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说:“我把这部著作的第一卷交给读者。这部著作是我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第1卷第7页)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莱茵省的特利尔小城,1830~1835年在特利尔中学学习,1835年10月进入波恩大学法律系,一年以后转到柏林大学法律系。在大学期间,马克思所学的专业是法律,但他对哲学和历史很感兴趣,而对于政治经济学却是一无所知。
1841年7月,马克思在柏林大学法律系毕业。从1842年4月开始,马克思为莱因地区资产阶级民主派主办的报纸《莱茵报》撰稿,并在1842年10月到1843年3月期间担任《莱茵报》主编。在担任《莱茵报》主编期间,马克思接触到广泛的社会经济问题,常常遇到就经济利益问题发表意见的难事,这促使他开始研究经济问题和政治经济学。
大约在1844年3月,马克思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他系统地阅读了斯密、李嘉图、萨伊、西斯蒙第等许多英、法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著作,作了大量的摘录和笔记,并撰写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开始探讨政治经济学一系列重要问题,分析论述了诸如工资、利润、地租、资本与劳动的关系等经济范畴。这部书在当时虽未及时公开发表,但它却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初成果,是马克思最早的政治经济学著作。
为系统地阐述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马克思于1845年2月同出版商签订合同,准备出版两卷本《政治和政治经济学批判》。这是马克思最早的出版政治经济学著作的计划。
1847年7月,马克思针对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普鲁东的《贫困的哲学》,出版了论战性著作《哲学的贫困》。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研究经济现象,并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阐明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方法和范畴等一系列政治经济学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出版的第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
1847年底,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工人协会作了《雇佣劳动与资本》的演讲,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要点,为以后的《资本论》写作做了重要的准备。
1849年8月,马克思定居伦敦。从1850年秋天起,马克思恢复了对政治经济学的系统研究,经常到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收集资料,写了大量有关政治经济学的笔记和手稿,并作了简单的纲要和索引,为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做准备。在这一期间,马克思写了大量有关政治经济学的笔记和手稿。从1857年11月至1858年5月,马克思写成了篇幅巨大、内容丰富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内容包括《货币章》和《资本章》。其中的《资本章》又分为三部分:“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的结果。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形成了《资本论》前三卷结构的雏形。
1858年5月,马克思对上述手稿进行加工整理,着手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准备分6册出版:(1)《资本》(包括一些绪论性章节);(2)《地产》;(3)《雇佣劳动》;(4)《国家》;(5)《国际贸易》;(6)《世界市场》。其中的前三册研究资产阶级社会三大阶级的经济生活条件,相当于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部分;后三册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更具体、更复杂的经济现象,以世界市场作为资本发展的终结。
第1分册的《资本》分为4篇:资本一般;竞争;信用;股份资本。其中,第1篇“资本一般”包括3章:商品;货币或简单流通;资本一般。而第3章“资本一般”又包括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的总过程和理论史四部分。马克思首先完成了“商品”和“货币”两章的整理和写作,并于1859年6月以《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书名出版。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出版之后,马克思立即着手写作第1分册第1篇的第3章“资本一般”。但后来马克思改变了原来的写作和出版计划,把“资本一般”这一章扩展为独立的著作,并以《资本论》为标题,而把《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资本论》的副标题。后来,马克思发现《资本论》的内容不是一卷书所能容纳的,于是他把全书分为四册,即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总过程的各种形式和理论史。其中,前三册是理论部分,第四册是历史部分。这四册结构就是后来的《资本论》四卷本体系。
从1866年元旦开始,马克思对《资本论》初稿进行誊清和润色,首先整理出《资本论》第1卷的付印稿,1867年3月底完成定稿,并于当年的9月出版。
……
尽管你已读了一些《资本论》的辅助读物,了解了一些《资本论》的相关知识,但在阅读《资本论》过程中,肯定还会有不少不小的“拦路虎”。这时,你千万不能气馁,更不能放弃,而一定要坚持读下去,以免前功尽弃。读经典名著而遇“拦路虎”是很正常的,你可以借助别的力量赶走它,如查阅《〈资本论〉辞典》、了解《资本论》的背景知识或请教《资本论》爱好者或专业人士。如果一时赶不走“拦路虎”,你可以先暂时绕开它,继续读下去。随着你阅读的深入、相关知识的丰富和理解能力的增强,前面遇到的一些所谓“拦路虎”常常是不用赶就自逃了。如果能持之以恒地坚持读下去,相信你一定会发现《资本论》是值得终生阅读而且终生受益的一部难得经典之作。
上篇
《资本论》新解
1
商品论
商品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第1卷第47页)马克思在简要分析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商品的价值,阐明了商品的价值实体、价值量、价值形式、价值本质和价值规律。
1.1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二重性
商品具有使用和交换二重功能。作为商品,一方面具有供人们自己使用满足自身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一方面具有供人们用来交换其他商品的社会属性。前一种属性使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后一种属性使商品具有交换价值。“起初我们看到,商品是一个二重的东西,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第1卷第54页)“商品是以铁、麻布、小麦等使用价值或商品体的形式出现的。这是它们的日常的自然形式。但它们所以是商品,只因为它们是二重物,既是使用物品又是价值承担者。因此,它们表现为商品或具有商品的形式,只是由于它们具有二重的形式,即自然形式和价值形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