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223241
  • 作      者:
    漆捷著
  • 出 版 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传统意会认识论认为,意会的东西不可直接进行表达,“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论表明,语言为核心的表达无法保证既完整又准确地表达“意会的东西”,从而导致“意在言外、言不尽意”。然而,现代知识发展历程表明,知识体系的完善与积累不可能仅仅通过“意会”就能够实现,它更多是通过显在的、明言的方式实现知识的“薪火相传”。而且,社会需要构建公共层面的理性与交流平台,以便使知识以更为适当的方式进行扩散与传播并提高知识对于推动社会发展的效率与效果。
展开
作者简介
  漆捷,1972年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巾。2004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获哲学硕土学位,201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部,获哲学博土学位。现任太原理工大学政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创造学与技术哲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浙江社会科学》、《自然辩证法研究》、《晋阳学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参编著作1部,获得省级奖励1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有鉴于此,围绕“意会知识及其表达”这一核心论题,《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主要运用哲学、语义学与理论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及其方法,对意会知识与言传知识的转换关系及其基本路径、社会实践语境下的意会知识如何进行表达,以及意会知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表达(又分为充分表达与不充分表达)、难以表达或者根本无法表达等问题,从学理与实践两种层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与分析。
展开
精彩书摘
  三、《创造学》之创造教育的两种层面
  以创造学课程为例,它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把学生对创造的体会与感悟延伸到其一生的各个阶段,让创造学真正成为高校选修课最受学生欢迎并能切实为他们的今后人生发展提供有建设性和指导性帮助的优秀课程,学有所用、学有所长、学而再学。从这个意义上,成物到成思的过程,既是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转变,更是学习者个人思想境界的提炼与升华,对学习者未来的人生规划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从个性和共性两个层面对成物一成思的过程进行分析。
  首先,从个性层面。
  其一,理论与实践联系。和大多数综合基础课一样,创造学课程终究是一门取之于实践、也必然回归于实践的课程。一方面,关于创造学理论内容是这门课程的基石,没有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为基础,这门课就可能演变为无所不包的“万金油”,因此,中西方创造学发展的历史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创造技法的机制和原理、在科学研究、技术发明以及艺术创作中体现的创造思想都应在创造学理论部分中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实践是任何一门课程的重要环节,笔者所在的理工科大学学生更倾向于了解某项发明的由来和特点,希望教师把该发明的原理分析得一清二楚。而大多数理工科专业,比如机械和信息以及数学专业的专业课,除了公共课之外,基本上没有重复的内容。他们希望吸收的创造学知识的心理期待可能就有很大不同,这就给创造学的授课教师从备课到讲授带来很大挑战,教师不仅要谙熟课程的理论内容,还要针对不同专业准备不同的创造学案例,唯有如此,才可能真正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取得成功。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本书研究意义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对象
第二节 国内外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的文献及现状综述
一、国外研究的文献及现状
二、国内研究的文献及现状
三、问题的提出
第三节 本书研究结构及内容、方法、创新点及难点
一、研究结构与研究内容概述
二、研究方法
三、理论创新
四、研究难点

第二章 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的历史研究概述
第一节 中国传统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的历史研究概述
一、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的开端
二、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的系统化
三、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的新阶段
四、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的高峰
五、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的近代发展
第二节 西方传统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的历史研究概述
一、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的历史肇端
二、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的近代转向
三、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的现代发展

第三章 意会(Tacit)知识的内涵与本质
第一节 意会(Tacit)的哲学内涵
一、意会的本体论:以身体为枢纽的两种觉察的认知框架
二、意会的认识论:对象“意义”的识知
三、意会的方法论:意会是主体对于客体的选择性建构
第二节 当代西方学界如何理解“意会”
第三节 “tacit”的几种译法及其语义学维度分析

第四章 意会知识表达的哲学释义
第一节 意会知识表达的三种要素及其关系
一、言者
二、听者
三、表达效果
第二节 意会知识表达之内涵、表达形式及其理想模式
一、意会知识表达之内涵
二、意会知识表达之主要形式:口头与书面语言
三、意会知识表达的理想模式
第三节 意会知识表达的重要特征:不可充分表达性
第四节 意会知识难以表达的核心问题
一、文本意义与言者对文本进行表达之间的涵盖问题
二、言者的表述使听者理解的问题
三、言者与听者对于表达内容的双向接受问题

第五章 表达的功能及其程度化区分
第六章 四种语境的意会知识表达分析
第七章 两种意会知识观的比较研究
第八章 创造性思维的意会认知维度分析
第九章 意会知识表达的实践路径分析
第十章 构建理性交流平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