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从现代视域研究孔子民族观与宗教观,因此对什么是民族与民族观、什么是宗教与宗教观进行了考察。进而逻辑、细致地梳理了孔子民族观与宗教观的思想渊源、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第二、三章),力求全面、准确地把握孔子的民族观与宗教观,充分认识孔子民族观与宗教观的历史意义。孔子民族观包括以文化论夷夏、“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修文德以来之”等几个方面,这些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同化,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民族观较他之前的民族观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孔子宗教观包括天命与鬼神思想。孔子认为天具有自然属性,是自然之天。孔子更为关注天命,提出“知天命”、“畏天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等。在鬼神问题上,孔子提出了“敬鬼神而远之”,并提出“祭神如神在”。孔子重在利用鬼神培养人们的孝道,利用鬼神为人和社会服务。鬼神成为了教化的手段。孔子的宗教观对汉民族的宗教心理和宗教性格的塑造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汉族的宗教心理和宗教性格主要表现为乐天知命、重实用和实际的心理、包容心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