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陈鹤琴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4385544
  • 作      者:
    柯小卫著
  • 出 版 社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全程记录陈鹤琴先生人生历程和教育事业的传记。《陈鹤琴传》由陈鹤琴先生的外孙执笔,以流畅的语言、细腻的笔触、详尽的史实,记叙了陈鹤琴先生从早年游学到回国执教,倡导新教育,最终成为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大家的人生历程。《陈鹤琴传》中既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勾勒出陈鹤琴生活的原貌;也收录有许多第一手的理论篇章,全面地展现陈鹤琴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轨迹;又有对大时代背景的精心描绘,折射出中国新教育的曲折历程。
展开
作者简介
  陈鹤琴传,1957年9月生汉族,文化学者。 上世纪80年代曾供职于中国作家协会,现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理事、北京市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理事、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 主要作品出版长篇人物传记《陈鹤琴传》;文化丛书《当代北京餐饮史话》;发表散文《今夜月最明》;纪实文学《梅州大侠廖安祥》、《晚年陈立夫》、《孤岛往事》、《松林中新生的学校》、《我的父亲柯在铄》、《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全国学联》、《又到香江涨潮时》等,学术论文《陈鹤琴与晓庄》、《重读“活教育”》、《为了人的教育》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一生跨越了三个历史阶段,人生足迹遍及国内外,不论身处何时何地,他始终爱祖国、爱人民,主动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相连。《陈鹤琴传》一书,以纪实的手法,完整记录了他的人生道路与不凡事迹。读这本传记,你能感觉到在每个年代,在他的思想深处,永远铭刻着作为个人的社会责任。陈先生出身贫寒,自小所见都是国家、民族积贫积弱落下的疮痍,从负笈杭州起,到求学上海圣约翰大学、北京清华大学,或是远涉重洋留学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他对于人生的思考从未有过停止。学成回国后,他在江苏、在南京、在上海、在江西,通过创办学校,通过支持进步事业,实践着思考所得到的人生责任,立志为发展祖国的教育事业服务。从最初的小我到充满爱心的大我,陈先生成就了自己青年时代树立的理想,并为此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与辛勤的汗水。“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从传记中你可以品读到,作为伟大的教育家、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通过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所取得的智慧,成为此后数代人汲取不尽的人生哲学。

展开
精彩书摘
  1892年3月5日是农历二月初七,上虞县百官镇茅家弄开杂货店的陈松年家添了一个男孩。生产那天,外面下着大雪。屋内又潮又冷,光线黯淡,陈家的女人陈张氏正拖着沉重的身体从床上一点点挪到地面,她的下腹已经十分疼痛,即将临盆。这已是她的第六次生产,所以她并没有生头胎时那种恐惧的感觉。现在,她要做的事情是下楼到厨房去把水烧开,然后将木脚桶拿回房间,最后将婴儿用的小衣服、尿布等用品齐齐整整地放到顺手的地方。做完了这一切,她感到阵痛加剧,于是就爬上楼,躺到了床上,歇了一口气,闭上眼睛,等待孩子的降生。因为全身浮肿,她从窄小木楼梯爬上爬下的每一步都非常艰难,而作为女人,这一切对她来说已经习以为常。她觉得生孩子是女人天经地义的事,也是女人的福分。原本她是想过要找一个接生婆过来帮忙的,终于没去叫,因为是半夜,恐怕麻烦别人,她估计自己是应付得来的;而她的男人此时却不在家里,或许是因为“避邪”——按旧时规矩,女人生产被看作是血光之灾。她的丈夫先前曾娶过一妻,后来因病过世,留下了一个女儿,她作为填房被娶进陈家,不仅接下了侍候丈夫、打理家务的重任,还得继续为陈家生儿育女,续添香火——几个孩子生下来,一个千金和四个男丁。这时,她已经开始破水,疼痛更加剧烈,几乎不能支撑,但她却仍然一声未吭,嘴里咬着布条,任汗水伴着泪水一同从发梢和额头上顺着脸颊流淌下来。她的一只手用力扒住硬梆梆的床栏,另一只手则紧紧攥着身下的褥单。她用尽了全身力气,脸色煞白,床单已经被血污浸染,她昏厥了过去。醒来时,孩子已经呱呱坠地。她疲惫地转过身体,仔细一看,又是个男孩,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作为陈家的女人,没有什么比生男孩更能使她感到喜悦和幸福的了。她伸出胳膊,吃力地拿起剪刀,亲手将连接母子身体的脐带剪断,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过了一会儿,邻居兰娘赶来,帮忙给婴儿洗澡穿衣。看着甜甜入睡的婴儿,圆圆滚滚,结结实实,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事儿可算是做完了,就如同一家人吃饭,要买菜做饭、刷锅洗碗,还得把饭桌上的剩菜剩饭收拾干净;也如同一家人过日子,衣服脏了、破了,总要洗净晾干补好叠好。女人总有女人的事情,一辈子也干不完。生孩子的事情也一样。许多年后,当这个男孩长大,成为了人父,经常告诫自己的子女们:每当孩子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之日,因此,儿女一定要热爱母亲。
  按照男孩出生的时辰,大人们为他批的八字曰:壬辰(年)癸卯(月)丙申(日)己亥(时)。后来,陈张氏把男孩的八字又请瞎子算了一遍,瞎子说,男孩的八字着实生得好,将来一定是非常发达的。陈张氏听了很高兴,拿出钱来给了瞎子,笑着转身离开。
  按照前面子女名字排序,陈松年给这个男孩取名为绥福,书名鹤琴。
  上虞,浙东名镇,吴越腹地,曹娥江畔,东南倚四明山之雄,西南接会稽山之秀,山水清丽,人杰地灵。相传父系氏族社会后期,尧帝的女婿舜,避丹朱之乱,建国于虞,披星戴月,躬耕畎田,史称舜虞;夏帝时归古越国版图,战国时期楚灭越国后属楚。自公元前222年设上虞县,属会稽郡,历经朝代更迭、帝王兴衰,从南宋时改越州为绍兴府,至元、明、清三朝,上虞皆为绍兴属县。曹娥江,干流溯于嵊州,流经上虞,江滩宽阔,水流平缓。相传江里有江神,江边百姓为绝水患而逢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举行祭拜典礼。祭拜当日,百姓斋戒。祭拜时,供桌上摆放猪、牛、羊三牲,人们伏地跪拜、祭祀,祈求平安。传说,东汉年间14岁的孝女曹娥投江寻父,她的孝行感动了乡里,人们在江畔建了一座曹娥庙。庙宇始建于东汉,虽几经重建,香火依然鼎盛。城南的梁湖镇是才女祝英台的故乡,梁祝情爱,化蝶双飞,千古绝唱。小城的西南傍江有山名曰东山,相传是东晋谢安辞官后的隐居地。当年,谢安41岁前辞官进山隐居,升平四年(360)重又出山做官,终成一代名相,留下“东山再起”的典故。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故土
第二章  遥远的天光
第三章  清华时代
第四章  新大陆
第五章  新教育时代
第六章  新教育——民主与科学
第七章  中国幼儿教育之父
第八章  金陵古城
第九童  沪江之光
第十章  教育救国
第十一章  孤岛纪事(上)
第十二章  孤岛纪事(下)
第十三章  “活教育”的诞生(上)
第十四章  “活教育”的诞生(下)
第十五章  重回上海
第十六章  黑暗与光明
第十七章  走进新中国
第十八章  洗礼
第十九章  创建南师
第二十章  在灿烂的阳光下
第二十一章  政治:变幻的天空
第二十二章  风雨过后
第二十三章  最后的乐章
尾篇  余音缭绕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