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系列丛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2)》:
曾友中、钟利琼以马克思货币理论解析当下金融危机为研究主题,试图挖掘出马克思货币理论的独特内涵和现实指导意义。该书主要围绕马克思货币理论关于货币职能与本质、货币拜物教与货币伦理、虚拟货币与虚拟经济展开论述。该书深入研究和阐发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的丰富内涵、重要思想和价值追求,并结合当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金融危机,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的实践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深重的灾难,各国学者对经济危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伯娜认为,通过马克思的视角再次对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原因进行探讨,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仍然是我们今天正确认识这场危机的指南。也就是说,作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表现出的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需求不足的矛盾,导致了生产过剩危机的爆发。因此,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它把握住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从本质和根源上说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必然性。对于今天而言,它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在国际范围内引发了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命运的再思考,也引发了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再认识。秦宣认为,在这种情势下,马克思主义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积极回应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深入剖析金融危机的根源,对危机做出合理的解释。同时,马克思主义者还必须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良机,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把握其本质;同时深入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新问题,解答时代变迁对社会主义提出的新课题。中国学者必须直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不断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通过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时代化,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时代内容。
顾习龙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的视角探讨金融危机发生的缘由。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从资本形态的视角,揭示出资本追逐利润的最大化导,致经济的逐步虚拟化。虚拟资本渐渐成为一种支配他人的手段,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方式就是对虚拟货币财富的追逐和占有。尽管资本形态与特点发生了各种变化,但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以信用为基础的虚拟资本,随着货币支付矛盾的积累、经济的泡沫化,必然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
经济结构转型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并覆盖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郭玲玲认为,在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具体规划的同时,也要对其哲学基础进行深入思考,以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其理论基础。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的“能够”与“应当”的关系问题、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以及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关系问题自然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基础。这种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对过去的发展进行反思和批判,对当下的发展进行规范和约束,同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规划和引领。
中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新的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如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剩余劳动力增多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课题。郑琳佩探讨了马克思经济学方法中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认为这些理论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类的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作者认为,在坚持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有关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中有益的成分,紧密联系我国的实际,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