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网络伦理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55591
  • 作      者:
    宋吉鑫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当代科学技术应用伦理学丛书:网络伦理学研究》作为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兴研究领域,网络伦理学研究广受关注。本书通过全面分析网络技术、网络社会、人、现实社会、社会伦理等要素之间的关系,阐发了作者对网络伦理的哲学思考,梳理了网络空间存在的技术实践主体的失范现象,探索了解决相关难题的方法,有助于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网络时代伦理关系,促进网络技术健康发展。
    《当代科学技术应用伦理学丛书:网络伦理学研究》可供从事科学技术哲学、工程伦理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网络媒体工作者、行业管理者,以及高校师生和公众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导论
    伴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也越来越尖锐,现代生物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变化不仅表现为物质产品的丰富,而且表现为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网络技术与生物技术一样,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与人类的行为选择密切相连,它不仅对人类的交往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改变社会的结构并挑战国家之间的关系。对网络技术及网络伦理进行深入研究,建构有效的伦理规约和社会协同体系势在必行。本研究的选择即建立在这样的基点之上。
    第一节建构网络伦理学的意义
    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相关技术迅猛发展,如今已经发展到有亿台计算数机和几十亿用户连接与使用的全球互联网。互联网的使用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促进了政府管理事务的公开化和办事的透明度,与此同时,也提高了不同国度、地区及单位之间的资源共享程度和效率。但是,互联网造成的“虚拟”环境也带来许多新
    的伦理道德问题,技术实践主体时刻面对着行为选择与伦理规范的冲突,网络技术的应用对实践技术的主体也同样提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要求。在网络这样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中,如何防止把个人隐私作为牟取经济利益的手段已经构成网络时代的首要伦理冲突;网络“黑客”的出现已经将个体的道德觉悟和道德水平提升到空前的高度来认识;在网络行为中,个体如何处理好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资源共享间的关系都成为当代技术伦理和网络伦理研究的重中之重。深入探索网络道德建设,建构网络伦理的原则和规范,对确保网络技术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网络(network),是指由电子计算机、远程通信等技术连接世界各个国家、部门及个人的高速信息交互系统。国际互联网(internet)是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今天的网络能够以多种方式加速和提高人们之间的交往能力和交往水平,并为现代人在行为、思维及社会结构等诸多方面注入新的内容和形式,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当然,研究网络伦理建设,有效地解决网络伦理难题,从理论上讲具有如下意义。
    首先,网络伦理研究开辟了伦理学研究的新视域。网络伦理研究是随着互联网的产生而产生的。在计算机应用于实际生活之初是不存在道德问题的,计算机不过是人们在实践中使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和工具而已。然而,伴随实践的深入,人们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唤起实践主体的道德责任感。1992年,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
    (CEI)制定了“计算机伦理十戒”①。这十戒成为最早的计算机伦理道德和职业行为规则。此后,随着互联网的开通,浏览网页、使用服务器、共享信息资源、进行交往沟通等网络行为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网络中不断产生的伦理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伦理学家的关注。人们克服了以往的崇尚技术的工具理性倾向,在正确客观认识网络技术积极作用的同时,对网络技术的开发及应用给予以人为本的道德关怀,把伦理意识和道德的目的性、前瞻性,技术主体的自觉性及行为选择的科学性注入现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之中,使伦理道德由传统的“物理空间”转向“电子空间”,即“虚拟”环境,这就在客观上规定了伦理学研究的创新所在。可以说,网络伦理研究既研究网络技术伦理问题,也研究网络生态环境伦理问题,同时还研究网络技术引发的社会相关伦理问题与网络技术的关系。可见,网络伦理研究是现代伦理学研究的一个理论上的新的生长点。它不是现实道德的简单延伸,而是具有特殊实在意义的、对在新的环境中表现出的“新关系”的探索和建构。
    其次,网络伦理研究激活了网络技术主体的价值理念和伦理精神。
    网络技术特别强调技术实践主体的能动性和主动性。由于网络技术的“双刃剑”作用,许多人在思想上重新反思技术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问题,反思技术的自主性与技术的建构性之间的联系。人们平等意识的增强、自主精神的唤醒、民主精神的形成和发展,都在客观上为网络伦理研究提供了现实基础,为进一步挖掘网络伦理内涵、形成网络伦理研究的完整体系打下根基。
    最后,网络伦理研究建构了网络伦理规约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协同体系。通过网络伦理研究,本书以现代伦理学理论和技术哲学基本观点为根本,揭示网络伦理的本质,分析网络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建构网络伦理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为现代应用伦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
    与此同时,网络伦理研究也从外在角度建构了制度协同、法律协同和管理协同的“三位一体”的社会协同体系。
    二、实践意义
    任何理论的发展都有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升华过程,网络伦理研究也不例外。作为研究问题的两个思考维度,网络伦理研究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践价值。
    第一,网络伦理研究在观念层次上分析了道德个人主义盛行的原因,建构了有针对性地解决网络伦理难题的规范。网络生态环境即“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在这个社会中,许多道德观念都渗透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相对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在“电子空间”中得到空前的培植,网络伦理难题不断涌现,不时挑战社会规范。通过本书研究,可以在实践上有效地梳理网络空间存在的技术实践主体的失范现象,有的放矢地找到解决难题的有效方法。
    第二,网络伦理研究在行为层面上有利于在青少年中开展广泛的网络道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是建立在“网络社会”基础上的新型道德体系。研究网络技术实践主体本身的道德需要能有效地规范技术主体的实践行为,而通过技术实践主体行为研究确立的道德理论,又可以对网络中所有的人产生作用和影响。在青少年中开展网络教育可以减少网络伦理难题的发生,防患于未然,从而提高网络空间的净化度。
    第三,网络伦理研究在人格层面上能有效地消除网络技术主体道德人格的双重性。网络道德多元化的特点常常使实践主体处于相互矛盾的道德选择之中,长时间沉溺于网络的实践主体往往在“电子空间”尽情冲浪的时候性格开朗、豁达,而在现实生活中则表现出萎靡和脆弱,道德人格的双重性表现得极为鲜明。加强网络伦理研究,对培养网络技术主体健康的心理人格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节网络技术概述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全方位地渗入人类的生存状态和交往状态之中,并对人类的生存观念、交往方式及权力意识产生深刻冲击和影响。消解“前网络时代”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主客二元式的本体论、认识论结构,使这两者处于一种演变的、全新的关系之中是互联网给人类提出的现实伦理挑战。①在这种全新关系建立的过程中,网络技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正如阿尔温·托夫勒所指出的:人类面临一次巨大的飞跃,即面临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巨变和前所未有的重构。虽然我们还没有清楚地认识这一点,但一个非凡的新的文明正在从我们手中诞生。这就是第三次浪潮的意义。②作为预言家,阿尔温?托夫勒在30多年以前就预见到世界未来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变化更是空前巨大。它不仅改变着人类的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而且使人们的生存和交往空间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网络技术应用创建的网络生态环境,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正如加拿大著名传媒学家麦克卢汉所说:“任何技术都倾向于创造一个新的人类环境。”③而这种新的人类环境在今天的突出表现是人类在“物理空间”遨游的同时也进入了“电子空间”。
    一、基本概念界定
    1.网络技术与网络
    网络技术是以计算机信息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为载体,最大限度地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先进技术。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具体形式,也是计算机技术的新的发展阶段。
    网络,是指由电子计算机、远程通信等技术连接世界各个国家、部门及个人的高速信息交互系统。网络是人与人之间具有的在新技术条件下的互动模式。网络是以网络技术为技术条件基础构成的人们交流和交往的新的生态环境和空间。网络的健康有序发展不仅依托于网络技术的支持,而且与人们的行为选择息息相关。
    2.网络伦理与网络技术伦理
    一直以来,人们对“伦理”和“道德”在认识上存在不同的观点。多数人赞同的观点认为,二者“有微殊”,但“无迥异”。本书在使用上对二者做出必要的限定,即道德是人们调节各种道德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伦理则是人们对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进行的系统化的哲学思考。在一般的意义上,“伦理”与“道德”通用,而在关于学理研究中,多使用“伦理”一词。道德一般指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员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要求,而伦理的主旨在于强调行为主体在处理各种伦理关系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对承担这种责任做出的理论上的系统化的哲学思考。因此,网络道德是指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所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网络伦理则是指人们在网络生态环境中处理各种关系的原则及规范的系统化的哲学思考。
    网络技术伦理是网络伦理的一个层面,网络伦理应该既包括网络技术伦理,又包括网络生态环境伦理。网络技术伦理主要指网络基础技术研发、管理及应用的实践主体,在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处理过程中处理技术主体与技术服务对象关系、技术主体与社会关系及技术主体之间关系的原则、规范的系统化的哲学思考。网络生态环境伦理则是指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彼此处理人与人及人与网络环境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系统化的哲学思考。对于网络技术伦理研究,我们把它的技术主体限定在技术专家及技术管理者,而网络生态环境伦理的主体,我们认为包括所有在网络空间中使用、利用网络及管理网络的个体和组织。当然,网络技术专家、管理者以及在网络生态环境中.游的个体和组织,都是网络伦理研究的主体。因此,在网络伦理研究中,涉及的内容及视域不仅在于网络道德原则和规范的确立,更重要的是应该立足于在学理上阐明网络伦理问题存在的现状并分析其深刻的认识根源,阐明网络伦理道德原则确立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创建网络技术健康发展的社会协同体系等一系列具体的、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和学术思想。
    ……
展开
目录
总序(陈凡)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建构网络伦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节 网络技术概述
一、基本概念界定
二、网络技术存在的伦理问题及网络伦理的提出
三、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四、网络伦理研究的视角和维度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网络技术的价值解读
第一节 网络技术的价值负荷
一、网络技术引发伦理关系的新变化
二、伦理滞后于技术的社会危害及风险规避
第二节 社会对网络技术的价值建构
一、网络技术的建构主义思考
二、网络技术价值的三维伦理建构
第三节 网络技术与人的全面发展
一、网络信息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网络生态环境下人的全面发展受技术的制约

第三章 网络伦理的本体性界定
第一节 网络伦理的发生
一、网络伦理概念界定
二、网络技术应用与网络伦理问题
第二节 网络伦理的本质
一、网络伦理本质的载体
二、网络主体的伦理需要
三、网络伦理的内核
第三节 网络伦理的特征
一、网络伦理的开放性
二、网络伦理的民族性和普适性
三、网络伦理的主体自律性

第四章 网络伦理的困境及追问
第一节 网络伦理困境的表征
一、异质性:网络伦理困境的一般表征
二、广泛性:网络伦理困境的具体表征
第二节 网络伦理困境的追问
一、网络伦理困境的物质性追问
二、网络伦理困境的观念性追问
三、网络伦理困境的制度性追问

第五章 网络伦理规约的理论释义
第一节 网络伦理规约的理论基础
一、责任伦理:网络伦理规约建构的理论基础
二、美德论:网络主体应该具备的内在品质
三、公益论:网络主体行为选择的主导
第二节 网络伦理规约调整的伦理关系
一、“网络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
二、“网络社会”中人与网络技术的关系
三、“网络社会”中的“虚拟人”与现实人和现实社会的关系
四、网络伦理与现实伦理的差异
第三节 网络伦理规约的普适性
一、网络技术决定的普适
二、网络伦理规约构建原则决定的普适
三、网络伦理规约内容决定的普适

第六章 网络伦理的社会协同
第一节 网络伦理的制度协同
一、网络技术控制的要义
二、制度安排是网络技术建构的主旨
三、网络制度安排的具体设计
第二节 网络伦理构建的法律协同
一、法律协同之必然趋势探源
二、法律协同之效用考量
三、网络伦理的法律协同体系建构
第三节 网络伦理的管理协同
一、管理的主体
二、管理协同的科学方法
三、伦理管理是管理协同的基本要义
四、管理协同需要加强对网民进行教育
第四节 建构网络伦理“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七章 网络伦理实证研究
第一节 抵制网络低俗化问题研究
一、新形势下网络伦理中的低俗化问题及其表现形式
二、网络低俗化问题产生原因
三、抵制网络低俗化的对策
第二节 政府部门应对学生沉溺网络的对策研究
一、网络对学生影响的现状
二、学生沉溺于网络的具体表现
三、学生沉溺于网络的危害
四、学生沉溺于网络的原因分析
五、政府对学生沉溺网络的具体对策

第八章 网络伦理研究展望
第一节 物联网伦理研究
第二节 网络药品信息服务伦理反思
第三节 网络民主政治的伦理影响
结束语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