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遵奉孔子为天生最有学问的“圣人”。然而孔子却说:“余非生而知之者”。他认为,世上任何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全知全能的。所以,他进入太庙,会“每事问”,人们认为他不知礼,他却说,对于不明白的事情都要弄清楚,这才算真正的“知礼”。孔子的话,让我们看到了人生中,不耻下问是必要同时也是必须的。
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死后赐号“文公”,人称孔文子。对此,孔子的学生子贡很不理解,就来请教孔子。子贡认为以孔圉的才学当不起“文公”的评价。孔子回答说,孔文子之所以被称为“文”,不是因为他的才学,而是因为他的学习态度,所谓“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的话,让我们看到在做学问的过程中,“不知”并不可耻,只要不耻下问,遇到不懂的事情,能够弯下腰,谦虚、好学,真诚地向别人请教,就能成为一个智者。这个道理同样可以推及社会生活和为人处事的其他各个方面。
我们如果想要获得成功,攀上事业的巅峰,除了各种努力之外,还要有“弯腰”的勇气和胸怀,不耻下问。
古今中外,有许多名人学者就拥有这种宽广的胸襟和谦恭的态度,时时准备询问他人的意见,处处都不忘向别人请教。这些人的不耻下问并不是简单的哗众取宠或者作秀,而是真正地从别人的意见中或者别人擅长的领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