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云白石坚:苏云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6035440
  • 作      者:
    陈宝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苏云同志长期担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和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基金会的主要领导,是长影的奠基人之一,为长影的辉煌、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献出了毕生的心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德高望重的电影事业家。在他辞世六年后,这本人生传记《云白石坚—苏云传》深情缅怀了对中国电影做出深远贡献的长影老厂长苏云。《云白石坚:苏云传》从独特的视角,以丰富详实的史料,把苏云同志的人生镶嵌在新中国电影事业发展历程和长影从创建到发展的画卷中。其中既有对长影老厂长苏云同志革命一生的概述,也是新中国电影摇篮和新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写照。
展开
精彩书摘
    1941年年初,太行山剧团接到了“晋东南鲁迅艺术学校”的通知,让苏云、田竞、刘贵英到“鲁艺”报到,这时“鲁艺”的地点已改在辽县桐峪镇上武村。苏云他们走了两天到达学校。“晋东南鲁迅艺术学校”是1940年年初成立的。它是在八路军前方总政治部的直接领导下,以培养抗战的艺术干部为宗旨的学校。“晋东南鲁迅艺术学校”设戏剧系、音乐系、美术系(稍后又增设了文学系),还成立了鲁迅木刻工场、鲁迅实验剧团、鲁艺戏曲团等。八路军前方总政治部主任罗瑞卿亲自建立了这所学校。最初,“晋东南鲁迅艺术学校”的校长是红军时期的著名妇女干部、在苏联学习过艺术的著名教育家李伯钊,总支书记是被鲁迅先生肯定的木刻家陈铁耕。后来(1941年夏季),李伯钊调走,陈铁耕任代理校长,马洛任总支书记。教务主任一直是牛犇。还有专职做党的工作的工作人员程西。“鲁艺”分校及所属的木刻工场、实验剧团都住在一个村子里。美术系主任是扬角,教员有张晓非、汪占非、艾炎、彦涵、胡一川、蔡九昌。他们都是文化素质很高,艺术水平很高,国内一流的教育家、美术家、木刻家、版画家,分别为学生们讲授素描、速写、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版画、木刻、美术史、创作、美术字等课程。在战争年代,在敌人后方,能受到这么正规的教育,遇到这么多优秀的老师,实在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机会。1940年10月,国民党高级将领何应钦、白崇禧要求八路军、新四军集中于黄河一带。11月9日,中共以朱德、彭德怀等的名义复电加以拒绝。但为了顾全大局,中共同意将在皖南的新四军部队移到长江以北。蒋介石则密令顾祝同、上官云相做好围歼新四军的准备。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部队约九千人,在项英、叶挺的率领下向长江以北转移。6日,当新四军到达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队的伏击和包围。新四军将士几经激战,终因寡不敌众和弹尽粮绝而失利。除千余人突围外,大部分牺牲或被俘。史称“皖南事变”。消息传来,“晋东南鲁迅艺术学校”的师生们都为国民党当局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光天化日之下绞杀中华民族抗日的中坚力量,而感到非常震惊和愤慨。苏云较之别的战友更有一种深切的感觉。因为他哥哥苏怀生就在新四军,不久前,他还接到家里的来信说,哥哥在新四军当连长,驻在江苏泗水。现在听说新四军出事了,他的心就像在滚油里煎熬一样。他总在想,哥哥现在在哪儿?怎么样啦?苏云回忆起和哥哥在一起的那些日子。在这个家里,哥哥苏怀生可以说是苏云的引路人。其实哥哥比他没大多少,但是很懂事。从小哥哥就带他玩儿,带他干活儿,有什么事总是护着他、让着他,他们哥儿俩的感情很好。后来,哥哥又比他先上学,先参加工作……回想自己的成长历程,苏云就好像在追着哥哥的脚印儿往前走一样。在他的心目中,哥哥就是他要努力追寻的榜样。参加革命以后,虽然兄弟俩难得见面,但是一想到自己和哥哥是在同一个队伍里,苏云就感到很高兴——毕竟,跟哥哥比起来,自己没有落后啊!1939年苏云在紫坊村参力Ⅱ艺术训练班的时候,哥哥专程来看望他,还送给他一双袜子……就好像是昨天的事。日寇把共产党、八路军在敌后建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视为心腹之患,经常对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惨绝人寰的“扫荡”,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还有什么“铁壁合围”、“篦梳战术”,企图把占领区变成侵略者巩固的后方和“王道乐土”。这时,根据地的军民就在上级的领导下,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展开反“扫荡”:野战部队避实就虚,伺机作战;后方机关、学校分散转移,与敌周旋,总之是最大限度地保存我们的有生力量。苏云到“晋东南鲁迅艺术学校”不久,1941年2月,就遇到了敌人对太行山区的春季“扫荡”。那天晚上出发前,上级动员大家轻装,要求每人的背包不能超过10斤,把多余的物件和学校的教具、办公用品都寄存在老乡家坚壁起来,并动员群众进行反“扫荡”的坚壁清野工作。为了不影响学习,美术系的师生必须带上速写本,音乐系的师生只能带一件简便的乐器。天色黑下来,队伍就出发了,“鲁艺”师生跟随八路军野战政治部转移。经过一夜的行军,翻过几座大山,天亮的时候在左会一个小村宿营。上级再次动员大家轻装,以便行动,规定每个人如同时有大衣和被子要精简一件,如同时有棉衣和大衣要精简一件。音乐系的教员李季达已经精简了被子,只背着一件大衣和一把自制的小提琴,按这次的规定必须精简掉一件。大家的意见是应该留下大衣。但在敌后,有一把小提琴是非常难得的。所以,李季达还是把大衣精简了。但是,到第二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就很困难。春天的天气还很凉,他半夜里冷得实在没有办法,就把老乡家的门板压在身上御寒。这件事成了大家休息时的美谈。“鲁艺”美术系被分散到离辽县县城很近的一个山:村,敌人到根据地里边去了,这里反而成了安全的避风港。老师们还教大家画速写,同学们互相当模特,绘画技巧有很大的长进。到了3月,敌人又来“扫荡”了一次,没有到桐峪、麻田一带,只在武乡、襄垣一带的左会、石门几个地方活动。因为敌人找不到八路军的后方指挥机关,达不到摧毁抗日根据地的目的,就气急败坏地杀老百姓,放火烧村庄,抢东西,甚至放毒气,又用飞机轰炸了几天。反“扫荡”结束后,“晋东南鲁迅艺术学校”接到上级命令组织宣传慰问团,到武乡一带,配合当地政府部门向群众做宣传、慰问、救济工作,通过这些工作提高群众的抗日信心,安排好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在宣慰工作中,分配给苏云他们这些“鲁艺”美术系学生的工作,主要是写标语、画壁画。苏云亲眼看到被敌人烧毁的房屋、毒死的耕牛,看到毒气是一种像鼻涕样的黏物,闻到它散发着的刺鼻的气味,从而更加仇恨丧心病狂的日寇。这次任务完成后,“晋东南鲁迅艺术学校”的师生们又回到学校里继续学习。当时的学习条件非常困难。买不来现成的绘画、木刻工具,学生就在老师的带领下自己动手制造。他们找来猪鬃和洋铁皮,制作各种不同类型的画笔;用柳树枝烧制画素描的木炭笔;跟铁匠一块儿研究如何打木刻刀;找来梨木,让木匠锯成木板,再刨光滑,供木刻课用;没有橡皮就用馒头代替……艰苦的学习条件,逼迫着他们学会了许多战胜困难的本领。每个老师讲授的课程,都非常简明扼要、透彻易懂。老师们把每门课程的精华传授给学生,把每门课程规律性的东西尽可能让同学们迅速掌握。同时,把书本知识和动手实践结合起来。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都非常高,每个同学的进步都很快,苏云更是获益匪浅。当时,美术系只有十几个学生,苏云是其中最小的,但有“小大人儿”之称。原因是他为人老实,作风持重。苏云的政治上进心很强,比较重视政治学习,同时业务学习也很刻苦用功,各方面都不愿意落后。虽然学过一次,但这次比上次正规得多。苏云接触到绘画里方方面面的学问,就像一个刚刚走进宝库的人,看什么都新鲜,看什么都想拿,已经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本来苏云的美术基础较差,跟同学们有些距离,但学了一段时间,到五六月间的时候,他的业务已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员们看到孺子可教,也很受鼓舞,赞许地鼓励苏云说:“好好努力,将来有前途!”苏云信心大增,萌生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美术技巧,当一个艺术家的想法。
    ……
展开
目录
出版前言
太行山飘出的一朵彩云(序)
楔子
第一章  少年壮志
第二章  抗日小兵
第三章  难忘“鲁艺”
第四章  烽火考验
第五章  战地演出
第六章  初识电影
第七章  结缘“东影”
第八章  春回大地
第九章  喜结连理
第十章  火红年代
第十一章  发“愤”图强
第十二章  旗开得胜
第十三章  疾风暴雨
第十四章  拍样板戏
第十五章  《创业》风波
第十六章  苦尽甘来
第十七章  拨乱反正
第十八章  《苦恋》曲折
第十九章  《人到中年》
第二十章  乘风破浪
第二十一章  高歌凯旋
第二十二章  桑榆岁月
第二十三章  志在千里
尾声
跋:莫愁前路无知己
后记
附录一  送苏云的悼词
附录二  苏云工作简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