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董仲舒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09503
  • 作      者:
    周桂钿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周桂钿,1943年生,福建长乐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两届哲学系主任。现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院副院长。曾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客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硕士学位获得者”,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特别是汉代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出版有《虚实之辨》、《董学探微》、《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秦汉思想史》等二十多种著作,并发表学术论文四百多篇。多次获得教育部和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奖。
展开
内容介绍
    董仲舒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也是中国儒学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董仲舒研究》以董伸舒为个案实例,介绍和探讨中国古代儒家的研究方法,既注重从资料考证上阐明董仲舒的生平、对策的主要内容,又对《春秋繁露》要义以及董仲舒的人性论、天人感应论、独尊儒术、大一统论、政治哲学等思想进行了梳理和阐发,从而界定和评介董仲舒的历史地位及影响,是一部集可读性与学术性为一体的讲义性论著。
展开
精彩书摘
    董仲舒说:“天有和有德,有平有威,有相受之意,有为政之理,不可不审也。春者,天之和也;夏者,天之德也;秋者,天之平也;冬者,天之威也。天之序,必先和然后发德,必先平然后发威。此可以见,不和,不可以发庆赏之德;不平,不可以发刑罚之威。又可以见德生于和,威生于平也。不和无德,不平无威,天之道也,达者以此见之矣。我虽有所愉而喜,必先和心以求其当,然后发庆赏以立其德。虽有所忿而怒,必先平心以求其正,然后发刑罚以立其威。能常若是者,谓之天德,行天德者,谓之圣人。”(《春秋繁露·威德所生》)借四季气候变化来说行政原则、为政之理,是一种类比。对于这个天是否有神性,可以有各自的理解。董仲舒用这种方法讲“圣人配天”,其他儒家也经常讲法天、则天,也基本上都属于这一类的说法。这里将四季当做天的德威,似乎包含封建伦理,又不明确。万物生长,是天之德。夏季万物茂盛,所以称为天之德。冬天万物凋零,体现的是天之威。这只是一种法天的理解。四季变化有从事政治的道理,天子要效法,不要感情用事,要按天道来行政。
    天与人中间充满着阴阳之气,天人通过气这种中介进行信息交流,相互感应。天通过气的变化,对人(主要指皇帝)表示自己的感情。皇帝表现良好,天会产生瑞物来表示赞许。皇帝表现不好,天会降下灾害,来表达对皇帝的批评,皇帝如果还不知道改正自己的错误,那么天才使他“伤败”,亡国杀身。董仲舒说根据孔子《春秋》中所记载的史事,可以看到天人这种相互感应的关系。天有仁爱之心,只要皇帝不坚持错误,愿意效法天意,天就会尽量扶持他,不使他伤败。这就是董仲舒天人感应说的主要框架。一讲天人感应,他所讲的天的问题,就可以落实到人的行动上,落实到政治上。这个天论就有了现实的意义。
    ……
展开
目录
自序
第一讲 董仲舒传记资料考证
一、董仲舒生平
二、董仲舒生年考
三、董仲舒对策考

第二讲 董仲舒对策主要内容
一、汉武帝关心的问题
二、董仲舒的解答
三、董仲舒的建议

第三讲 《春秋繁露》选读——《竹林》
一、《春秋》之常辞也
二、其书征伐甚谨
三、齐顷公亲齐桓公之孙
四、逄丑父杀其身以生其君

第四讲 《春秋繁露》选读二《精华》
一、《春秋》之法,大夫无遂事
二、齐桓公仗贤相之能
三、《春秋》之听狱也
四、古之人有言日

第五讲 《春秋繁露》选读三《王道》
一、桀纣皆圣王之后
二、《春秋》立义
三、诸侯来朝者得褒
四、《春秋》之义

第六讲 董仲舒人性论
一、性未善论
二、性三品四品和性情说

第七讲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
一、借圣人讲 灾异谴告说
二、借天讲 儒学
三、利用同类相应论证“天人感应”

第八讲 董仲舒的“天”与《圣经》中的“上帝”
一、董仲舒讲 的“天”
二、董仲舒论证“天人感应”
三、董仲舒的“天”与《圣经》中的“上帝”

第九讲 董伸舒独尊儒术
一、政治家与哲学家的联盟
二、秦始皇为什么焚书坑儒
三、儒学创新,与时俱进
四、独尊儒术以后
五、如何评论历史上的统治阶级
六、汉武帝分别对待当时大儒
七、独尊儒术在《史记》中的反映
八、独尊儒术反映在选用人才上
九、汉代新儒学的启示

第十讲 董仲舒大一统论
一、大一统观念
二、大一统理论的确立
三、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与思维方式
四、天子是大一统政治的核心

第十一讲 董仲舒仁义论
一、仁远而愈贤
二、宜在我为义
三、新的仁义观

第十二讲 董仲舒义利论
一、义利新说
二、义利释疑

第十三讲 董仲舒名讳论
一、名号说
二、名讳论
三、名讳论的影响
四、名讳论的流弊
五、名讳论的历史地位

第十四讲 董仲舒辞指论
一、辞与指
二、董仲舒辞指论

第十五讲 董仲舒常变论
一、常与变
二、经与权
三、礼的经与权
四、天地经权

第十六讲 董仲舒的政治哲学
一、政治哲学的符号系统——阴阳五行论
二、政治哲学的基础——政治经济学
三、政治哲学的教化体系——人才培养
四、西汉的举孝廉及其他——人才选拔
五、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