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道德经释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046015
  • 作      者:
    任法融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任法融,甘肃天水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陕西省道教协会会长,当代众望所归、学养深厚的高道,海内外著名的道教界人物。出身于书香之家,幼时即饱览群籍,淹通诗书。十九岁出家,数十年精研道学,博览贯通,身体力行,多发玄悟,先后著有《道德经释义》、《周易参同契释义》、《黄帝阴符经·黄石公素书释义》等著作,风行海内外,广受推崇。
展开
内容介绍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为是大道之性能,自然之功用,顺物之性,附物之情,因任自然,依从事物固有的规律,辅之以自然,小是强作妄为之意。这与背理徇私、侥幸造次、节外生枝、妄生事端的随心所欲、任意所为截然不同。
    ‘无为’并不是一无所为或者无所作为,更不是消极、厌世、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不为,而是大有作为、大有成功、谁也比不上的大为。
    老子在《道德经》中将此‘无为面有大为’这一命旨讲得非常透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释义】
    人生为出,死去为人。生来死去,新陈代谢,乃自然之规律。然而,人生死大致分三种情况:
    一、顺自然而生息、无病无灾、享尽天年而亡的,十分中约有三分。
    二、因先天不足、体质较差或生病伤残而未尽天年、中途夭亡的,约占十分之三。
    三、因恣情纵欲、贪色好酒、追名逐利、生活奢侈、享受过甚、贪生过厚而天亡的,亦占十分之三。这第三类条件优越而夭亡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生活条件太优厚了。
    古代帝王生活条件最为优厚,而大都短命,就是这方面的突出例子。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释义】
    闻知精于养生之道的人,十分中只有一分。他们恬淡无为,少私寡欲,心地善良,体性圆明,物我一体,无所不容,大慈大悲,毫无恶念。由于他们德行极高,且有善良的精神信息感应于外,或因练功已达上乘功夫,具有某种特异功能可以控制身外生命的意念及行为,因而,他们能陆行不与兕虎遭遇,入军不被甲兵所伤。所以,兕牛用不上它的角,猛虎用不上它的爪,甲兵用不上它的刃。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没有致死的地方。
    有的住在深山密林中、功夫很深的人,终年与野兽打交道,但从未受伤残。
    据《楼观先师碑石》载:魏废帝时,有张法乐隐居耿谷,乐道忘怀,尝有猛虎造室,恬然不顾,亦不加害。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魏文帝时,真人陈宝炽,密行于楼观,抱负弘阔,人莫能窥,出入山间,时见白虎驯逐,因此文帝招访治理之道,并问驯虎之术,对日:“抚我则厚,虎犹民也;虐我则怨,民犹虎也,何术之有?”自原始时代,人心淳朴,性体清静,无念无欲,人与兽同居而互属相助,人无猎兽害命之心,兽亦无反伤人之举。此后由于人的情欲动、贪心起,欲猎兽以饱口福,于是,禽兽与人结下了不可解的怨仇,故始有人害兽而兽伤人往还之报。这是一种精神信息的感应现象,并无神秘之处。
    ……
展开
目录
任法融释义经典系列序
自序
总论
一、引述
二、无极图
三、太极图
四、无极图与太极图
上篇 道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下篇 德经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