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瑰丽的背影:北京人艺鲜为人知的故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18469
  • 作      者:
    梁秉堃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梁秉堃,汉族,原籍广东省南海县盐步村。1936年生在北京;1954年年初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历任灯光管理员、演出处秘书、演员:1964年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1995年退休。现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北京市东城区文联副主席、北京市东城区文联剧协常务副主席。
    曾任199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总编导、1997年至今的中央电视台4套《欢聚一堂》艺术指导及3套《艺术人生》和《与您相约》栏目策划、2005年中央电视台第五届小品大赛评委、全国话剧百年优秀作品大赛评委。主要作品有:话剧剧本--《谁是强者》(1981年获得全国优秀剧本奖)、《王建设当官》(1983年获得广东省优秀剧本奖)、《阵痛的时刻》(1984年获得北京市优秀剧本奖)、《新居》(1988年)、《冰糖葫芦》(1996年)、《远方的朋友》(1992年,一个表现国防科研的故事)、《春雪润之》(2009年获文化部文化奖)等:电影--《宏志班的故事》:电视连续剧--《天桥梦》(30集,与人合作)、《第八警区》(20集,与人合作,2003年获全国公安题材电视剧一等奖)等:中篇小说--《一桩离奇的谋杀案》(1994年获得全国通俗文艺一等奖)等;报告文学--《北京有个宏志班》、《凤凰涅槃》、《秋凉时分》(报告文学集)等:散文--《梁秉堃散文选》、《北京人艺的故事》等;传记文学-《在曹禺身边--苦闷的灵魂》、《平民演员--哉说于是之》(2003年获中国写作学会优秀图书一等奖)、《走进“茶馆”》、《曹禺老师的后半生》、《史家胡同56号》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惊回首,我已经来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整整56个年头了。刚来时,我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儿,现在已经迈进了“古稀”之年。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与人艺相依相伴,骨肉情深,从青年到中年,再从壮年到老年,她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人艺是个什么地方呢?正如老院长曹禺所言:”我是爱这个剧院的。因为我和一些老同志在这个剧院天地里,翻滚了30年。我爱那些既有德行又有才能的好演员、好导演和那些多才多艺的可爱的舞台艺术工作者们。我爱剧院里有各种各样性格的工人们,我和他们说笑、谈天、诉苦恼。也不知道有多少回了,戏演完了,人散了,我甚至爱那空空的舞台。微弱的灯光照着硕大无比的空间,留恋不舍……我感到北京人艺是培养多少戏剧新人的园地,是锻炼多少人物的舞台。”
    我要写的就是这样一个老人艺,一个国际上承认的国际艺术殿堂。我要讲的是二十多位老艺术家的故事,他们有曹禺、焦菊隐、欧阳山尊、赵起扬、英若诚、于是之、董行信、林连昆、朱旭、叶子、舒绣文等等。写的是他们的艺术史,或部分艺术史,让读者走近他们的灵魂,看一看他们有怎样的艺术人生。他们大部分人已经谢世,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是在为他们修史,也是为老人艺修史。这些文章一部分已经在报刊上发表,今天在北京人艺建院60周年的日子里成书,是有着很大的历史意义的,为此我选用了《瑰丽的背影》做书名。但愿,北京人艺的戏迷们和更多的读者们都能喜欢这本书。
相关视频请点击:
展开
精彩书评
    我是爱这个剧院的因为我和一些老同志在这个剧院天地里,翻滚了30年我爱那些既有德行又有才能的好演员、好导演和那些多才多艺的可爱的舞台艺术工作者们我爱剧院里有各种各样性格的工人们,我和他们说笑、谈天、诉苦恼也不知道有多少回了,戏演完了,人散了,我甚至爱那空空的舞台微弱的灯光照着硕大无比的空间,留恋不舍……我感到北京人艺是培养多少戏剧新人的园地,是锻炼多少人物的舞台
    ——曹禺
    
    若要使自己的工作有意义,一定要给舶来的话剧注入中国的魂魄
    ——焦菊隐
    
    我的生命是属于话剧的,我愿做中国话剧最忠实的守望者
    ——欧阳山尊
    
    要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办成像莫斯科艺术剧院那样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而又有民族特色和自己风格的话剧院,
    ——赵起扬
展开
精彩书摘
    在周恩来总理和北京市彭真市长的亲切关怀下,1952年6月1 2日,新中国第一个专业话剧团体一一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正式诞生了。
    那是1952年夏季中普通的一天,然而对于北京人艺来说却是意义重大、要载人史册的一天。
    东城区史家胡同56号大院,这里是一个有着30多间平房的院落。院子的大门坐南朝北,一走进门来就可以看到一棵粗壮高大、枝繁叶茂的核桃树,树上已经密密麻麻的结满果实了。在院子的两边还有两棵芙蓉树,微风吹来,清香扑鼻。
    院长办公室设在向左拐的一个东跨院里,三间向阳的高大北房,.-明两暗。房子里有一大、两小的三张沙发,此刻上边坐着四个人,一位矮个儿,三位高个儿。他们是谁呢?戴金丝眼镜的矮个儿是院长曹禺,只有42岁;三个高个儿之一、同样戴金丝眼镜的是副院长焦菊隐,只有46岁;其他两位是副院长欧阳山尊和副院长兼党委书记赵起扬,前者只有38岁,后者只有34岁。最有意思的是,他们之间在年龄上是以4岁递增的:焦先生大曹禺4岁;曹禺大欧阳4岁;欧阳大赵起扬4岁。这4个人,就是后来被称为北京人艺“四巨头”的人。此刻,他们正在兴致勃勃地谈着话,议题就是:要把人艺办成一个什么样的剧院?
    谈话进行得既热烈,又紧张;既轻松,又活泼。在一个星期里,每天要谈上三四个小时,有时干脆就谈上整整一天。为了这个议题,他们共谈了42个小时之久,几乎到了一种难解难分的程度。他们每天沏上一杯茶,点上一支烟。欧阳山尊吸的是大烟斗烟丝,焦菊隐和赵起扬吸的都是香烟。只有曹禺是刚刚把香烟戒掉了,但他还总是时不时地要拿起焦菊隐或赵起扬的香烟来,放在自己的鼻子下边闻一闻,过上一把烟瘾。
    “四巨头”深深感到全院有几百只眼睛盯望着这里,他们每一个人肩膀上的分量都是沉甸甸的。
    “四巨头”过去都长期干过戏剧工作,有的在国统区,有的在解放区。曹禺演过戏,导过戏,更写过戏;焦菊隐当过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校长,也是导演的大师;欧阳山尊是中国话剧创始人欧阳予倩之子,同样演过戏,导过戏;而赵起扬是在延安鲁艺工作团当过研究生,并且在《白毛女》首演的时候就成功地扮演过赵大伯。
    赵起扬事后回忆说:“我们这几个人,过去都干过戏,可是:谁也没办过正规的专业话剧剧院。现在,繁重的任务摆在面前,就不能不认真地想想究竟应该怎么办。”他们在一起满怀激情,又冷静思索;海阔天空,又深入探讨。最后,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的目光集中投向了莫斯科艺术剧院上,一致认为这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艺术上有严格要求的剧院,是一个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理论体系的剧院,是一个艺术水平很高、且已经享誉全球的剧院。因此,应该毫不犹豫地把北京人艺建设成为像莫斯科艺术剧院那样的剧院。
    就是这样,“四巨头”在建院还没有几天的时候,就已经为北京人艺勾画出一张宏伟壮丽的蓝图,准备带领大家稳扎稳打地起步前行了。
    ……
展开
目录
自序
第一篇 建院元老
24小时谈话
拼将残勇赋春风
中国莎士比亚的晚年生活
啊,我们的总导演
深深怀念焦菊隐先生
山尊啊,山尊
欧阳山尊
大家都叫他老赵
赵起扬

第二篇 群星灿烂
她舍掉了三个亲人和自己
叶子的传奇
献上一束芬芳的鲜花
怀念舒绣文大姐
听来的大故事
田冲
赤子之心
怀念赵韫如
在舞台上走过
于是之
一位学者型的艺术家
英若诚
永远的追思
董行估
本色的性格化演员
林连昆
话说朱旭
从话剧中走来的演员
话说后起之秀

第三篇 幕后英雄
舞美设计老夫子
陈永祥
绝人·绝事·绝活
杜广沛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冯钦
——丁道长一的故事
丁里
第四篇 良师益友
周恩来与曹禺
永不忘却的怀念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