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由于朱德芳的经营有方,尽管周转资金加大,但回笼也快。不过,对于白手起家、开店时间不长的综合商店来说,垫本和周转金都是要靠借贷的,朱德芳把这称为“借鸡下蛋,现蒸热卖”。同时,他想到要实现“借鸡下蛋,现蒸热卖”的当务之急是找到一个切人点。通过全面的分析比较,朱德芳终于找到了本地大宗药材资源优势与市场大份额结合的突破口--营盘优质栗树皮。
生长于高山深谷,覆盖面广且坚硬挺拔的栗树,在营盘山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足智多谋的朱德芳,扭住栗树皮这个“牛鼻子”,敏锐找到了抢占有市场的最佳结合点--营盘山区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栗树皮,富源、曲靖乃至昆明的许多城乡市场,恰恰又大量需要栗树皮。这一发现,使朱德芳很受启发和鼓舞,并进一步明白了信息与商机在商贸经营中的巨大甚至决定性的作用。朱德芳明白,“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语)。只要从实际出发,将本地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相结合,这就能端上致富的“金破碗”。只要“发现”了这种“美”,就不会捧着“金破碗”受穷了。当然,朱德芳和乡亲们对栗树皮的认识也是由浅入深的,但有一点却是很清楚的,专家和药商们都说,栗树皮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用途很广泛。朱德芳正是认准了这一点,决定经营栗树皮这又一桩“大买卖”。
起早贪黑、快马加鞭,是朱德芳经营栗树皮的基本写照。他马不停蹄地跑遍了东山、三台坡、中安、海坪等乡镇的几十个村,将这一经济信息吹到群众耳里。多数群众愿意积极配合,但少数人却有顾虑:一是采剥栗树皮翻山越岭、攀枝爬树又苦又累;二是出动“千军万马”去采,有那么多成熟的栗树皮吗?会不会发生抢采强剥的冲突矛盾?三是短时间采剥下这么多来,能保证卖得出去吗?会不会万一囤积腐烂怎么办?
对综合商店而言,采剥还是不采剥,几乎就是哈姆莱特式“生存还是毁灭”的提问,严肃凝重得令人必须三思而行。对这些问题,朱德芳早已胸有成竹。他一方面对群众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一方面带领群众背起背箩,拎着刀斧就“打虎上山”了。
……
展开
——王学智(云南省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副主席)
两位作者为我们写出了德鑫这样一家民营企业的创业历程,刻画出德芳这样一位优秀的“传奇人物”。透过灿烂辉煌的“鑫”光,我们清晰地看到“热血传奇”之创业、创新、创富的轨迹。这条百味杂陈、甘辛俱在的征战之路,分明彰显了信仰的力量,见证了朱德芳和德鑫人的劳作和奉献。
——王忠明(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