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0085291
  • 作      者:
    龚学增等著
  • 出 版 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龚学增,1945年生。中共中央党校民族与宗教理论教研室原主任,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统一战线研究会民族宗教甘肃基地研究员。200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学、科研涉及宗教学、民族学、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领域。主要著作有:《社会主义与宗教》(2003年)、《宗教问题概论》(2007年第3版)等;主编著作有:《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教程》(2004年)、《新中国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历程和基本经验》(2010年)、《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2010年修订版)等;还曾发表论文100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四编十章分别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源头,即马列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开端,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早期领导人和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曲折发展进程,即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期以毛泽东、周恩来、李维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教观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进程的深化和基本完成,即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共第二、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进一步发展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体系的构建。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已在哲学上由唯心主义逐步转向唯物主义,政治上由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宗教观上则由理性主义的启蒙无神论转向了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
    这期间,恩格斯在英国着重考察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弊端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日趋激烈的阶级斗争,这对他的世界观转变发生了重大影响。他当时已经注意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决定人们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基础,乃是人们的经济地位和物质利益。这种崭新见解表明他已经具有唯物史观的思想。恩格斯这一时期的著作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主义理想与理论,他非常强调社会主义学说在世界观上的非宗教性,坚决反对企图把宗教与共产主义学说结合起来的社会思潮。这集中反映在1843年写的《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和《英国状况-一评托玛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等重要论文之中。
    从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首次合作写《神圣家族》开始到1847年二人合写《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正式确立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开始比较自觉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宗教进行分析,表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形成。1844年的《神圣家族》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重要观点,提出了最终克服宗教异化,必须实现社会的根本变革,消灭私有制的重要思想。1845年马克思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则通过分析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及其宗教观的唯心史观的局限性,以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分析了宗教的本质、根源以及如何克服宗教异化的正确途径。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经典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847年合写的《共产党宣言》则是马克思主义体系的集中表现。这两部极其重要的著作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发展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后,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任务是运用他们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去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同时根据新的实践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他们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这个过程中,也涉及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宗教问题,马克思特别是恩格斯写下了不少更为成熟的关于宗教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主要有:马克思的《资本论》(第1卷)(1867)、《哥达纲领批判》(1875),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1850)、《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1851)、《流亡者文献》(1874-1875)、《反杜林论》(1876-1878)、《自然辩证法》(1873-1883)、《布鲁诺·鲍威尔和早期基督教》(188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序》(1892)、《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6)、《论原始基督教历史》(1894)等。这些著作涉及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的各个主要方面,如宗教的本质、宗教的形成及发生、发展的规律、宗教消亡的途径,对基督教史的历史研究、宗教的社会动能、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批判社会主义运动中对宗教的“左”右倾向等问题,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
展开
目录
前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二、本书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含义的界定
三、本书的基本思路和预期目标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源头——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在俄国的发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创立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创立
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内容
一、关于宗教的基本理论
二、工人阶级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
第二章 列宁主义宗教观;俄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兼论苏联对马列主义宗教观的运用
第一节 列宁主义宗教观的形成和发展
一、列宁主义宗教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列宁主义宗教观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列宁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内容
一、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理论的继承
二、对工人阶级政党解决宗教问题基本原则的系统化
第三节 苏联对马列主义宗教观的运用
一、苏联的宗教政策与法规
二、苏联处理政教关系的实践
三、苏联的无神论宣传教育
四、苏联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处理宗教问题的历史功过

第二编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初始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三章 与欧洲、俄国不同的中国宗教国情
第一节 多元宗教并存的中国宗教国情
一、长期延续下来的封建宗法性宗教
二、道教
三、佛教
四、伊斯兰教
五、天主教
六、基督新教
第二节 中国宗教的历史特点
一、中国古代社会的主导思想文化不是宗教
二、各宗教大体处于比较平衡的状态
三、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宗教状况差异性较大
四、世俗皇权高于教权,对宗教较为宽容
五、近代天主教基督教在华的传播与帝国主义侵略密切相关
第四章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宗教观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概况
三、李大钊、陈独秀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二节 陈独秀李大钊恽代英等人的宗教观
一、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关于无神论和有神论的一场论战
二、陈独秀的宗教观
三、李大钊的宗教观
四、恽代英的宗教观
第五章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逐步形成
第一节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
第二节 毛泽东宗教观的演变
一、早期毛泽东的宗教观
二、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逐步形成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中共宗教政策中的反映
第一节 大革命、土地革命和长征时期
一、大革命时期,党的宗教政策的提出
二、土地革命时期党的施政纲领明确规定民众有宗教信仰自由
三、红军长征期间特别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感情和风俗习惯
第二节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
一、在抗日战争中建立与宗教界的统一战线
二、抗战中,根据不同情况对宗教人士采取不同政策
三、为建立新中国而制定的宗教政策

第三编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发展和曲折——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期
第七章 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进展
第一节 毛泽东宗教观的进一步发展
一、尊重保护人民宗教信仰自由是党的基本政策
二、谨慎对待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和宗教
三、继续保持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统一战线
四、不能采取行政命令办法对待宗教
五、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宗教
第二节 周恩来的宗教观
一、对中国宗教国情特点的分析
二、宗教还会长期存在
三、宗教在一定条件下有积极作用
四、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信教和不信教的人要互相尊重团结
五、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利用了基督教,但中国基督教中也有进步分子
六、天主教、基督教要割断与帝国主义的联系,中国宗教要由中国人来办
七、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宗教制度的改革必须十分慎重
八、继续发展对宗教界的统一战线
九、宗教在新中国应研究怎样辅助社会进步,有益于社会
第三节 李维汉的宗教观
一、研究宗教和宗教问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二、关于宗教基本理论的若干问题”
三、关于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方针政策
第四节 毛泽东思想宗教观在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的反映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二、积极慎重的宗教工作方针的提出
三、1954年9月全国人大第一届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
四、中共中央批发《关于过去几年内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工作的主要经验总结》(1954年10月)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研究
一、该阶段研究的特点
二、基本情况及评估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发展的曲折
第一节 1957年至1966年
一、在汉族宗教界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的失误
二、少数民族地区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制度的民主改革
三、“左”倾错误一定程度的纠正及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申
四、宗教方面“左”倾错误的再度发展
五、这期间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研究
第二节“文化大革命”期间

第四编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恢复和推进
第一节 邓小平关于宗教问题的思想
一、邓小平宗教问题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邓小平关于宗教问题的有关论述
第二节 党中央系统提出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方针政策
一、关于对宗教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
二、全面概括了我国宗教国情的特点
三、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宗教工作的曲折历程
四、系统提出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
第三节 邓小平宗教问题思想在党和国家重要文献中的反映
一、1982年《宪法》关于宗教条文的修改
二、坚持宗教与国民教育分离的原则
三、重视民族与宗教的关系
四、清除精神污染不能涉及宗教
五、引导宗教界办社会公益事业
六、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七、首次提出对香港的宗教政策
第四节 学术界关于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反思
一、清除“左”倾错误,恢复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
二、对马克思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论断进行了再认识
三、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关于宗教本质论断认识的多元化
第十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形成
第一节 江泽民的宗教观
一、江泽民宗教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江泽民宗教观的形成和发展
三、江泽民宗教观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李瑞环的宗教观
一、新中国的各种宗教为国家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各宗教要在中国找准位置,发挥特有作用”
三、宗教优秀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四、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权宜之计“
五、正确处理宗教问题要坚持“四个维护”的原则
六、对党的宗教观的体系进行了简明的理论概括(参见第十二章 ) 
第三节 这期间党和国家有关文献中的宗教观
一、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正式提出
二、高度重视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的渗透
三、继续巩固和扩大党同各民族爱国宗教界的统一战线
四、妥善处理宗教矛盾
五、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要开展科学世界观的宣传教育
第四节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创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大命题
一、“相适应论”是党总结宗教与社会主义相互关系经验教训的理论升华
二、江泽民、李瑞环论“相适应” 
三、全面把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论断
四、“相适应”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
五、“相适应”需要党、政府与宗教方面的共同努力“
第五节 上世纪90年代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研究
一、逐步注重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的学术性系统性
二、深化对马列主义宗教观的认识
第十一章 新世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深入
第一节 党的十六大以后宗教工作理论方针的新发展
一、宗教关系是涉及国家全局的重大社会关系
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全党对宗教问题的认识
三、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宗教的群众性
四、充分认识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的严重危害性
五、加强爱国宗教团体建设,培养高素质宗教人士队伍
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七、全面推进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相和谐
八、《宗教事务条例》的颁布——宗教法制建设的新体现
第二节 十七大以来党的宗教理论方针的进一步深化
一、党的十七大关于宗教工作的新精神
二、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研究宗教问题
三、宗教工作进一步突出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宗教关系和谐
四、对宗教界人士和各宗教团体提出新希望
五、宗教工作部门提出宗教和谐是宗教工作的新境界
第三节 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研究的新进展
一、进入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出现新的繁荣
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综合性研究进一步拓展
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研究还存在不平衡的状况
四、对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再认识
五、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研究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宗教观的关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同马列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二、毛泽东思想的宗教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来源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邓小平理论的宗教观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宗教理论
三、十六大、十七大以来党的宗教理论的新发展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体系建构
一、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要点的简明概括
二、有关部门和学术界的有益探索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
结束语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附录
一、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研究述评
二、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