长;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简称试飞院)首任院长。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3月任延安航空机械学校物理教员,7月任延安军事学院物理教员,1944年11月任抗日军政大学数学及地形学教员。1946年10月任张家口航空站机场勤务科科长,同年随航空站到东北,先后任哈尔滨酒精厂厂长,东安航校机务科科长、修理厂副厂长等职。1948年11月任东北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机务处第三厂厂长。1949年调任该校机务处第五厂厂长。1951年6月任国营第112厂首任厂长,1952年7月改任第一副厂长兼总工程师,1956年6月任副厂长兼总工艺师。1958年8月,奉命组建飞行试验研究院,被任命为首任院长。1970年10月调往上海担任“708”工程设计组组长、办公室主任。1983年离休,1996年3月去世。1948年11月初,熊焰接到沈阳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命令,负责接收东塔飞机场(原满洲飞机制造株式会社)。熊焰带队进驻后,将该机场改名为东北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机务处第三厂(后称空军三厂)。10多天的招工和整顿,能生产的机床都开动了起来,工人有了活干,个个喜气洋洋。1949年,为尽快将北陵机场组建成飞机修理厂,熊焰再次受命,组织接收了北陵机场,并在北陵机场建立了东北航校机务处第五厂(后改称空军工程部东北修理总厂第五厂,现中航工业沈飞)任厂长。该厂当年修复了第一架美式P-51“野马”式战斗机,到:1949年底,共修复30多架P-51飞机。
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熊焰领导工厂经过3个月的日夜苦战,完成了从苏联购置的100架米格一15喷气机的组装任务,使中国空军拥有了第一批喷气式飞机。接着,又完成了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亲自交办的3027对副油箱的生产任务,并保证了赴朝作战受损飞机的及时修理。1951年6月29日,国营第112厂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诞生。熊焰由空军第五厂厂长转任112厂厂长。当时,全厂有职工697人,占地面积30多万米。其中建筑面积近5万米。设备232台。在生产技术条件非常薄弱的情况下,熊焰带领职工战胜了困难,出色地完成了雅克-11教练机、米格-9和米格-15等几百架飞机的修理和几千台副油箱制造任务,并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试制成功了米格-15飞机的前起落架和拉-9飞机的机翼,在掌握制造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为此,航空工业局予以工厂通令嘉奖。1952年7月,熊焰根据航空工业局提出的“熟练修理技术,加强配件制造能力”的工作方针.贯彻执行总工程师顾问的建议,使工厂逐步由大修走向制造的轨道。到1952年底,共试制了63项米格-15飞机组合件,并完成了3034件空军零备件订货任务,为试制整机打下了基础。1953年5月,工厂被列为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开始了我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的大规模基本建设和米格-17飞机的试制工作。在米格-17中飞机试制中,熊焰主管全厂的技术工作。当时生产准备是新飞机试制的一大难题,大部分工装是苏联提供的,全部要进行清理、检查、对合。有的要经过检修才能投产使用,缺的工装要自行补制,大量的技术资料要翻译、校对,这些都在熊焰的领导下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特别是许多重要的技术文件、图样,他逐页、逐张审查批准。在中共中央和上级领导的关怀及全国的支援下,经熊焰等厂领导的周密组织和全厂职工的艰苦拼搏,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比国家计划提前1年零4个月,于1956年7月首飞成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嘉奖。1958年8月,一机部航空工业局抽调熊焰负责飞行试验研究院的筹备工作。1959年夏,以熊焰为负责人的筹建组到阎良与空军11航校签订了移交协议,完成了飞行试验研究院原址的交接工作。空军11航校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基建设施,根本无法满足飞行试验的需要。于是,建设工作一开始,熊焰就带领大家主抓非标准设备建设,因为非标准试验设备无处购买,也无订货渠道,只有自己制造。要制造非标准设备,首先就得要有设备的生产图样。研究院从来院工作的大学生、中专生中物色设计人员,并组建了非标准设备设计室。该设计室组建后,先后设计制造了空中弹射试验机、操纵系统试验台、燃油试车台、推力测量台、各种地面试车台、各种系统试验台等140余台(套)设备及各种研究试验用的工具。科研试飞是一项比飞行复杂得多、风险性更大的探索性工作,而国内试飞员培训市场空缺。于是,熊焰等领导提出自己培养试飞员!通过飞行试验,飞行员对科研人员制定的试飞大纲要求的飞行动作不断练习,直到能够执行试飞任务,这就从实践中培养出一批试飞员。这些试飞员不仅要按空军的要求来训练,达到几种飞行气象标准,还要编出试飞员的训练大纲、训练科目、训练起落,以适应飞行研究院试飞员的特殊驾驶技术需求。建院初期,许多技术骨干忙于行政工作而在技术上落伍。为了让这部分人能够跟上技术需求的步伐,院里决定让这些同志留职下放到有关专业组参加具体课题。经过一年左右的基层实践,这些人员再回到行政岗位上时已经如鱼得水了。建院初期,试飞院使用的测试仪器大多是从苏联进口的。1960年年底,试飞院组建实验仪器配置实验室,承担试飞测试仪器的研制任务。根据熊焰提出的“要技术练兵,先测绘仿制,逐步走向自行设计”的指示,开始了我国试飞测试仪器的研制工作。1965年5月,熊焰决定测绘研制当时先进的K12—21飞机光学示波器,1966年.K12—21光学示波器批量生产,解决了当时试飞测试仪器严重不足的矛盾。为了替代自记器、光学示波器等容量小、精度低的机载测试设备,1965年2月熊焰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决定集中全所技术力量研制先进的磁记录设备。1965年底,我国第一台用于飞机飞行试验的机载数码式磁记录系统研制出样机,1966年开始试飞。经改进改型后于1971年生产出正式产品,1972年8月鉴定后交付试飞使用。它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航空机载测试系统,为以后试飞测试系统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0年10月,熊焰被调往上海担任“708”工程的领导工作,主持运10飞机的研制。熊焰以科学求实态度探索了我国第一架民用客机的研制、试飞,他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组织上都做了许多关键性的工作,充分展示了他的专业才华和顽强的革命意志。熊焰是我国航空工业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1983年离休,1996年3月去世。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