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批判的经济伦理学:从马克思到弗洛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07523
  • 作      者:
    李志祥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志祥,男,湖北罗田人,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先后主持省级课题三项,参撰专著《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研究》、《从马克思到德里达》等七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伦理学研究》、《道德与文明》、《江苏社会科学》等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批判的经济伦理学:从马克思到弗洛姆》主要分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以人为基础的经济伦理理论,论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理论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的理论视点和理论视角等方面的重要变化,指明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理论从历史唯物主义逐步走向人本主义唯心主义的发展历程。
展开
精彩书摘
    从表面上看,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每一次交换似乎都可以列入商品流通之中,其实不然,只要把每一次具体的交换纳入到整个流通过程来看,其商品流通的假象就可以消除,因为资本主义经济流通的根本目的的不是为了人的消费,而是为了物质财富的增长。从这个角度看,简单商品流通主要存在于前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于商品还没有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里。
    3.资本流通
    资本流通是在商品流通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带有些商品流通的特征,也具有不同于商品流通的特征。资本流通的过程体现为:G-W-G。资本家通过自己拥有的货币,购买一定的商品,再卖出这些经过重新加工的商品,换取更多的货币。
    资本流通过程不同于商品流通过程。商品流通的起点是商品所有者拥有不能满足其需要的商品,终点是商品所有者拥有能够满足其需要的不同商品,整个流通过程的目的是人。而在资本流通中,起点是资本所有者拥有一定数量的货币,终点是资本所有者拥有在数量上已经增殖了的货币,整个流通过程的目的不是为了人,不是为了满足人的消费需求,而是为了物,为了获得不断增长的货币或物质财富。
    4.从商品流通到资本流通
    在马克思那里,一般商品流通被称为商品流通的“简单形式”,而资本流通则被称为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达形式”。商品流通不可能永远停留于“简单形式”阶段,必然要向“发达形式”阶段发展。因为简单商品生产和交换已经潜在地包含了工资和资本的对立,这种对立必然会随着经济形式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显露出来。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异化与经济危机--马克思经济伦理理论
第一节 科学的经济批判理论
一、从宗教批判、政治批判到经济批判
二、从分配批判、交换批判到生产批判
三、从人本主义经济批判到历史唯物主义经济批判
第二节 从商品流通批判到资本流通批判
一、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
二、对商品流通的伦理批判
三、对资本流通的伦理批判
第三节 分工与大机器体系
一、社会分工与组织内部的分工
二、简单协作
三、以工厂手工业为基础的分工与协作
四、以大机器体系为基础的分工与协作

第二章 物化与阶级意识--卢卡奇经济伦理理论
第一节 从危机理论走向物化理论
一、十月革命与第二国际
二、从经济危机走向阶级意识
三、从阶级意识走向物化
第二节 物化
一、辩证法与阶级意识
二、经济物化
三、从经济物化到政治物化
第三节 物化意识与阶级意识
一、方法论前提
二、非总体性与物化意识
三、总体性方法与阶级利益
四、经济危机与阶级意识

第三章 科技与批判理论--霍克海默经济伦理理论
第一节 批判理论:早期与后期
一、批判理论与传统理论
二、早期批判理论与后期批判理论
三、批判理论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控制之源:人与自然
一、人与自然
二、控制中的理性
三、控制中的个人
四、几点分析
第三节 理性之蚀:科技与组织
一、生产管理领域与个体内在生活的消失
二、消费领域里的科技与专家
三、家庭、教育与人的内在世界
第四节 批判的出路
一、否定的新社会
二、悲观的希望

第四章 爱欲与压抑--马尔库塞经济伦理理论
第一节 以本能说为基础的人本主义经济批判理论
一、爱欲与文明
二、理性与社会
第二节 操作原则与异化劳动
一、生产劳动的归位
二、额外压抑
第三节 单向度
一、思想异化
二、思想异化的工具
三、单向度:人与社会
第四节 非压抑性文明
一、非压抑性文明的特征
二、非压抑性文明的阻碍与希望
三、创造非压抑性文明的主体

第五章 自为的人与健全的社会--弗洛姆经济伦理理论
第一节 自为的人
一、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人道主义
二、人的特殊问题
三、性格:人性与社会
四、几点评析
第二节 对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伦理批判
一、19世纪的资本主义与20世纪的资本主义
二、定量与抽象化
三、异化
四、关于生产劳动的双重分析
第三节 健全的社会
一、三条道路
二、健全社会的具体措施
三、通向健全社会之路
四、评析: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变革

第六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理论评析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理论的产生背景
一、战争与极权
二、科技、垄断与国家干预
三、工人的变化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理论的主要特点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立足于人的批判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革命意识
第三节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理论的评论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论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观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组织观与消费观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