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仁的价值与时代精神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03228
  • 作      者:
    沈敏荣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自孔子创立“仁学”以来,何谓“仁”者,众说纷纭,莫宗一是。自汉以来,孔子创立的儒学成为社会正统,而“仁学”却隐晦其后。欲认清中华传统及精神,必从“仁学”始。《青年学术丛书·哲学·仁的价值与时代精神:大变动时代的生存之道》从《论语》中109种“仁”的记述出发,从整体解释人手,寻求一种互不冲突,并能相互佐证的“仁”的含义,力图达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展开
作者简介
    沈敏荣,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武汉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研究员,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出版专著有:《市民社会与法律精神——人的品格与制度创新》(2008年,法律出版社),获2010年北京市哲学与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法律的不确定性》(2001年,法律出版社),获司法部优秀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二等奖(2002年);《法律限度》(2003年,法律出版社);《中国被动吸烟地方立法研究》(2008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曾在《中国法学》、《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现代法学》、《法律科学》、中国台湾地区的《东吴法律学报》、《辅仁法学》以及中国澳门地区的《法域纵横》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青年学术丛书·哲学·仁的价值与时代精神:大变动时代的生存之道》是基础上的研究的继续,通过研究《论语》中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仁的思想,指出人的本质特征、人的发展路径、人的存在的意义、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个人认识自己的重要性。这些是社会整体与个人发展中的最为重要的内容,以及在巨变社会之下的生存智慧。并在此基础上,将孔子的思想与西方传统、现代思想进行比较,指出孔子思想中的核心内容具有普遍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做好了可以感染别人了,有没有位置都无所谓,在你自己的奋斗过程中,别人不知道你干什么,只要你自己应该知道如何行动就行了,踏踏实实地干就行,一个人的人生其实是无数次选择的结果。虽然我们生活的大环境没有办法选择,但是小环境、身边的朋友、事业、居住的环境都是可以选择的。其实你只要有能力,你可以选择社会,不要担心会不会没有我的地位啊。“不患莫知己”,就是不忧患别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呢?因为你的生活并不是别人施舍或是认同的结果,而是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创造的结果。其实人有很多方面其他人是不知道的,这是很正常的。人生在世,如人探水,冷暖自知,而且,世人对你的评价,往往是随着你的内在能力的发挥与否而有高下之分。人要是把自己认知清楚了,有很多方面会很豁达的,众多的社会压力集中于始点:提升自己。所以说只要你勤奋、坚持,那人的发展就不是你原来的那种状态了,正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如果你注重积累,那你就和一般人不一样,按照毛泽东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中所讲,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这是两个意义上的人:包括本质意义上的人,即精神境界品格高尚。所以说看人的话,不能光看外在的人,而是要看内在的人--实质上的人。一个人从本质上而言,是有两个人的,两个人合在一起,就是两个人,俩人按照中国古代的写法,就是“仁”字。这个“仁”字有两层意思,一个是自我,一个是比自我更高的人。实现自我、发挥潜力,将两个人的能力都发挥出来,合二为一,这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使命啊。如果你不把这个“人”字看作大写的,那你个人基本的生活就会没有意义,没有实现人的使命。所以孔子说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是人本质上的要求。“我欲仁,仁至矣”,“仁不难也”。这也是东方文明中“天人合一”的实质,是西方文明中“天赋人权”、“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因之所在。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下面两句话。
    ……
展开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论:走近孔子
第1讲 走近孔子
第2讲 孔子的奔波到底是为了什么
正论(上) 仁的解释
第3讲 让人迷惑的仁:109种解释说明了什么(一)
第4讲 否定加否定等于肯定:109种解释说明了什么(二)
第5讲 左右而言他:109种解释说明了什么(三)
第6讲 孔子到底告诉我们什么:仁学真义
正论(下) 仁的实现
第7讲 知行合一:用孔子的生活来佐证仁的含义
第8讲 志与身:通往仁的两个方面
第9讲 学与礼:志与身的结合之道
第10讲 君子与小人:内在的“大人”与“小人”
第11讲 仁学真义:仁的思想与仁的精神
余论 仁的价值
第12讲 大变动社会的生存之道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