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追寻历史的真相:毛泽东与鲁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05478
  • 作      者:
    秋石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历史上确确实实存在“毛罗对话”。
    然其实质内容,既非是鲁迅之子周海婴口中的那个“听说”,亦非是电影演员黄宗英笔下戏说的那个“亲聆”,而是毛泽东本人四个月前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同一话题多次阐述的重申。
    自1937年10月19日在延安陕北公学作《论鲁迅3》讲演起,至1976年9月9日逝世,对鲁迅、鲁迅著作、鲁迅精神的传承及评价,四十年间,毛泽东从来不曾改变过他的初衷。
展开
作者简介
    秋石,原名贺金祥,浙江绍兴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专毕业后当过工人、知青、新闻工作者,业余从事左翼文学研究三十年。坚持独立撰稿,旗帜鲜明,敢于向任何形式的“左”和伪造、否定、歪曲历史的“右”叫板;直面人生,针贬时弊,以史料为准绳,奉行一针见血式批评。
    著有文学评论集《聚讼纷纭说萧军》、人物传记《萧红与萧军》、长篇评传《两个倔强的灵魂》;合著合注巴金与黄源通信录《我们都是鲁迅的学生》等。
    在《求是》杂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解放日报》、《新华文摘》、《新文学史料》、《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鲁迅研究年鉴》等媒体发表了大量左翼作家、左翼文学研究和鲁迅研究,延安文艺研究及批评。代表作连续多年被收入数十家出版社的年度版本和综合版本,还在多个国家及地区获译介评述。
展开
内容介绍
    《追寻历史的真相:毛泽东与鲁迅(修订本)》作者以翔实的材料、严谨的逻辑论证了毛泽东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在《追寻》的下篇,他认真梳理了自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之间毛泽东与鲁迅虽身未谋面但心灵相通的无数个真:实细节和感人画面。井冈山岁月,毛泽东曾对鲁迅的忘年交冯雪峰说:“我们不谈别的,只谈鲁迅。”战火纷飞的年代,毛泽东对鲁迅著作爱不释手,一套《鲁迅全集》从延安带到西柏坡,又从西柏坡带进中南海。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不但号召各级领导干部和亲朋好友“读点鲁迅”,而且还把鲁迅奉为“中国的第一圣人”,称自己是“圣人的学生”。
    当《追寻历史的真相:毛泽东与鲁迅(修订本)》以丰富生动的事例呈现出毛泽东对鲁迅著作阅读之全面,理解之深刻,运用之娴熟时,读者没有理由不相信毛泽东在家书中的那句“我跟鲁迅的心是相通的”的感慨确系发自肺腑。
    历史既不是“想象主体的想象活动”,也不是“僵死事实的汇集”。对于“历史真相”而言,不管是祉会名流的回忆,还是草根大众的质疑,我们既不能拒绝科学批评的意见,也要毫不犹豫地坚持真理。历史应该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永远在于不断地追寻。
展开
精彩书评
    秋石有过惊心动魄的人生经历,从而将一己的“小我”与世界风云胶结在一起,当他研究鲁迅及现代文学时,就不是书斋里的寻章摘句,而是风雨中的漫舞高歌,这样的姿态弥足珍贵。
    ——贺绍俊
展开
精彩书摘
    黄宗英的这个说法是否“合乎情理”,暂且不论,因为“情理”不能取代事实。
    当时现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黄宗英此说是否又是类同周海婴先生于同一个话题中的“依照惯例请几位老乡聊聊”或“秘密对话”或“临终托付”那些个不着边际的“内容”呢?这是因为,黄宗英并没有告诉读者,她和赵丹为什么“让开了主席身边的‘显赫位置”’?他们是怎么让开的?给谁让开的?让开后他们又坐到了哪一桌上(因为每个桌上都围坐了足够的人数)等等。她一个字儿也没有提及。
    论述到这里,笔者深感有必要提请读者们充分关注一个问题,即黄宗英笔下那个所谓“让开了主席身边的‘显赫位置’”的说法。这个说法,分外的重要,也分外的关键。它,关乎到黄宗英女士能不能“听到”,进而,能不能“听清楚”毛泽东与罗稷南之间有关“假如鲁迅活着会怎样?”的对话内容的问题。对此,我们不能不对有着四十年报告文学笔法深厚底蕴的黄宗英女士笔下这句话隐藏的玄机,或者叫做背后的潜台词也可以,来一下探索。这个玄机——潜台词十分隐蔽,一般来说,读者是不会过于注意的。这就是,当有心人一旦考证出黄宗英所坐的位置是听不到毛泽东与罗稷南的对话内容时,她的这个潜台词就会发挥出无与伦比的“历史现场效应”来。黄宗英有关此话的原文是:
    ……而此番动笔前查找到《光明日报》1957年7月11日和《解放日报》1957年7月9日刊载新华社通稿及会场全景照片,赵丹和我是坐在毛主席身后,照片右角背影是罗稷南,他坐在毛主席的斜对面,据此我依稀记起,在“毛罗对话”后,赵丹和我曾经让开了主席身边的“显赫位置”,这也是合乎情理的。
    在引述完黄宗英笔下的这段“依稀记起”的文字,笔者深感有必要替黄宗英女士纠正一个事实,那就是文章中强调的关于“赵丹和我是坐在毛主席身后”的这个说法,完全不符合历史真实!确切的历史场景这一细节是:“身后”,应为“身后”那一桌!这样的提法,更能与历史真实存在的保持一致。检视已知的所有的照片,包括已经公开发表的,和历史上存在尚未公布于世的,尤其是已经为万千读者熟悉了的刊于1957年7月9日上海《解放日报》头版显要位置和1957年7月11日《光明日报》报眼重要位置的照片,结论是均为“身后”那一桌。只不过,《光明日报》头版由侯波老前辈拍摄的那幅,使用的是拉近了场景的镜头。无论是这幅拉近了的镜头,还是黄宗英女士不辞劳顿地从中国电影资料馆翻检出来一脸欣喜拥坐在毛泽东身边的照片,黄宗英女士和赵丹所坐的位置都是一样的:赵丹坐在黄宗英女士的右侧,纹丝不差!而当毛泽东、柯庆施莅临黄宗英女士这一桌时,黄宗英女士坐在毛泽东的右手,赵丹依然坐在你的右侧,柯庆施则挨坐在赵丹的右旁!黄宗英女士的对面,也就是正在讲着话的毛泽东的左侧,坐的是著名电影导演郑君里的妻子、电影演员黄晨,一桌坐了两对从影的夫妻。至于黄宗英女士文中指证的那个“右角背影”、“右下角一”,笔者将在稍后一些提供详细论证——可以比较肯定地说:他不是罗稷南先生。
    ……
展开
目录
自序:为历史做一份生动真实的证词
上篇 追踪“毛罗对话”的历史真相
第一章 “亲聆者”还有多人在世
第二章 1957年7月7日晚:历史现场相与析
第三章 毛泽东和蔼可亲:黄宗英等亲历者说
第四章 1957年:赵丹先生属于左派阵营
第五章 关于“毛、罗对话”等情况的通报
第六章 与黄宗英商榷:此遗言,非彼遗言
附录1 参加1957年7月7日座谈的33位人士简介
附录2 为历史瞬间留影的徐大刚先生

下篇 毛泽东与鲁迅
第一章 “我跟鲁迅的心是相通的”
第二章 在毛泽东和鲁迅之间架起桥梁
第三章 诗心相通
第三章 与鲁迅书长相随
第五章 对“阿Q”的独特理解
第六章 “圣人”和他的学生们
第七章 爱屋及乌扬鲁迅
附录 毛泽东与我国遗传学家谈家桢
备忘录:本书作者对“毛罗对话”的五次质疑与批评
后记:别了,东中街42号!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