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西潮.英汉对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522656
  • 作      者:
    蒋梦麟著
  • 出 版 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蒋梦麟(1886-1964),教育家。原名梦熊,字兆贤,别号孟邻,浙江余姚人。留学美国,从杜威学习教育,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1919年,被聘为北京大学教育学教授。1928年,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1930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任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常委、行政院秘书长等职务。著有《西潮》、《新潮》、《孟邻文存》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博雅双语名家名作:西潮(英汉对照)》里面每一片段都含有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透视。古人所谓“小中见大”正可于此中求之。其将东西文化相提并论之处,尤其可以发人深省。著者好举平凡的故事,间杂以微妙而不伤人的讽刺,真使我们感到一股敦厚淳朴的风味。这种风味在当今是不容易尝到的了。至于其中的妙语妙喻,不断的流露,正像珍珠泉的泉水,有如粒粒的明珠,连串的喷了上来。
展开
精彩书评
  ★他(蒋梦麟)是一个理想的校长,有魄力、有担当,他对我们三个院长说:辞去旧人,我去做;选聘新人,你们去做。
  ——胡适
  
  ★梦麟先生学问比不上孑民先生,办事却比蔡先生高明。
  ——傅斯年
  
  ★整个抗战期间,大后方的高等教育没有间断,而能继续为政府培植人才,孟邻先生个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叶公超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却一直不断地在吸收外国东西,有时候经过审慎选择,有时候则不分皂白,乱学一气——不但食物方面如此,就是衣着、建筑、思想、风俗习惯等等也是如此。吸收的过程多半是不自觉的,很像一棵树通过树根从土壤吸收养分。吸收养分是成长中树木的本能,否则它就不会再长大。
  中国由新疆输入外国文化并加吸收的过程很缓慢,千余年来只点点滴滴地传入了少许外国东西。因此她是逐步接受这些东西,有时间慢慢加以消化。大体上这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因此并未改变中国文化的主流,很像磁石吸收铁屑。铁屑聚集在磁石上,但是磁石的位置并未改变。
  由华东沿海输入的西方文化,却是如潮涌至,奔腾澎湃,声势慑人;而且是在短短五十年之内涌到的。西方文化在法国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正是盛极一时,要想吸收这种文化,真像一顿饭要吃下好几天的食物。如果说中国还不至于胀得胃痛难熬,至少已有点感觉不舒服。因此中国一度非常讨厌西方文化,她惧怕它,诅咒它,甚至踢翻饭桌,懊丧万分地离席而去,结果发现饭菜仍从四面八方向她塞过来。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反感,正像一个人吃得过饱而闹胃痛以后对食物的反感。一八九八年的康梁维新运动,只是吃得过量的毛病;一九○○年的“义和团之乱”,则是一次严重而复杂的消化不良症,结果中国硬被拖上手术台,由西医来开刀,这些西医就是八国联军。这次医药费相当可观,共计四亿五千万两银子,而且她几乎在这次手术中丧命。
  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事实上也不过是说:健全的胃比它所接受的食物对健康更重要。因此中国很想稳步前进,不敢放步飞奔。但是西方文化的潮流却不肯等她。
  ……
展开
目录
序言 罗家伦

前言:边城昆明

第一部 满清末年
西风东渐
乡村生活
童年教育
家庭影响
山雨欲来风满楼
继续就学
参加郡试
西化运动

第二部 留美时期
负笈西行
美国华埠
纽约生活

第三部 民国初年
急剧变化
军阀割据
知识分子的觉醒
北京大学和学生运动
扰攘不安的岁月

第四部 国家统一
宪政的试验
中山先生之逝世
反军阀运动
国民党之出掌政权

第五部 中国生活面面观
陋规制度
社会组织和社会进步
迷人的北京
杭州、南京、上海、北京

第六部 抗战时期
东北与朝鲜
战云密布
抗战初期
战时的长沙
日军入侵前夕之越南与缅甸
大学逃难
战时之昆明

第七部 现代世界中的中国
中国与日本——谈敌我之短长
敌机轰炸中谈中国文化
二次大战期间看现代文化
注释
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