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广东历代书家研究丛书.商承祚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6249240
  • 作      者:
    廖曙辉主编
  • 出 版 社 :
    岭南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王祥,1978年出生于湖南宜章。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理事,师从著名学者书法家欧阳中石、王元军等先生。现就职于民盟广东省委会,兼任《书法学报》副主编。曾在《中国书法》、《书法》等刊物发表书学论文十余篇。目前主要致力于书法与社会文化关系研究,完成2010年度广东省哲社科“十一五”规划项目“产东历代书家研究丛书”之<商承祚》,承担2011年度广东省哲社科“十二五”规划项目《粤盟先贤及其书法研究》。书法崇尚俊逸潇洒之行草书风,篆刻追慕温润典雅之汉印风格。作品多次获奖,并被有关机构收藏。
展开
内容介绍
    人类文明的发展,有赖于先进文化的引领和支撑。先进文化能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其中重要一环还在于文化创新。要创新就必须先继承,因此整理和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毛笔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壮丽而多姿的独特文化景观。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节 考古发掘
    在商承祚的学术生涯中,考古发掘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实践活动。考古发掘使他获得了无数新发现,这些成为他第一手的研究资料,促使他在古文字学、历史考古学领域上取得丰硕的成果。同时,在考古发掘的过程中,他为保护祖国的文物遗产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1928年暑假,商承祚与容肇祖教授“赴北路调查瑶民考察古物”,虽然坎坷,但所获颇丰。他还担任中大语言历史学研究所考古学会主席,“以本所古物不敷研究,特会同本所主任顾颉刚教授商准校长筹出一笔款项以为购买古物之用。”亲自到北平搜购古碑、古造像等200余件。考古学会“发掘南汉残瓦,收集本省古物,审定本所所藏古器物字画,设立古物陈列室”,这一积极举措,学术界大为赞赏。
    实地考察,运载文物,商承祚备尝艰辛。1938年12月,商承祚等人前往成都附近的新津县调查墓崖。此类红砂岩墓葬就山凿成,极易风化,墓穴仅容一人进出,且幽深黑暗,毫无光线,墓内结构松化,时常有裂石下坠,稍有不慎,便有死伤之险。即便在这种极度危险的情况下,他依然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冒险精神圆满结束了对新津县墓崖的考察。考察挖掘出一具雕刻精美的石柜,极具考古价值和学术价值。由于当时运输条件有限,他只好请人锯开四角,再自柜底将之凿开,全部装箱运回成都金陵大学,并依式复原陈列。不久,他又带队考察乐山崖墓,仅三个月便拓印出百余幅石雕画像。
    商承祚一生与长沙楚文物结下了不解之缘。1938年2月,他随金陵大学西迁长沙。当目睹古物被盗掘的惨状,楚文物大量流失的厄运时,他决定留下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发掘和保护工作。当时的情形令他终生难忘:
    摩挲欣赏各式各样完美惊人的战国漆器作品,在那人心不安,空袭频繁的年月里,我为它流连了三个多月。白天,或酋轩采撷,录所见闻。或考究古迹,实地踏勘。夜间,或临绘古物纹华,或整理日间手记。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家世渊源
第二章 生平概述
第三章 书法成就
第四章 书论贡献
第五章 印学考述
第六章 书画交游
第七章 古文字学成就
第八章 商氏“三绝”
第九章 文物保护与捐献

附录一 商承祚年表
附录二 参考文献
附录三 作品欣赏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