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精神生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06082
  • 作      者:
    郝明工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郝明工,文学博士,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出版个人专著《人道主义与二十世纪的中国文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及流派》、《中国现代小说生成论》、《陪都文化论》、《无冕国度的对舞——中外新闻比较研究》,合著《中国经济转型与文艺生产》、《中国经学史》、《中国三峡文化史》、《重庆抗战文学论稿》、《二十世纪重庆文学史》等;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丛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精神生产》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精神生产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出发,讨论人的精神存在与精神产品之间的创造性关系,阐明经济全球化过程之中精神生产的多向度发展,揭示精神生产与知识经济之间的多重联系,探讨精神生产新发展之中个人创造的可行性。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精神存在与精神产品一人是精神的动物人是自然之子,永远属于动物大家庭,然而,人毕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动物,而是自以为非同一般的动物,雄居于动物进化的顶端,是动物之中出类拔萃的万物之灵长,于是,人似乎获得了统治动物世界的权力,拥有了一份世界主人的情怀。由此出发,人不仅因此而傲视所有其他的一切动物,更是进而将人类自身也划分出从精英到大众的等级,居于社会权力塔尖的统治者,以社会主人的雄姿俯看着蠢蠢欲动的芸芸众生,成为最具政治权威的人,而人类社会从此就开始了以政权的更替来构成世界历史发展的书面谱系,以至于几乎一切载入史册的历史,都以从王朝兴废到政体鼎革来作为主线。因此,人对于权力的追逐这一普遍现象,引发了从古至今的哲人们对于人是什么样的动物的一次又一次的沉思。
    从古希腊的哲人亚里士多德开始,第一次进行人是什么样的动物的回答。这就是他在《政治学》一书中提出并加以讨论的命题:“人是政治的动物。”这一命题的哲学意义在于,亚里士多德第一个将政治视为人的生命存在的一种社会性表现方式,从而引发了人的权力对于这样的生命存在方式有何影响的普遍性思考。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政治的权威体现出人的权力所能达到的社会最高点,权力的合理运用将造福于全社会,而权力的滥用将导致社会的解体,在这里,人的精神将赋予人自身以人生体验的迫切需要,不仅以敏捷的思考来进行政治是否具有合理性的判断,而且更是以全身心来感受政治果实的酸甜苦辣,从而激发个人对于权力的追求。
    这一对于权力的追逐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对于政治理想的追求,充分地体现出人的精神向上升华的一个侧面;另一方面是对于个人权势的欲求,同样充分地表现出人的精神向下沉沦的一个侧面。当然,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权力的追逐,可以说同时包含着这两方面的内容,而如何保持政治理想与个人权势之间的张力,以避免权力追逐的失败,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实际上又成为一个极具现实性的问题。这是因为,作为个体生存的人,其生命存在的时间是相对有限的,如何在短暂的生存期间内争取政治理想的实现,或者是达到个人权势的巅峰,成为难以两全的现实取舍,这就在于,时势造英雄的可能远远超过英雄造时势的机会。所以,必须将“政治的动物”这一命题进行如下的转换,在权力追逐为权利实现的观念更换的前提之下,可以说“人是权利的动物”。
    对于这一命题的意识。在古代中国的孔夫子那里得到了一种伦理哲学的阐发。孔夫子在《论语》中进行了“义利”之辨,显示出高度的人生智慧,尽管孔夫子难以摆脱人与人之间的等级之分,说过“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但是他又同时强调“仁者爱人”,将君子与小人的等级之差进行最大的道德弥补,以至“义利”之辨成为一个纯属精神性的论题。事实上,中国人并没有因孔夫子的说教而成为见义忘利的圣贤,恰恰相反,更多的是见利忘义的行动,成为最具实用理性的国民,正如鲁迅曾经说过的那样:国人从来没有理想性的主义追求,只有拜倒在JJ与火的威胁性权力之下的传统心态,仰望青天大老爷的眷顾,已经成为从古至今国人的普遍社会情结。
    ……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精神存在与精神产品
一 人是精神的动物
二 我思故我富
三 创建第二自然
四 没有边际的价值
五 无限增值的悖论

第二章 经济全球化与精神生产
一 文化产业的兴起
二 资本家、知本家与人本家
三 从边缘走向主流
四 人所拥有的最大资本
五 社会财富的现代源泉

第三章 精神生产与知识经济
一 效益与效用的限度
二 抗拒机器复制的威胁
三 经济优化的两大途径
四 自由创造的精神能量
五 知识有可能是力量
六 精神生产的张力

第四章 精神生产与文化产业
一 创造性灵感的经济价值
二 文化消费的社会定位
三 个人创造的自主升级
四 精神生产的市场运作
五 精神产权的法律保障
六 精神商品的品牌魅力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