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另类胡塞尔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9089899
  • 作      者:
    (美)道恩·威尔顿(Donn Welton)著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胡塞尔解读当代第一书!
  胡塞尔再传弟子道恩·威尔顿三十年研究成果!
  英语世界第一部专门重构胡塞尔现象学方法之整体性的权威专著!
展开
作者简介
  道恩·威尔顿(Donn Welton),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哲学系教授。曾在德国科隆大学从学于胡塞尔之助手路德维希?兰德格里博(Ludwig Landgrebe),后长期从事德国现象学和法国现象学研究,特别是在胡塞尔研究中卓有建树。曾在牛津大学、德国图宾根大学和马堡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并多次来中国讲学。著有:《意义的起源:胡塞尔现象学之开端的批判性研究》(The Origins of Meaning)、《另类胡塞尔》(The Other Husserl);主编:《新胡塞尔》(The New Husserl)、《胡塞尔精粹:先验现象学基本著作》(The Essential Husserl),并与比利时鲁汶大学胡塞尔档案馆馆长贝尔内特(Bernet)等主编了5卷本的《一流哲学家评价:胡塞尔卷》(EDMUND HUSSERL:Critical Assessment of Leading Philosophers)。目前的研究集中于人格理论(theory of person)和身心失调症状的语义学(semantics of psychosomatic symptoms)。
  
  靳希平,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留学欧美后,长期从事西方哲学,特别是现象学研究;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所长;现任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现象学中心主任。著有:《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研究》、《亚里士多德》(思想传记)、《洛克》(思想传记)、《19世纪德国非主流哲学》。译著:《海德格尔传——来自德国的大师》、 《时间现象学的基本概念》、《海德格尔与其思想的开端》、《现象学入门》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另类胡塞尔:先验现象学的视野》恩·威尔顿潜心研究胡塞尔思想三十余年的成果,是英语世界第一部专门重构胡塞尔方法之整体性的专著,也是英语世界全面解读胡塞尔思想的权威性著作之一。
  《另类胡塞尔:先验现象学的视野》全面研究了胡塞尔一生的工作成果,特别注重对胡塞尔手稿中的思想的发掘。全书跟踪静态现象学到发生现象学方法的发展,结合胡塞尔同海德格尔思想的关系,在认知理论的感知、话语、主体性、世界、生活世界、视域等基本领域,对胡塞尔思想进行了分析,明确提出了胡塞尔思想的系统性,方法上的多元性,对通过许多有影响的现象学研究文献而形成的、长期流行于欧美的所谓胡塞尔思想的“标准解读”进行了批评。书中还展示了胡塞尔的思想与语境理论及背景理论(theory of context and back ground)的关系,为在当今的哲学讨论中利用胡塞尔的思想财富,发扬已有百年历史的现象学运动的“回到事物本身”的精神,接着胡塞尔、海德格尔把哲学讲下去,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门径。
展开
精彩书摘
  2.意谊(sense)是诸现象之被勾连表达的(articulated)当下显现之规定性内容。但是表指关系(significance)要求应该有一个某某人的存在,只有为了某某人(for),对象才有意义(meaning)。这种“为了……结构(forstructure)”不是加到“作为……结构”之上的东西,而是“作为……结构”存在的条件。一个对象的“what(内容)”是内在地同对象显现之“如何(How)”紧密绑在一起的。作为对象的一部分,这个“如何”的存在,完全取决于“为了……结构”的形态。
  3.现象作为一种向我们显现的规定,它实现于某种开放处所(clearing)中,这种开放处所使得现象得以出现。在这种开放的维度中,现象进入光明(come to light)中显摆自己。对一个语境的参与介入,就意味着,语境让对象自由的出场,走向前来,使得它们可以作为对我们而言之“所是”(as what they are for us)出现。这个维度本身并不是正在进行显现的现象;这个维度是一切显现发生的场所。这样的场所构成了现象的“在……之中结构(instructure)”。
  4.现象为(for)其而显现的那个某某人,就是现象向(to)其给出自身的那个某某人。现象在处所中向我们显现,这个处所本身一定意味着,这些现象必定是从(from)某个维度而来进入显现的,而这个维度是未被清理出来的;现象来自处于隐蔽状态的维度,来自包围着各个处所的黑暗。在每个新清理出来的处所中,在每一个新的通达中,都有这个维度,它永远不会撤离。这个“从……而来结构(from-structure)”总是与“在……之中结构”一起出现。但是“从……而来结构”所处的这种维度的“本性”,使得这个“从……而来结构”永远不会以与“在……之中结构”相同的方式被观察到。
  胡塞尔现象学成功的突破性成果,在于它发现了“作为……结构”同“为了……结构”之间的本质性的互动关系。它的特色在于,把“作为……结构”与“为了……结构”组合成为一种“在……之中结构”。一个对象的感性意谊(sense),构成了该对象的有规定性的当下显现;但是,这个感性意谊并不仅仅是对象在相应的理解行为中被当作主题来关注的唯一方式;这个感性意谊还内在地关涉到未被作为主题来关注的感性意谊之网络(web)。感性意谊本身并不是处于事物性世界中(实在论)的观念,也不是处于精神世界中(概念论)的观念。感性意谊的网络是由在经验上的融汇吸收(assimilating)语境中的相关对象的多种途径构成的。这个网络勾连表现为“在……之中结构”。这种“在……之中结构”又被称为视域(horizon)。各种视域之总视域就是世界。与传统的标准胡塞尔描述相反,胡塞尔现象学中有生长力的独创洞见,恰恰不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意识分析,而在于它看到了,进行意识分析的同时,必然会提出一种对世界的分析,而且意识分析是不可能同世界分析分割开的。
  ……
展开
目录
对胡塞尔思想“标准解读”之片面性的匡正--译者序/靳希平
中文版序言/道恩·威尔顿
本书使用的胡塞尔著作书名缩写表
关于胡塞尔著作引用的说明

导论:重新思考胡塞尔
一、对胡塞尔的解读
二、分析哲学对胡塞尔思想的探索
三、对胡塞尔的解构
四、标准解释的收敛
五、对胡塞尔的全面解读
六、文本依据

第一部分 总图:胡塞尔现象学体系的形成
第一章 现象学转向
第一节 感性感知的不足
第二节 被打断的谈话
第三节 诸现象

第二章 描述性本型学
第一节 诸种提问
第二节 表层与深层
第三节 易位置换
第四节 现象学的反思
第五节 本型还原

第三章 范畴现象学和本体论
第一节 从感性样式到经验性本质
第二节 从经验本质到纯粹本质
第三节 诸区域
第四节 主体性
第五节 限制

第四章 超验中的先验
第一节 从现象学到哲学
第二节 超越中的世界
第三节 作为整体的世界与作为视野的世界
第四节 从反思到还原
第五节 先验主体性

第五章 笛卡尔式的围栏
第一节 与笛卡尔的亲缘关系
第二节 静态分析与自我论
第三节 笛卡尔式道路的诸局限性
第四节 海德格尔与胡塞尔的“诸沉思”

第六章 先验的揭示
第一节 后笛卡尔式的沉思
一、通向还原之路的问题
二、明证性与自我
三、从主体性到交互主体性
第二节 通向先验分析的各种途径
一、意向式心理学的探索
二、通过存在论的批判进行的探索

第七章 从范畴现象学到本构现象学
第一节 本构的场域
第二节 双重后退
第三节 当下显现的起源
第四节 言谈中的当下
第五节 意义的类型

第八章 向发生现象学的转向
第一节 静态分析同发生分析的桥接
第二节 垂直的深度
第三节 胡塞尔早期著作中对发生心理学的批判
第四节 胡塞尔中期著作中发生分析的出现

第九章 发生现象学
第一节 作为体系的现象学和发生分析
第二节 具体的主体性和动机问题
第三节 言语的偶然性
第四节 感知性处境
第五节 时间性与生成
第六节 成体系的现象学

第二部分 批判: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的局限性
第十章 先验心理主义
第一节 心理主义问题
第二节 对心理主义的首次批判
第三节 先验转向:对心理主义的回应
第四节 对心理学的重构
第五节 一种特殊的先验方法和内容的消失
第六节 互补性和同一性
第七节 记忆与先验方法
第八节 先验明证性问题
第九节 向交互主体性的转向

第十一章 先验现象学及其合法性问题
第一节 作为先验演绎的先验还原
第二节 概念上的转换与先验的分析
第三节 先验感性论
第四节 自身反思与自指涉性
第五节 目的论和先验论证

第十二章 胡塞尔与日本
第一节 破碎的信念
第二节 本构现象学与文化生活
第三节 动态发生现象学和伦理规范性
第四节 批判与文化
第五节 发生分析和规范性探究
第六节 发生现象学和批判的优先性

第三部分 构建:走向现象学的语境理论
第十三章 作为视域的世界
第一节 近代科学的世界
第二节 从世界到生活世界
第三节 作为经验矩阵的世界与具体的普适性

第十四章 视域和话语
第一节 领会与解释
第二节 用感性意谊做成语言意义
第三节 把意义做成意谊
第四节 区分性的指示

第十五章 世界的边缘
第一节 对视域的特征刻画
第二节 感知性场域和边缘
第三节 诸语义场和诸框架
第四节 边缘、框架和自然意义

本书所引用的著作
一、胡塞尔的著作
(一)按年代排列的胡塞尔生前发表的著作
(二)已经出版的《胡塞尔全集》书目
(三)胡塞尔手稿编目
(四)其他版本的胡塞尔著作
(五)胡塞尔书信
(六)《胡塞尔全集·文档》
(七)胡塞尔著作英译本
二、其他哲学家的著作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