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孔子民族观与宗教观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19667
  • 作      者:
    张天圣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是从现代视域研究孔子民族观与宗教观,因此对什么是民族与民族观、什么是宗教与宗教观进行了考察。进而逻辑、细致地梳理了孔子民族观与宗教观的思想渊源、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第二、三章),力求全面、准确地把握孔子的民族观与宗教观,充分认识孔子民族观与宗教观的历史意义。孔子民族观包括以文化论夷夏、“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修文德以来之”等几个方面,这些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同化,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民族观较他之前的民族观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孔子宗教观包括天命与鬼神思想。孔子认为天具有自然属性,是自然之天。孔子更为关注天命,提出“知天命”、“畏天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等。在鬼神问题上,孔子提出了“敬鬼神而远之”,并提出“祭神如神在”。孔子重在利用鬼神培养人们的孝道,利用鬼神为人和社会服务。鬼神成为了教化的手段。孔子的宗教观对汉民族的宗教心理和宗教性格的塑造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汉族的宗教心理和宗教性格主要表现为乐天知命、重实用和实际的心理、包容心理。
展开
作者简介
    张天圣,黑龙江哈尔滨人。2004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外国哲学专业,2007年获哲学硕士学位。2007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宗教学专业,201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中国宗教。
展开
内容介绍
    孔子民族观与宗教观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民族观与宗教观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对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宗教问题起了决定性作用。《人文社科学术文库:孔子民族观与宗教观研究》以孔子民族观与宗教观为核心,并把孔子民族观与宗教观和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相联系,从民族宗教学的角度逻辑、细致地梳理了孔子民族观与宗教观的思想渊源、主要特色及其历史作用,进而又从中庸之道分析了孔子民族观与宗教观,最后指出孔子民族观与宗教观所具有的当代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齐桓公的“尊王攘夷”有其历史背景。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号召力减弱,各诸侯国林立,互相争霸,战乱频繁。这以齐、楚、秦、晋等几个大国为代表。而且,周边的少数民族也威胁着中原的安定,“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此时,中原地区形势严峻。因此,各诸侯国有联合起来抗击夷狄的要求。这几个有实力的诸侯国哪个能联合其他诸侯国与夷狄相对抗?太史公曰:“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侯宾会。”①
    太史公分析了齐、楚、秦、晋这四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的情况后,指出齐国最有能力联合其他诸侯国。事实也的确如此。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齐国强大起来。从国力来看,齐国有实力联合其他诸侯国,但是,齐国仍要打着周天子的旗号才能联合其他诸侯国。这也是各诸侯国共同的心愿,在其他民族对中原诸国的威胁下,激起了各诸侯国的民族自救的愿望。尽管当时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但是还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各诸侯国仍要“挟天子以令诸侯”。“不管齐桓公的真实动机是什么,这种战略和政策迎合了当时中原人民的共同心理”。②
    在“尊王”的旗号下“攘夷”取得了成功,齐桓公功不可没,当然,也是管仲的辅佐有功,“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③《国语》云:桓公“即位数年,东南有淫乱者,莱、莒、徐夷、吴、越,一战帅服三十一国。遂南征伐楚,济汝,踰方城,望汶山,使贡丝于周而反。荆州诸侯莫敢不来服。遂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海滨诸侯莫敢不来服。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孔子所处的时代状况与儒家思想的创立

第二章 孔子民族观
第一节 何谓民族与民族观
第二节 孔子民族观溯源
第三节 孔子民族观的主要内容
一、以文化论夷夏——华夷之辨
二、“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与“尊王攘夷”——华夷之防
三、“修文德以来之”——处理华夷关系的政治理念
第四节 孔子民族观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一、孔子民族观促进了民族融合与同化
二、孔子民族观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

第三章 孔子宗教观
第一节 何谓宗教与宗教观
第二节 孔子宗教观溯源
第三节 孔子宗教观的主要内容
一、天与天命
二、“敬鬼神而远之”与“祭神如神在”
第四节 小议:儒家思想是否为宗教
第五节 孔子宗教观与汉民族的宗教心理和宗教性格
一、宗教与民族的关系
二、汉民族的宗教心理和宗教性格

第四章 中庸与孔子的民族观与宗教观
第一节 中庸释义
一、孔子之前的“中庸”诠释
二、孔子“中庸”之内涵
第二节 孔子民族观与宗教观中的中庸思想
第三节 余论

第五章 孔子民族观与宗教观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当今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表现及其重要性
第二节 孔子民族观与宗教观的当代价值
一、孔子民族观与宗教观中的人文理性精神
二、孔子民族观与宗教观中的和谐理念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