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风范:毛泽东的人格魅力》看点:
1、隆重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2、毛泽东:独立自由解放的引领者,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性启动者
3、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者,为民务实清廉的真正典范,贯彻群众路线的代表
4、回溯中国梦的艰辛探索,2013年重大社科出版工程
5、离毛泽东最近的人倾情回忆,跟回忆人最亲的人欣然执笔,友情亲情爱国情爱党心跃然纸上
6、披露的党史国史高层珍闻,展现毛泽东重大决策的心路历程
《历史的风范:毛泽东的人格魅力》以真实的笔触记述了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个人性格和由这些性格所产生的巨大魅力。通过毛泽东的这些既普通、又独具魅力的性格,使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在他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伟大精神、胆略、胸怀、情操、神采和风范。
阅读《历史的风范: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对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操、促进社会主义的和谐建设都将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胸怀坦荡勇于斗争高屋建瓴
艰苦朴素平易近人为国为民
一、胸怀坦荡
毛泽东一生表现得性格外向,是和他的博大胸怀、坦荡胸襟分不开的。
17岁以前,毛泽东生活在家乡韶山冲。自打他记事的时候起,就表现出了极其外向的性格;无论他有什么想法,从不隐瞒,即便是面对他严厉管教的父亲,也敢于直陈己见,遇有与父亲的意愿相违背的时候,父子之间也时常发生争吵,受到责罚的自然是儿子。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依然很难改变年幼的毛泽东对某些事务的看法,为此常常遭到父亲的训斥,说他是“牛犟筋”……
一次同父亲发生争吵,父亲要打他,他便跑到家门前的池塘边威胁说,如果父亲再向前走近一步,他便要跳进水里去;在这种情况下,父亲只好“妥协”了,答应不再打他。
1906年秋,毛泽东转学到离家不远处的井湾里私塾读书。一天塾师毛宇居要外出办事,临行时嘱咐学生们规规矩矩地坐在屋子里背书,谁也不准出去乱跑。
毛宇居刚走,天性好动的毛泽东实在坐不住,在忍了好几次终于忍不住的情况下最终还是背着书包爬上了屋后的小山。他的这一举动,着实令其他的孩子们感到吃惊;尤其是在那个年代,大清王朝还存在,清帝光绪还在执政,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制度和传统的“师长尊严”意识根深蒂固,年仅13岁的毛泽东竟敢“违背”塾师的“意志”擅自跑出屋去,这在大多数的学生眼里被看做是“大逆不道”的事,对塾师而言起码也是“大不敬”的事,但毛泽东还是跑出去了;原因在于,毛泽东从思想上觉得与其关在屋子里背死书,还不如到外面来背,会记得更快、更牢……
在树荫下,毛泽东的心情舒畅极了。清风拂面,他一边背书,一边采摘山上的毛栗子,当他将书背得很熟时,毛栗子也摘了满满的一书包。
回到私塾,毛泽东分给每个同学几颗毛栗子。这时候,毛宇居回来了,毛泽东上前去孝敬了老师一份毛栗子;不想,毛宇居非但不领情,还责怪他不守规矩,训斥说:“谁叫你到处乱跑?”
毛泽东“理直气壮”地争辩说:“闷在屋里昏头涨脑,死记硬背也是空的。”
“放肆!”毛宇居气得涨红了脸,有心责罚毛泽东背书,可又知道这样做根本难不住他,便让学生们一起来到院落中,指着天井对毛泽东说:“我要你赞井!”并威胁说,“答得不好,是要挨板子的!”
毛泽东在院子里转了转,再看一看天井,然后说道: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中水,永远养不长。
毛宇居一听大惊,同学们也都拍起手来叫好。毛宇居在尴尬中,暗自佩服他的这位性格外向的弟子才思敏捷、处变不惊,将来或可成大器……
1911年春,毛泽东由湘乡县东台山学堂转学到了湘乡县在长沙办的一所中学继续读书。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到长沙。在长沙,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了报纸。报纸上的众多消息令他的思想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什么“推翻满清王朝”、“建立共和”、“平均地权”、“富国强兵”等诸多新名词、新口号,简直令他的思绪应接不暇……
此时的毛泽东刚刚18岁,血气方刚、风华正茂,一腔爱国热血在他的胸中澎湃、涌荡着。激情中,他挥毫写了一篇《救国图存论》的“文告”,大胆地贴在了学校的砖墙上——这是他第一次发表他的政见。
虽然,他的这篇“文告”颇为古怪而离奇:他明确主张“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组建民国新政府”,鼓吹把孙中山从日本召回国内来担任新政府的总统,却倡议由康有为任国务总理,再让梁启超当外交部长;单从字面上看去,这是不可能实现的“风马牛各不相及”的事,但从中仍可以看出,他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力还是很快的,而且可以看出他极富表现力的外向性格。
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接受了“优待条件”并颁布了退位诏书。
是年春天,毛泽东以其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一中学。
1915年9月中旬,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读的毛泽东在长沙的报纸上向各学校发出了一则《征友》启事,以他开阔的心胸邀请有志于爱国工作的青年与其联系。在启事中,毛泽东署名“二十八画生”,指明了要结交那些“坚强刚毅、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青年”。
数日后,毛泽东的这个启事到了3个“半”人的响应,其中一个叫罗章龙,“半”个来自一个没有明确表态的青年,名叫李立三。
罗章龙很快同毛泽东见了面。在湖南省立图书馆,双方手持报纸为接头标志。两个人从上午9时一直谈到了中午,临分手时,毛泽东坦诚地说:“我们谈得很好,愿结管鲍之谊,以后要常见面。”
通过这次谈话,罗章龙认为毛泽东是一位性格开朗、胸襟坦荡、心存大志的人,很乐意同他结管鲍之好。
李立三当时在长沙联合中学读书,见到《征友》启事后先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而后二人见了一面,但他在听完毛泽东的一席宏谈阔论之后,却支支吾吾,没说什么就走了。性情刚毅、为人直率的毛泽东觉得,和这种“性情懦弱”、遇事“优柔寡断”的人发展不了什么友谊。
9月27日,为《征友》启事的事,毛泽东写信给他的好友萧子升:
……
上篇 胸怀坦荡勇于斗争高屋建瓴
艰苦朴素平易近人为国为民
一、胸怀坦荡
二、性格外向
三、酷爱读书 勤奋好学
四、嚼得菜根 百事可做
五、倔犟性格 绝不妥协
六、严律己 宽待人
七、民族情深 爱憎分明
八、与霸权主义抗衡
九、艰苦朴素 平易近人
十、英雄气概 注重亲情
下篇 性格坚强公而无私领袖风范
只留精神不留遗产伟人作风
十一、尊长爱幼 恪守信义
十二、不讳言 不护短
十三、系念旧情 患难与共
十四、沉着果断
十五、临危不乱
十六、公而无私 关心他人
十七、鞠躬尽瘁 一心为民
十八、只留精神 不留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