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论语新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6305879
  • 作      者:
    王唯先,徐加胜著
  • 出 版 社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大约自宋朝以来,中国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是对孔子和儒家学说无以复加的称赞。
  孔子是个自强不息的强人,他生在礼崩乐坏的乱世,却从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来殉人生的理想。孔子又是个品德高尚的贤人,他不因自己地位卑微而随波逐流,而是不停地反省自己去伪存真,终生提醒自己除恶向善。孔子还是个充满睿智的圣人,它的思想既扎根于民族文化,又立足于个人创造的大智慧。无论是历代权贵、士子文人,还是普通百姓,都从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中汲取精神的乳汁,培育心灵的花朵。
  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之所以能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无形之魂,主要在于他有一部经典性的传家之宝——也是一部镇世、镇心之宝——《论语》。儒家的核心思想在于“仁”。《论语》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哲学著作,没有对“仁”的内涵作出精确的定义。而“仁”的外延是不可穷举的。虽然《论语》中“仁”出现了一百多次,但这些“仁”只代表了《论语》的表层意义。《论语》真正的价值,在于引导读者用“中庸”的方法来体悟“仁”。
  《论语》虽然不过是一本小书,却好像一位老师,能够引领读者锻炼这种珍贵的直觉。它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恐怕离不开那朴实亲切的语言、一问一答的文体。如同“仁”的具体表现不可穷举一样,《论语》之所以伟大,其原因也是数之不尽的。看再多对《论语》的研究、批评或赞美,也不及读一读《论语》本身更有益。
  《论语》原文采用了理雅格的经典翻译,心得部分是作者学习中的所思所得,希望能抛砖引玉,为中外青少年文化交流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这应是我们写《论语新得(汉英版)》的原因。
展开
精彩书摘
  如果一个人通过践行自己所学,从而获得了一种快乐的体验,那么就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有意识地去追求这样一种积极的体验。另一个层面,中国人又很重视反省的功用,比如说曾子提到的“吾日三省乎吾身”,当人做错一件事时,内心会有愧疚感,而以后的日子就要避免这样一种让人痛苦的感受再次发生。就是这样,通过正反两个层面的功夫,一个人会逐步形成了一种价值判断,一份对自己的内心负责的价值判断,稳固而又可靠。或许这样一种方式和西方文化有些许区别,西方文化中上帝的角色在中国文化中大多是用“人心”来表达的,西方人的忏悔要面对上帝,而中国人的忏悔更多的是独自面对自己的心灵,中国人相信人性的神圣与光明。
  此则论语中“说”和“乐”微妙的区别很有味道。“说”是指因践行自己所学而感到有所成的一种会心的快乐,是一种自内而外的带有些含蓄和内敛的一种喜悦;“乐”则是指见到志同道合之友时的一种快乐,是一种自外而内的很酣畅的快乐。这样一种快乐首先因为朋友之间的一种温暖。想起了一首叫做《寒夜》的诗:“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这样一种境界令人向往;这样一种快乐还因为朋友之间的切磋所带来的相互长进,《礼记》中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之句,可见朋友之重要。在这个无限的世界中,我们都是井底之蛙,坐井观天是我们的常态。或许,真正朋友的存在可以让我们看到另外的一片天空,如此一来,我们便不至于愚不可及。再和西方文化做一个比较,这样的快乐在西方文化中应该是教友之间的一种情感碰撞的结果,因为有共同的信仰,和为了信仰而所作的共同的努力。
  最后一层含义,如果自己的信仰和主张无人了解,也要坦然处之,这才是君子之风。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对于世界的看法。《论语》中还有“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之语,亦有“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之句。如若和西方文化体系去比较,我们应该明了,在任何一种信仰中都应该有对于持不同信仰的人的尊重和宽容,而不是排斥和压抑。笔者感觉在这一点上,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得相当优秀。
  如此看来,此则论语放在全书之首,应该不是偶然。
  ……
展开
目录
一、学而篇
二、为政篇
Part One: HSIO R
Part Two: WEI CHANG(On Government)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