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出身于晚清旗人家庭,1899年2月3日(农历戊戌年腊月二十三,那天是送灶的日子)诞生在北京新街口南大街小羊圈胡同(现为小杨家胡同8号),取名庆春。父亲舒永寿,母亲马氏,庆春是小儿子,他大姐此时已经出嫁。舒家编属正红旗。
从历史来看,我们不可将旗人与满族人等同(旗人不仅包括满人,还包括加入旗籍的蒙古人、汉人等),辛亥革命以后没有了八旗军籍,旗人的等级身份消亡,满族的族裔身份依然合法存在,只是生活境况大不如前了。“旗人”和“民人”(即汉人,加入旗籍的汉人除外)是清朝人的两种迥异的身份,清帝国是八旗先人创立的国,民人身份普遍低于旗人,朝廷对待两种人的法律与衣食俸禄都不一样。进人民国时期,江山已经不再属于旗人,改称民国,低于旗人一等的民人有了名义上属于“民”的“民国”。民国初期的一二十年内,刚刚失去了政治经济特权的旗人生活极其艰难,虽然民人生活未必得到普遍改善,但比较起来,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心理方面都要比旗人好过一些。
老舍一出生就赶上了变法改良的年头,旗人的既得利益受到了威胁,可谓生不逢时。改变“铁杆庄稼”的生活待遇的言论已经威胁着身在八旗的人们,《茶馆》第一幕的众多旗人,在变法刚刚过去的日子里,都有着惶惶然的感受。紧接着就是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老舍的父亲在与八国联军的巷战中阵亡。老舍出生于军人世家,但到他长大成人,已经没有朝廷的军事责任需要承担了。他晚年写作的《正红旗下》,既可作为自传,又可当做一个族裔与王朝的衰败史。童年的老舍是末代旗人,他的少年与青年阶段,是摆脱与超越清朝遗民身份、成长为现代知识分子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记下了旗人遗民的形象和心路历程,同时他也不时地想着满族人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