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谢添口述:我的悲喜人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5401324
  • 作      者:
    谢添口述
  • 出 版 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三十五年的乱世求生,十年“文革”的残酷磨折,颠沛动荡的生活成就了他在电影上的艺术高度一颗不变的顽童之心,一种天生的豁达、乐观,成全了他在动荡岁月里对自我生命的喜剧式导演。
展开
作者简介
    谢添(1914-2003),著名演员、导演。广东番禺人,生于天津,早年就读于天津英文商务专修中学。1933年在天津开始业余话剧演出,曾参加鹦鹉剧社,演出田汉、曹禺等人的剧作,1936年初登银幕。从影过程中塑造了《林家铺子》的林老板等形象,导演的影视剧有《小铃铛》、《锦上添花》、《洪湖赤卫队》、《七品芝麻官》、《茶馆》、《那五》等。作为演员,谢添被称为“银幕上的千面人”,也被誉为影视界“四大名丑”之一;而作为导演,他被誉为“中国的卓别林”。
    谢钢,著名演员,谢添的长子。1953年生,1988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干部进修班。曾在广州军区话剧团当演员,1985车转业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在十多部影片中担任过主角和重要角色。
    刘澍,男,20世纪60年代末出生于陕西西安,本科毕业,副高职称,现从事中国电影专业研究工作。自2005年起,陆续出版了中国著名电影艺求家胡蝶、阮玲玉、周璇、金焰、赵丹、白杨、上官云珠、秦怡、王丹风、祝希娟、于蓝、杨丽坤、黄婉秋等的传记,以及回顾中国影坛历史事件的《中国电影幕后故事》、《舶来盛宴:百年电影译制经典》、《东方红:大型音乐舞蹈史诗诞生始末》等相关书籍60余种。
展开
内容介绍
    《谢添口述:我的悲喜人生》主体为著名演员和导演谢添的口述自传。后附他的长子、著名演员谢钢对父亲的回忆,以及电影研究者对谢添生平及奠艺求成就的全面介绍,构成了对谢添一生的立体式呈现。
    它不仅讲述了谢添曲折的世纪人生,披露了大量电影幕后的细节和故事,而且展示了百手中国的社会风貌和电影在中国的艰难发展历程。如北京天桥的众生相、逃难中的悲喜剧、主角不在时被军阀逼迫演出戏剧。等等。这些在谢添幽默风趣的讲述中,令人感慨万千。而谢添机智、乐观、豁达的个性也跃然纸上,可以说在写实、中达到了文学的艺求效果。谢添确实不愧是一代艺求大师。
展开
精彩书评
    他是那个时代电影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去世,可以说是让那个时代的电影变成了历史。
    ——冯骥才
    
    谢老导演的电影多是喜剧,但内容却是非常深刻的。谢老平生导演的最大喜剧就是他本人。
    ——-谢芳
    
    谢添的幽默是真正的幽默,因为它是人生的一种态度,而不是逗逗闷子。我们觉得很辛酸,而他还在笑。
    ——王刚
    
    如果当初《鲁迅传》拍成了,他演的阿Q会比林老板好得多,因为他最善于用喜剧形式表现悲剧人物。
    ——谢钢
展开
精彩书摘
    最后沈浮劝我,最好先到狮吼剧社去,一来可以尽快地获得舞台实践的机会,二来可以在这段时间里熟悉上海的社会和上海的观众。在沈浮和陈天国的极力推荐下,我进了静安寺附近的狮吼剧社。
    狮吼剧社的老板叫陈延庆,算是一个有点儿品味的“白相人”,就是北京人叫“玩主”的那种人。他爱文艺,爱电影,爱话剧,所以出资办了这个剧社,可是他并不直接参加演出活动。我到剧社以后,很长时间没有见过他,倒是很快地认识了陈凝秋、魏鹤龄、史东山这些在当时就已经很有名的演员。特别是陈凝秋,这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流浪诗人”塞克。他聪明,反应极快,思想活跃、好冲动,可人又挺谦逊、随和,很好接触,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他在平时的排练、演出和生活中,都给了我不少的帮助。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即兴想出来的短剧《明的渴慕者》。这个戏太棒了,现在不是老说什么现代派、抽象派吗,其实这个戏,就是非常非常现代派的,只是当时不太流行这种词儿。
    那时候,虽说有的演员已经挺有名儿了,可一天不演,就一天没饭吃,我们这些人都是以演戏为生,挣钱吃饭。就是排戏演出,也跟现在不一样,现在都有专业的作者,有专业的导演,当年我们有时排戏连剧本都没有,就是谁有一个好故事,就和大家讲一下大概的情节,最多用一张纸把几个关键转折的地方写下来贴在后台,演员各自按照这张纸上的提示,在幕边等着,一看台上的剧情发展到该自己上了,上去就演。当然在台下也要按着自己的角色准备一下,反正用什么道具,穿什么服装,说什么话,怎么说,全得演员自己想。有的和对手交待一下,有的就全仗着到台上即兴地适应了。这种演出以前叫“幕表戏”。
    ……
展开
目录
谢添艺术小传
谢添拉杂谈
小序
感谢我娘
我的“启蒙老师”
“南市”和“天桥”的营养
“鲜货摊”上识沈浮
“光明的渴慕者”
胡蝶为我打开“明星”之门
从上海到重庆
雾都明星
画电影海报谋生
黔桂路上的磨难
“左右为难”的电影
体验生活的感悟
“程疯子”的大褂
掉了三回泪的《我们好像见过面》
北影导演系年纪最大的考生
《林家铺子》的“静”与“动”
一张和周总理的照片
洪湖水,浪打浪
《锦上添花》的火候
一部喜剧都没演过的“喜剧大师”
给孩子们的“小铃铛”
“铁公鸡”
“金鸡”进《茶馆》
把蒲剧拍成电影是头一回
拍《那五》
八十岁的“恋情”
漫画和我
养生之道

我和我爸——谢钢如是说
没有告别的分离
爸爸在干校
“拜师”考文工团
业余演出队的“全能训练”
1976年我家的“神仙会”
办病退的曲折
我的喜剧之路
我看我爸
喜剧艺术大师谢添
附录谢添电影作品一览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