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资本论》新解与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13747
  • 作      者:
    梅建军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梅建军,1962年出生,山西夏县人,1989年山西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资本论》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主要从事《资本论》教学和研究工作,发表《资本论》研究论文15篇,出版《资本论》研究著作1部(《〈资本论〉经营智慧》,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现任山西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任山西省《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获山西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山西省教学名师荣誉称号。《资本论》学术研究成果获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和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一等奖,《资本论》教学研究成果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资本论》新解与研究》分上下两篇。上篇首次在学术上将《资本论》理论脉络解读为15论:商品论→货币论→资本产生论→资本增殖机理论→资本增殖方法论→工资本质论→资本积累论→资本循环论→资本周转论→社会资本运动论→产业资本获利论→商业资本获利论→所有权资本获利论→土地所有者获利论→各种收入源泉论。下篇由15篇《资本论》研究论文构成,是作者多年从事《资本论》教学和研究的心得体会,尤其是《资本论》对我国现代企业树立科学经营理念,搞好商品经营和资本经营活动的应用研究。忠实于原著,脉络清晰,通俗易懂,侧重应用,是本书鲜明特点。
展开
精彩书摘
    绪论
    1《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说:“我把这部著作的第一卷交给读者。这部著作是我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第1卷第7页)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莱茵省的特利尔小城,1830~1835年在特利尔中学学习,1835年10月进入波恩大学法律系,一年以后转到柏林大学法律系。在大学期间,马克思所学的专业是法律,但他对哲学和历史很感兴趣,而对于政治经济学却是一无所知。
    1841年7月,马克思在柏林大学法律系毕业。从1842年4月开始,马克思为莱因地区资产阶级民主派主办的报纸《莱茵报》撰稿,并在1842年10月到1843年3月期间担任《莱茵报》主编。在担任《莱茵报》主编期间,马克思接触到广泛的社会经济问题,常常遇到就经济利益问题发表意见的难事,这促使他开始研究经济问题和政治经济学。
    大约在1844年3月,马克思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他系统地阅读了斯密、李嘉图、萨伊、西斯蒙第等许多英、法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著作,作了大量的摘录和笔记,并撰写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开始探讨政治经济学一系列重要问题,分析论述了诸如工资、利润、地租、资本与劳动的关系等经济范畴。这部书在当时虽未及时公开发表,但它却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初成果,是马克思最早的政治经济学著作。
    为系统地阐述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马克思于1845年2月同出版商签订合同,准备出版两卷本《政治和政治经济学批判》。这是马克思最早的出版政治经济学著作的计划。
    1847年7月,马克思针对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普鲁东的《贫困的哲学》,出版了论战性著作《哲学的贫困》。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研究经济现象,并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阐明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方法和范畴等一系列政治经济学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出版的第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
    1847年底,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工人协会作了《雇佣劳动与资本》的演讲,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要点,为以后的《资本论》写作做了重要的准备。
    1849年8月,马克思定居伦敦。从1850年秋天起,马克思恢复了对政治经济学的系统研究,经常到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收集资料,写了大量有关政治经济学的笔记和手稿,并作了简单的纲要和索引,为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做准备。在这一期间,马克思写了大量有关政治经济学的笔记和手稿。从1857年11月至1858年5月,马克思写成了篇幅巨大、内容丰富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内容包括《货币章》和《资本章》。其中的《资本章》又分为三部分:“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的结果。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形成了《资本论》前三卷结构的雏形。
    1858年5月,马克思对上述手稿进行加工整理,着手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准备分6册出版:(1)《资本》(包括一些绪论性章节);(2)《地产》;(3)《雇佣劳动》;(4)《国家》;(5)《国际贸易》;(6)《世界市场》。其中的前三册研究资产阶级社会三大阶级的经济生活条件,相当于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部分;后三册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更具体、更复杂的经济现象,以世界市场作为资本发展的终结。
    第1分册的《资本》分为4篇:资本一般;竞争;信用;股份资本。其中,第1篇“资本一般”包括3章:商品;货币或简单流通;资本一般。而第3章“资本一般”又包括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的总过程和理论史四部分。马克思首先完成了“商品”和“货币”两章的整理和写作,并于1859年6月以《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书名出版。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出版之后,马克思立即着手写作第1分册第1篇的第3章“资本一般”。但后来马克思改变了原来的写作和出版计划,把“资本一般”这一章扩展为独立的著作,并以《资本论》为标题,而把《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资本论》的副标题。后来,马克思发现《资本论》的内容不是一卷书所能容纳的,于是他把全书分为四册,即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总过程的各种形式和理论史。其中,前三册是理论部分,第四册是历史部分。这四册结构就是后来的《资本论》四卷本体系。
    从1866年元旦开始,马克思对《资本论》初稿进行誊清和润色,首先整理出《资本论》第1卷的付印稿,1867年3月底完成定稿,并于当年的9月出版。
    ……
    尽管你已读了一些《资本论》的辅助读物,了解了一些《资本论》的相关知识,但在阅读《资本论》过程中,肯定还会有不少不小的“拦路虎”。这时,你千万不能气馁,更不能放弃,而一定要坚持读下去,以免前功尽弃。读经典名著而遇“拦路虎”是很正常的,你可以借助别的力量赶走它,如查阅《〈资本论〉辞典》、了解《资本论》的背景知识或请教《资本论》爱好者或专业人士。如果一时赶不走“拦路虎”,你可以先暂时绕开它,继续读下去。随着你阅读的深入、相关知识的丰富和理解能力的增强,前面遇到的一些所谓“拦路虎”常常是不用赶就自逃了。如果能持之以恒地坚持读下去,相信你一定会发现《资本论》是值得终生阅读而且终生受益的一部难得经典之作。
    上篇
    《资本论》新解
    1
    商品论
    商品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第1卷第47页)马克思在简要分析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商品的价值,阐明了商品的价值实体、价值量、价值形式、价值本质和价值规律。
    1.1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二重性
    商品具有使用和交换二重功能。作为商品,一方面具有供人们自己使用满足自身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一方面具有供人们用来交换其他商品的社会属性。前一种属性使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后一种属性使商品具有交换价值。“起初我们看到,商品是一个二重的东西,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第1卷第54页)“商品是以铁、麻布、小麦等使用价值或商品体的形式出现的。这是它们的日常的自然形式。但它们所以是商品,只因为它们是二重物,既是使用物品又是价值承担者。因此,它们表现为商品或具有商品的形式,只是由于它们具有二重的形式,即自然形式和价值形式。”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上篇 《资本论》新解
1 商品论
2 货币论
3 资本产生论
4 资本增殖机理论
5 资本增殖方法论
6 工资本质论
7 资本积累论
8 资本循环论
9 资本周转论
10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论
11 产业资本获利论
12 商业资本获利论
13 所有权资本获利论
14 土地所有者获利论
15 各种收入源泉论

下篇 《资本论》研究
16 试论价值增殖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范畴
17 试论价值增殖的一般原理
18 试论资本价值增殖机制
19 资本及其本性、生命与本质
20 关于资本范畴若干问题的探讨
21 商品内在矛盾与营销管理哲学
22 市场营销观念的理论基础
23 《资本论》与现代企业经营观念
24 我国政治经济学关于马克思使用价值理论研究的三大缺陷
25 马克思的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理论初探
26 论社会主义劳动力所有制
27 关于公有制为主体的几个理论问题
28 马克思的市场营销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9 《资本论》研究性教学改革探索
30 《资本论》研究性教学改革效果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