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投笔从戎 铁腕成名
数年徒守困,空对旧山川。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 投笔由来羡虎头,须教谈笑觅封侯。胸中浩气凌霄汉,腰下青萍射斗牛。英雄自合调羹鼎,云龙风虎自相投。功名未遂男儿志,一在时人笑敝裘。——《说岳全传》第三回 中道衰落的家世 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3月8日,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南乡六塘山 尾 村,一个普通农户家诞生下一名男婴,他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小诸葛” 白崇 禧,他与桂林小同乡李宗仁一起成为国民党内重要派系——桂系的首脑。山尾村离桂林城约50余华里,位于桂林至永福罗墟大路的旁边,交通 甚 为便利。在该村的西面,有一座平地拔起的石山,甚为险峻秀丽,山上南 北两 峰并峙,其中北峰约高出南峰数十丈,白家就在北峰的山脚下。白氏家族的来历颇为不凡。据其族谱记载:其始祖名叫伯笃鲁丁,是 一个 来自中亚的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在元代来到中国,定居于南京。由 此可 见,白氏家族即是中西民族大融合的产物,白崇禧是阿拉伯人的后裔。这 在他 的身材高大粗壮上可窥一斑。白崇禧生于民众身材相对矮小的广西,却长 得 高高大大,魁梧壮实,那高耸的鹰钩鼻子,显得剽悍,是典型的阿拉伯民 族后 裔;那一大一小的狐狸眼,又使他显得狡黠异常,令人深不可测。伯笃鲁丁生活在歧视汉人、南人,蒙古人和色目人高高在上的元朝初 期,自然志得意满,后中进 士,在广东西部任过廉 访副使,年老辞官后仍 回南京居住,死后葬于 南京城外。他的后代迅 速汉化,因而在元末明 初的混乱年代有所作 为。伯笃鲁丁的次孙永 龄,官名伯龄就归附新 朝,在明洪武十三年被 分发出京,仍赴其祖曾 任职之地粤西,担任地 方官吏。永龄于是带着 兄弟永林、永秀前往,三兄弟中永秀一房后代繁昌,白崇禧即为此一支的 后裔。明太祖朱元璋曾颁布命令,禁止臣民使用外国姓氏,于是伯氏乃改为 “白”,取其谐音,从此世代相传。永秀公之下数代,皆在桂林务农。传 至第15 代白榕华,少时家贫,曾在桂林城内本家白某所开的商店做工。但他发愤 就 学,终于登上龙门,他先后做过四川开县知县、广东茂州知州、直隶州知 州,年 老辞官回籍后,看中了桂林南乡的山尾村,举家迁于此地定居。白榕华任 四川 开县知县时,因笃信伊斯兰教,对当地回教的发展影响甚大,他曾题写了 一幅 “认主独一”的匾额送给开县的清真寺。1939年白崇禧作为军事委员会副 总 参谋长兼军训部长驻重庆时,闻知此事,还亲临该寺,瞻仰其先祖的墨宝。白榕华的后代中,白骊、白玉都是科甲出身,中过举人或秀才,可谓 是书香 世家。但至第18代白志书,即白崇禧的父亲,家道已开始衰落。白志书别 号 友三,幼年也读过书,从师于白石先生。19岁时准备应试,但因在书房习 作联 句时所用的音韵与白老先生有异,而受到先生的责罚。性格倔强的白志书 愤 而弃学,转从商贾。他在桂林西乡苏桥墟开了一家名叫“永泰林”的小字 号,经营油、米、糖、醋、茶、纸等杂货,生意尚可,使他家的家境在当地尚 过得去。白志书35岁时才娶亲,夫人是桂林西乡罗锦墟同行、“马全记”老板 的长 女马氏,时年24岁。此后10余年中,马氏共生育了7男4女,但有3男1女 夭折,长大成人者有4男3女。4个男孩是:崇勋、崇伦、崇禧、崇祜;3个 女孩 是:年妹、德贞、三妹。崇禧之前有两男年幼夭折,因而他在男孩中排行 第五,小名叫桂五。崇禧同两位兄长由于年龄相差较大,关系不是很亲切。他同6弟崇祜年 龄相近,小时候一起同窗共读,关系最好。崇祜字宗墨,因身体单薄,20 余岁 就亡故,时崇禧刚就任北伐军副总参谋长,年少得志,闻此讯亦伤感异常。随着自家人丁的 增加,使尚属小康的日 子逐步艰难起来。白 志书一生不得志,染上 了抽鸦片烟的不良嗜 好,身体也一日不如一 日。在白崇禧10岁时,白志书突患脑溢血病 故,白家顿时失去了支 柱。祸不单行,白家维 持生计的主要收入来 源“永泰林”也出了问 题,账房先生李某欺负 白家兄弟年幼,一手把持了店务,不仅侵吞店铺的资财,又将外放的债权 据为 己有,而且对店铺所借的债务不管不顾,反而让债主们上白家的门逼债。在这 种情况下,自家被迫将“永泰林”的店面及资财全部变卖,还卖掉了部分 田地,才偿清所欠债务。从此自家家境每况愈下,越来越艰难。几年后,自家长女年妹长大成年,嫁给了海家。年妹出嫁后鉴于娘家 生活 拮据,经常予以接济。她对崇禧尤为看重,认为这个弟弟将来会有出息,因而 全力支持崇禧读书,所需学费都由她做针线及丈夫上街卖牛肉所得的收入 来 提供。白崇禧后来飞黄腾达,饮水思源,一心想回报大姐当日的恩情,对 他大 姐一家悉心照顾,把他大姐的儿子海竞强接到身边悉心培养,先送到日本 陆军 士官学校学军事,后又保送到陆军大学,并利用自己的权力地位大力提拔 这个 外甥。抗战胜利时,海竞强已升至桂系王牌军第46军的师长。1947年在山 东莱芜战役中,桂系整编第46师(第46军缩编)全军覆没,海竞强被解放军 俘虏。白崇禧时任南京政府国防部长,亲自参与指挥反共内战,与中共是 势不 两立的对头,但闻知海竞强被俘虏后,情急之下,竟通过与中共方面有联 系的 刘仲容向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将军说项,释放了海竞强。从这一件事,可以 看出白崇禧对其大姐一家的感情。并不安分的桂五 白崇禧5岁时,其父送他人村里的私塾就读,开始了他的青少年就学生 涯。他的启蒙老师是毛庆锡。开蒙第一课老师教的是背《三字经》。放学 回 家后,白志书要考崇禧学了些什么,白崇禧竟能将白天的课文一字不差地 全背 下来,可见其天赋。《三字经》学完后,接着学《五言诗》、《千家诗》、《对子 书》、《幼学琼林》等,前后用了三四年时间。等读到《四书》、《五经》时,毛先 生有些讲不下去了。他便请来李玉田、白莲洲两位先生,接着教白崇禧这 几位 学生,自己重招一班蒙童。李、白两先生执教白崇禧时,白家生计已较为困难,只能供崇禧一人 上学,其弟崇祜虽想上学,但家里已供不起。于是白崇禧白天在私塾读书,晚上 在家 里教书,当“二先生”,把白天所学的课文全部教给崇祜。因而白崇禧要 比其 他同学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背书。当时学生在清晨就上课,首先要背先生 头 天所学过的课文。每月的初一、十五,还必须背诵半个月来学过的功课。若学 生背错一个字,就要被先生用竹片责打手心一板。由于白崇禧聪明好学,又很 用功,从未因为背书而受到先生的责罚。一日,白莲洲先生要学生背诵昨 日所 教的《书经》中的《洪范篇》,这篇课文特别拗口难背,前几个同学没一 个背全,多的挨了50余板。白崇禧昨晚因教弟弟功课,到三更时才开始背书,直到 鸡 鸣五更才上床睡觉,早晨起床后又读了两遍,此时背诵起来,如历历在目。他 一口气背下来,一字不差。白先生一向欣赏白崇禧,此时更是对他另眼相 看,决定让崇祜减免一半学费入学,以让崇禧专心念书。于是,崇禧、崇祜两 兄弟 得以同窗共读,朝夕相伴。白崇禧家中道式微,在乡里颇有些受欺侮。但白崇禧从小就性格倔强,不 会逆来顺受。从师于白莲洲先生时,班上有个叫毛长林的同学,年龄最大,性 情乖僻,常以大凌小,自称“毛大帅”。每个月初一、十五时,常常向其 他同学 强行索取食物和钱财,名之为“进贡”。他的座位正在馆堂通往厕所的通 道 旁,同学们因如厕经过时,他还经常打人。班里同学慑于其身高体壮,只 得忍 气吞声,逆来顺受。但白崇禧并不俯首称臣,他和崇祜从未向毛长林进过 “贡”,若要上厕所则绕开他,去别处厕所。毛长林于是对白崇禧兄弟怀 恨在 心,经常制造事端进行挑衅。有一次因馆堂道路狭窄,崇祜不慎踩了毛长 林的 脚后跟,毛转身一拳,正打在崇祜鼻子上,顿时血流满面。崇禧心疼弟弟,十分 愤怒,但考虑到与毛硬斗占不到便宜,于是兄弟俩一起密谋,决定以智取 胜。在私塾馆前的土坪上,有五级高的台阶通往村道,白崇禧决定利用这 一有 利地形“伏击”毛长林。一天下午放学后,白崇禧见毛长林走在最后面,于是 便同崇祜埋伏在学馆的围墙角上。当毛长林走过土坪,走向石阶时,白崇 禧猛 冲上去,对毛长林猛推一掌,毛猝不及防,被推下石阶,连翻了几个跟斗,跌得 鼻青脸肿。白崇禧又趁机踢了毛长林两脚,大获全胜后便跑开了。惩罚了毛长林以后,白崇禧因为担心父亲知道后会责打他,不敢马上 回 家。桂林到处是山洞,白崇禧便躲进白家屋后的一个山洞,让其弟崇祜回 家观 察,并把毛长林平素欺侮同学及他们兄弟的情景讲给父亲听,并申辩他是 忍无 可忍才进行报复的。P1-4
展开