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毛泽东的自我批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817124
  • 作      者:
    杨庆旺著
  • 出 版 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毛泽东的自我批评》稿记述了毛泽东一生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所作的自我批评,诸如:毛泽东早年对先生的顶撞、毛泽东对自己指挥的错误战役的分析、毛泽东对杨开慧歉疚的心情等,反映了毛泽东作为领袖人物的宽广胸怀和坦荡胸襟,对于我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作者杨庆旺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领袖文学方面创作颇丰,主要有《我做毛泽东卫士十三年》、《百折不回的毛泽东》、《毛泽东和他的警卫员》20余部。
展开
作者简介
    杨庆旺:国家一级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会员。长期从事中共党史的研究,尤其是毛泽东研究与写作。提出“毛学”和“领袖文学”概念,并坚持不懈地在这一领域开拓、耕耘。已出版“追寻毛泽东”系列着作二十多部,八百余万字,得到有关专家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读者的欢迎。多部着作修订再版或重印。其主要作品有:《跟随红太阳》《我做毛泽东卫士十三年》《毛泽东与他的卫士们》(上下)《毛泽东指点江山》(上中下)《毛泽东题词与联语纪事》(上下)《毛泽东和他的平民朋友》《毛泽东和他的警卫员》《百折不回的毛泽东》《毛泽东诗谊》《毛泽东军旅生涯》(上下)《毛泽东指点江山》(图文版)(上下)《领袖身边十三年》(图文版)(上下)《毛泽东旧居考察记》(上下)
展开
内容介绍
    怎么看待领袖人物?怎么看待领袖人物的缺点、错误?怎么看待领袖人物的自我批评?这是历史唯物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研究历史人物、党的建设必然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毛泽东的自我批评》所叙述的内容——毛泽东对自己的缺点、错误的总结及自我批评——恰好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课题。
展开
精彩书摘
    二、第一次发表政见辛亥革命的前夜,长沙。当时的国家,正处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时刻!民族,正处在新与旧两个时代的交接点!历史,正处在一个方生方死的重大转折关头!这个时候,毛泽东离开湘乡来到了省会长沙,在湘乡驻省中学求学。国家已进入一个改朝换代的“非常时代”,毛泽东个人也同样进入一个“非常时期”。从这时开始,毛泽东这个读了“孔夫子的书”的大龄私塾生,也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中学生,他将从此开始接受系统的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把文化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这是他日后政治生命的养料;他所处的那个非常的历史年代,还把他这个不懂政治的年轻人卷入了政治旋涡之中,从此他的学习兴趣除了追求“文化知识”,又增加了政治追求。随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呼声日渐高亢,孙中山、黄兴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领袖的影响日益扩大,学校的反清宣传也由秘密转向公开化。为了进一步适应急剧发展的政治形势,湘乡驻省中学专门增设了时事政治课。教员及时向学生介绍和传递全国反清斗争的情况与信息,大张旗鼓地灌输革命党人的思想和主张。在这里,毛泽东第一次看到了由著名同盟会会员于右任主编的《民力报》。他“发现《民力报》满篇都是激动人心的消息”,立即被它所吸引,并成为它的热心读者。1911年4月,当毛泽东在《民力报》上看到这次反清武装起义和七十二烈士为革命英雄献身时,心情非常激动,革命者为国为民捐躯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他。通过阅读《民力报》和经常请教时事课的教员贺岚光,毛泽东对于同盟会及其纲领,还有孙中山等革命党领袖的生平事迹和革命活动,有了初步的了解。孙中山等把争斗的锋芒直指腐朽的清朝政府,满清王朝垮台的日子快要到来了!革命的舆论和形势,使毛泽东增强了政治参与意识。整个学校乃至整个长沙都被一种兴奋激昂与躁动不安相混杂的紧张气氛包围着。在这种环境里,毛泽东在精神上感到了从未有过的亢奋,身心获得了极大的愉悦,深感只有参与激烈的斗争才更符合自己的性格,才更贴近自己要追求的人生目标。因此,不懂政治的毛泽东,很快就被“革命党人”的反清救国宣传所吸引,卷进辛亥革命的激流。毛泽东敏锐地感觉到社会正处于变革的前夜,为此他非常兴奋和激动,便奋笔直书了一篇充满激情的文章,标题为《打倒清王朝》,公开张贴在学校门口的墙壁上,大胆地发表了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和主张,亮出了个人的政治观点——推翻腐朽清王朝,组建民国新政府,把孙中山从日本请回来出任大总统,康有为当国务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这篇文章的发表,在学校引起很大的轰动。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公开发表政见,是一个中学生的“政见”!这时毛泽东的政治思想比在湘乡东山学堂时有了一个进步——摒弃帝制、接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但仍然没有分清维护帝制的维新派和反对帝制的革命派之间的区别。三、摒弃“康梁体”1913年春,毛泽东考入湖南第四师范。这时他的国文老师叫袁仲谦。虽然开始两人曾发生过不愉快的事,但后来通过交心,竟成了好朋友。毛泽东在袁先生帮助下摒弃了维新思想和康梁体,学会了写古文。袁仲谦一再嘱咐毛泽东,像《昭明文选》这样的好书,一定要反复诵读、吟咏,仔细琢磨书中的内容,力求融会贯通。讲到文章体裁,袁仲谦又说:梁启超写文章的笔法,是新闻记者的“手笔”。梁启超一生有点像虎头蛇尾。他最辉煌的时期是办《时务报》和《清议报》的几年。那时他同康有为力主维新变法。他写的《变法通议》在《时务报》上连载,立论锋利,条理分明,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加上他的文章一反骈体、桐城、八股之弊,清新平易,传诵一时。他是当时最有号召力的政论家。梁启超是在两次赴京会试落第之后,才同康有为、谭嗣同等一起搞“公车上书”的。戊戌政变后,流亡日本办《清议报》。其后即逐渐失去革新锋芒,成为顽固的保皇派,拥护君主立宪,反对民主共和。近年来又拥戴袁世凯当总统,为其执政摇旗呐喊,鼓劲助威。袁仲谦还批评梁启超,说他写政论恰如其人,往往态度不严肃。他讲究文章的气势,但过于铺陈排比;他好纵论中外古今,但往往似是而非,给人以轻率、粗浅之感。袁先生精辟地指出,写文章尤其是政论文最忌以势吓人,强词夺理。梁启超那个时候写文章的人好卖弄“西学”,喜欢把数学、化学、物理和政治相提并论,用自然科学的术语来写政论,常常脱离大众,甚至闹出许多笑话。袁先生对梁启超有褒有贬,可见对梁的生平比较熟悉,对其着作也有研究。他要求毛泽东改变文风,摒弃“康梁体”,下决心研究韩愈的文章,学写桐城派的古文。在袁仲谦先生的严格督导下,毛泽东不敢稍有懈怠,坚持勤写苦练,精益求精。他十分重视每周一次的作文课,每次都按袁仲谦先生的规定,在两小时之内写好交卷,从不拖到课外。他利用课余时间,仔细研读《韩昌黎全集》等。他的文章,议论纵横,气势磅礴,而且“立试万言,倚马可待”,常常被老师批上“传阅”,贴在一师事务室对面的走廊上。每贴出一篇,同学们都争相阅读。他也很喜欢古体诗词,能背诵数百首古代诗词,填词赋诗的功力也非一般,但不轻易写作,偶一命笔,即成佳句。不少作品被一师的师生传抄吟诵,广为流传。
    ……
展开
目录
序言
服膺康梁之说
一、“我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
二、第一次发表政见
三、摒弃“康梁体”
四、“当时思想还有些糊涂”

悔不该冲撞了您
一、因为一次作文,冲撞了先生
二、“这本来就无大错”
三、“我先前冥顽,不知事理”
四、“多亏袁大胡子”

政治改良一途,可谓绝无希望
一、“张毒不除,湖南无望”
二、“政治改良一途,可谓绝无希望”
三、深切赞同“俄国式的革命”
四、最后的结论

素以为领袖同志的意见是对的
一、党的五大上,毛泽东的提案被拒绝
二、两位国际代表各执一端
三、仅任十天的省委书记
四、“三巨头”走上绝路
五、关于“上山”与“武器”的争论
六、八七会议上的发言
七、信任、观察与斗争

秋收起义“受了挫折”、 “严重损失”
一、秋收起义方针上的分歧
二、军事进攻受挫
三、退却途中再受损失
四、历史的悲剧和历史的机遇

《井冈山土地法》很蹩脚
一、《井冈山土地法》的产生
二、《井冈山土地法》存在的问题
三、纠正错误,不断完善
四、土地法的实施情况
五、如何看待毛泽东说的“蹩脚”

出击赣南,连吃败仗
一、“围魏救赵”策略的提出
二、连吃败仗,险些全军覆没
三、怎么看待出击赣南的失败

我那封信写得是不好
一、从“争论”到“落选”
二、七大之后的对立态度
三、“我也要在会上作检讨”
四、“并非总路线的争论”

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一、“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二、“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三、“我失骄杨”

我就打过好几次败仗,如水口战役
一、为“解决入赣粤敌”的水口之役
二、“水口之役还可以说是败仗”
三、主动承担责任

土城之役是一次败仗
一、好险啊,“我们就要吃枪子了”
二、朱总司令要上火线指挥
三、“犯了情况不明的错误”
四、深刻的教训

就该挨骂嘛
一、“老百姓有困难不解决,就该挨骂嘛”
二、“这是共产党对不住边区人民啦”
三、“精兵简政”是“对症药”
四、“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我向你们道歉
一、一场有缺点的伟大运动
二、“抢救失足者”与王实味案件
三、“这些错误,我负责,我赔个不是”

我不该发那么大脾气
一、“因为没有能睡好,对他们发了脾气”
二、“今天我着急,说话态度不好”
三、“莫怪我了,我已经认了错”
四、“老韩是好人,忠心耿耿,我不该……”
五、“我休息好了,我就没意见了”

对社会主义还“不甚了了”
一、总路线形成的背景和过程
二、毛泽东对总路线的解释
三、对社会主义“不甚了了”

自己立个菩萨自己拜,很被动
一、“这个题目很好,拿来给我看看”
二、压指标,反浮夸,讲科学
三、“去年做了件蠢事”
四、“提倡敢想敢干,却引起唯心主义’

万万不能再搞一平二调
一、“人民公社好”
二、纠“左”的开始
三、纠“左”的顶点

我和李达的争论, 我是错误的
一、“望速来参与经营”
二、毛泽东被“砍”
三、“这是我的过错”
四、“两个老家伙很不冷静”

我们应当自己骂自己
一、白天“出气”,晚上看戏
二、“我们应当自己骂自己”
三、这次大会“不能估计低了”

要给贺龙平反
一、“我当你的保皇派”
二、“贺龙我不保了”
三、“我看搞贺龙搞错了,我要负责呢”
四、毛泽东受蒙蔽

不要再讲他们“二月逆流”了
一、“你陈毅要翻延安整风的案”
二、“为什么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说话”
三、“不要再讲他们‘二月逆流’了”
四、“要把关系搞好”

“杨、余、傅事件”搞错了
一、犯有“严重错误”的杨、余、傅
二、“杨、余、傅都要翻案”
三、又一次偏听偏信
资料来源及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